主编推荐语
再现清华“终身校长”梅贻琦与中国教育黄金时代。
内容简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学潮迭起,清华园里派系纷争、驱逐校长风潮不断,梅贻琦临危受命,多方求解,结束了二十年间校长十易的动荡局面。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南迁,于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梅贻琦任常委会主席;在他的主持下,三校于战祸频仍、经费短缺、困窘闭塞中合作无间,学术、科研、教学取得奇迹般的成就。抗战胜利后北归复校,再到梅贻琦于台湾筚路蓝缕创建新竹“清华大学”——“生斯长斯,吾爱吾庐”,他的一生与清华紧密联系在一起。
作者以纪实手法生动展现了梅贻琦这位杰出教育家的成长、留学及其在动荡岁月执着教育的艰难历程。他提出并一生奉行“大师论”“通才教育”“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等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并以忠诚无私、寡言沉稳、刚毅仁爱的人格精神,成就了清华之清、联大之大,感染着一代代学人。
作品分为上下卷,从庚子赔款开始,追溯了清华大学数十年的发生发展史,并在大时代背景下折射出整个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不仅详述清华大学前期领袖人物如周诒春、曹云祥、罗家伦等的功过得失,还涉及与梅贻琦同时代的蔡元培、张伯苓、胡适、梁启超、陈寅恪、吴宓等诸多教育学术界大师级人物。全书视界宏阔高远,构思精深,材料翔实,笔墨酣畅,读之感怀深思、嗟叹不已。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上卷 从南开到清华
- 序章 归去来兮
- 第一章 往事何堪哀
- 少年南开
- 庚子之乱与赔款
- 驻美公使梁诚的先声
- 第二章 乱世游学梦
- 尘埃落定
- 似曾相识燕归来
- 来者之可追
- 第三章 走进清华园
- 从学堂到学校
- 水木湛清华
- 清华园里好读书
- 周诒春的“初恋”
- 清华改大与校长出走
- 第四章 来是空言去绝踪
- 流水的校长
- 南开“王牌”随风飘逝
- 圣约翰人卷土重来
- 第五章 进向大时代的时代
- 旧学与新知
- 造就中国领袖人才
- 清华国学院的创立
- 第六章 南开系清华园沉浮
- 曹云祥的回马枪
- 张彭春败退津门
- 梅贻琦崛起
- 第七章 大角逐
- 国学研究院兴衰
- 梅贻琦与校长决裂
- 梁启超大战曹云祥
- 第八章 逐鹿清华园
- 罗家伦横空出世
- 梅贻琦出局
- 罗家伦与清华革命
- 第九章 罗家伦的胜败教训
- 大洗牌
- 改隶与废除校董运动
- 干戈突起
- 第十章 驱逐校长风潮
- 乔万选校门被拒
- 吴南轩走避东交民巷
- 翁文灏代理校长
- 重返清华园之谜
- 下卷 清华校长时代
- 第十一章 梅贻琦时代的开启
- 重返清华园
- 当头一棒
- 国难家愁
- 第十二章 黄金时代
- 群星映照清华园
- “通识教育”的波折
- 教育·学风·师缘
- 第十三章 御射技艺的复兴与拓展
- 不窥园到强迫运动
- 体育的继承和真精神
- “拖尸”的兴起与覆亡
- 第十四章 风雷激
- “一二·九”运动
- 清华罢课风波
- 军警围剿清华园
- 第十五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
- 抬棺游行与罢考始末
- 从西安事变到学生群殴
- 平津沦陷
- 第十六章 南渡自应思往事
- 黔滇路上
- 风雨联大
- 跑警报
- 清华之清
- 第十七章 烽火中的西南联大
- 迁校叙永
- 联大之大
- 大德敦化
- 第十八章 艰危岁月
- 光辉映照下的污垢
- 时穷节乃现
- 兼差
- 第十九章 走向胜利
- 创办清华服务社
- 胜利前的决战
- 在战争里成长
- 第二十章 “一二·一”惨案
- 案发
- 拉锯战
- 潮起潮落
- 九年移帐去
- 第二十一章 多难殷忧新国运
- 北归一梦原知短
- 如此匆匆更可悲
- 梅贻琦南飞之谜
- 第二十二章 大事因缘
- 浮槎入海
- 以启山林的岁月
- 新竹建校
- 最难风雨故人来
- 第二十三章 常留嘉荫咏清华
- 执掌“教部”
- “酒圣”梅贻琦
- 因缘果报会有时
- 最后岁月
- 鸣谢
出版方
博集天卷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策划出版了许多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拥有毕淑敏、蔡康永、大冰、郭敬明、高晓松、黄永玉、素黑、桐华、俞敏洪、袁腾飞、张嘉佳、张德芬、张小娴(排名不分先后)等作者以及彼得·巴菲特、马克·李维、威尔·鲍温和《秘密》作者朗达·拜恩等最优秀的作者团队,引领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潮流。中南博集天卷目前在一般竞争领域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