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9千字
字数
2022-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6G无线传输技术前瞻性总结与预测。
内容简介
本书面向以“人-机-物-灵”融合为特征的6G愿景。首先,概述6G的应用场景与技术指标,对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然后,面向低时延高可靠需求,探讨了先进信道编码技术的基本原理;面向大容量接入需求,探讨了6G中的非正交多址技术、巨址接入技术、新型多载波技术以及波形信号设计;针对高频谱效率传输需求,阐述了大规模MIMO、智能表面等新型技术。
进一步,从6G系统整体优化出发,介绍了基于广义极化变换的新型信号处理方法。最后,介绍了6G智能信号处理技术,详细讨论了深度学习在无线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并简要介绍了语义通信的理论框架与实现案例。
本书适合希望了解6G无线传输技术的人士阅读,不仅可作为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开发和维护人员的专业参考书,也可以作为大专院校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生与博士生的教材或参考资料。同时,对未来移动通信感兴趣的人员,本书内容也具有阅读和参考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6G丛书编委会
- 前言
- 第1章 绪论
- 1.1 6G应用场景分析
- 1.2 无线传输技术展望
- 1.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2章 先进信道编码
- 2.1 概述
- 2.2 LDPC码原理
- 2.2.1 基本概念
- 2.2.2 置信传播译码算法
- 2.2.3 密度进化与高斯近似算法
- 2.2.4 LDPC码差错性能
- 2.2.5 LDPC码构造
- 2.2.6 LDPC码设计准则
- 2.3 极化码
- 2.3.1 信道极化
- 2.3.2 极化编码
- 2.3.3 极化码构造
- 2.3.4 基本译码算法
- 2.3.5 增强译码算法
- 2.3.6 极化码差错性能
- 2.4 逼近有限码长容量限的极化码
- 2.4.1 有限码长容量限
- 2.4.2 高性能CRC-Polar级联码构造
- 2.4.3 CA-HD算法
- 2.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3章 非正交多址
- 3.1 NOMA概述
- 3.1.1 NOMA介绍
- 3.1.2 NOMA技术分类
- 3.2 SCMA
- 3.2.1 SCMA的基本结构
- 3.2.2 SCMA码本设计建模
- 3.2.3 基于优化互信息的码本设计
- 3.2.4 降低误比特率的SCMA设计
- 3.2.5 SCMA性能
- 3.3 PDMA
- 3.3.1 PDMA的基本结构
- 3.3.2 提高吞吐量的PDMA
- 3.3.3 降低BLER的PDMA
- 3.3.4 PDMA性能
- 3.4 MUSA
- 3.4.1 MUSA原理
- 3.4.2 MUSA性能分析
- 3.5 免授权多址接入
- 3.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4章 巨址接入技术
- 4.1 概述
- 4.2 巨址接入信息论分析
- 4.2.1 巨址接入的误差上界
- 4.2.2 基于误差上界的理论性能分析
- 4.3 基本方案
- 4.3.1 内外码级联方案总体结构
- 4.3.2 内外码级联方案编码器设计
- 4.3.3 压缩感知方案发送端设计
- 4.3.4 压缩感知方案接收端设计
- 4.3.5 实现方案性能对比
- 4.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5章 新型多载波技术
- 5.1 概述
- 5.2 FBMC
- 5.3 UFMC
- 5.4 GFDM
- 5.4.1 基本结构
- 5.4.2 收发端设计
- 5.4.3 仿真性能
- 5.5 性能指标对比
- 5.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6章 新型波形信号设计
- 6.1 概述
- 6.2 FTN
- 6.2.1 FTN基本含义
- 6.2.2 时域FTN的容量
- 6.2.3 未编码FTN及其ITS检测
- 6.2.4 编码FTN及其Turbo解码
- 6.2.5 多载波FTN
- 6.3 OTFS
- 6.3.1 OTFS时延-多普勒域宽带波形传输基本原理
- 6.3.2 OTFS宽带波形传输数字信号处理
- 6.3.3 OTFS信号检测算法设计
- 6.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7章 大规模MIMO
- 7.1 大规模MIMO概述
- 7.2 MIMO系统容量分析
- 7.2.1 Point to Point MIMO系统容量分析
- 7.2.2 MU-MIMO系统容量分析
- 7.2.3 M-MIMO系统容量分析
- 7.2.4 有利传播和信道硬化分析
- 7.3 集中式MIMO
- 7.3.1 编码/波束成形技术
- 7.3.2 检测技术
- 7.3.3 面临的技术挑战
- 7.3.4 最新的研究方向
- 7.4 分布式大规模MIMO
- 7.4.1 分布式大规模MIMO概述
- 7.4.2 理论分析
- 7.4.3 信号处理技术
- 7.4.4 面临的技术挑战
- 7.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8章 智能表面技术
- 8.1 概述
- 8.1.1 智能反射面
- 8.1.2 大型智能表面
- 8.1.3 智能反射面与传统中继的性能对比和差异
- 8.2 智能表面发送
- 8.2.1 SDR算法
- 8.2.2 DC算法
- 8.2.3 算法总结
- 8.3 信号检测
- 8.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9章 广义极化信号传输
- 9.1 广义极化变换理论
- 9.1.1 信道极化
- 9.1.2 极化编码
- 9.1.3 极化信息处理
- 9.2 极化编码调制
- 9.2.1 比特交织极化编码调制
- 9.2.2 调制编码联合极化
- 9.3 极化编码MIMO
- 9.3.1 极化编码MIMO方案架构
- 9.3.2 空间极化特性
- 9.3.3 检测算法
- 9.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9.4 极化编码NOMA
- 9.4.1 极化编码NOMA方案架构
- 9.4.2 多用户极化特性
- 9.4.3 检测算法
- 9.4.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9.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10章 智能信号处理
- 10.1 深度学习概述
- 10.1.1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
- 10.1.2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的分类
- 10.2 基于深度学习的通信架构
- 10.2.1 基于自编码器的通信架构
- 10.2.2 基于强化学习的通信架构
- 10.2.3 基于条件生成式对抗网络的通信架构
- 10.3 智能信道估计
- 10.4 深度MIMO信号检测
- 10.4.1 信号模型
- 10.4.2 DetNet结构
- 10.4.3 检测性能
- 10.5 语义编码传输
- 10.5.1 语义信息论简介
- 10.5.2 语义通信系统框架
- 10.5.3 语义通信初步结果
- 10.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名词索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