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权威历史著作,揭示印巴冲突的演变和地缘政治重要性。

内容简介

1947年8月,英属印度分裂为独立的巴基斯坦和印度时,正值集体大屠杀,一方是印度教教徒和锡克教徒,另一方是穆斯林,超过75万人被屠杀,1200万人逃离家园越过新边境寻求庇护。然而,那个8月似乎至今仍未结束。

本书中,著名历史学家迪利普·希罗对印巴关系进行了引人入胜的描述,追溯了导致次大陆分裂的里程碑式事件,以及印度教教徒和穆斯林之间有争议关系的演变。而且时至今日,争端仍难以得到合理的解决,克什米尔控制线仍是世界上防御最严的边境。

自分治以来,印巴之间发生了几次严重的危机,包括1971年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成立孟加拉国;以及印巴双方获得核武器,导致1999年和2002年几乎不可避免的对抗。希罗不仅记录了印巴两国与美国及苏联的关系,还记录了他们与中国、以色列和阿富汗的关系,充分证明了印巴冲突的地缘政治重要性。

这些线索,在希罗的笔下编织成了清晰的叙事,充满了丰富多彩的领导人传记,对战争、耸人听闻的暗杀、侵犯人权之举的生动描述,也穿插着像板球比赛、电影、电视剧这样的文化符号,是将印巴之间关系第一次放大观察的勇敢尝试。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第一章 当时髦先生遇上圣雄甘地
  • 第二章 甘地的原罪:将宗教注入政治
  • 第三章 “两个民族”理论:分治前奏
  • 第四章 不断高涨的暴力浪潮
  • 第五章 浴血而生
  • 第六章 战争中的双胞胎
  • 第七章 渐行渐远
  • 第八章 尼赫鲁的“前进政策”:走得太远了
  • 第九章 夏斯特里的最高命令:巴基斯坦噩梦成真
  • 第十章 英迪拉·甘地扼杀两个民族理论
  • 第十一章 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
  • 第十二章 伊斯兰主义者、发展原子弹的齐亚·哈克
  • 第十三章 拉吉夫—贝娜齐尔的友好关系结束
  • 第十四章 核俱乐部大门轰然倒塌
  • 第十五章 穆沙拉夫在美国的压力下低头
  • 第十六章 针锋相对的核武双胞胎
  • 第十七章 曼莫汉·辛格变化多端的对话者
  • 第十八章 争夺喀布尔
  • 第十九章 共享文化,商业兴起
  • 第二十章 概述与结论
  • 结语
  • 特别推荐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