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9千字
字数
2023-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甩开学历包袱,后半程发力,赢到最后。
内容简介
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青椒之困”——当年轻博士顺利毕业,走上讲台正试图大干一场时,猛然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兼职的讲课机器——捧着早已被规划好的课程大纲教授通识课程,照本宣科下拿着居于最低水平线的时薪,按课缔结的一纸合约无法给出任何保障——非升即走是常态,而长聘教职则遥不可及。
数以百万计的名校博士以“兼职教师”的头衔为开端,走入了高等教育“按需而定”的新生态循环,能否在激烈竞争中杀出重围获得长聘,他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作者赫布·柴尔德里斯自身即是一位徘徊在象牙塔和学术流水线之间的失意博士,他以最切身的经历为我们带来了最真实的观察。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我今年35岁,还可以去大学做教授吗
- 学历之死 访谈保密性声明
- 序言 职业之死
- 第一章 宣传册不会告诉你的事
- 缄默者的悲哀
- 问题来了:什么时候80会等于9?
- 一步步丧失的尊严
- 参差不齐的教学水平
- 没有凶手的犯罪
- 第二章 终身阵营与临时部队
- 谎话!连篇谎话……
- 别被一连串数字蒙蔽了!
- 不曾言明的信念和尚未见证的结果
- 第三章 阶级有别:青铜、白银、黄金或白金
- 琼·安永(Jean Anyon)和她的隐性课程理论
- 工薪阶级的关键词:便利与便宜
- 舒适的通才者及中产阶级的大学
- 文理学院的修行之旅
- 宇宙的主宰者
- 不同的意图 不同的结果
- 第四章 “临时大军”养成记
- 供大于求的市场
- 直接从“三垒安打”开始
- 后继无力的杂交品种
- 赢在起跑线:始于30岁的年龄歧视
- 没有引荐人,就没有工作
- 另谋出路的文化困境
- 先上钩 再调包
- 第五章 如果不给教师付薪,学费为何如此高昂?
- 大学经费从何而来?
- 经费不稳定 师资不稳定
- 进进出出的学生,来来去去的教师
- 追随就业趋势的大学教育
- “劳动密集型”工作,到底是什么样的工作?
- 双向探索:招学生、拉赞助
- 学生多,花样也多
- 束手束脚:合规的代价
- 流动的使命:无处安身的教师
- 第六章 象牙塔里的“饱汉”
- 终身制阵营:我全搞定了,你太不幸了!
- 学院魅影:教师队伍中的“隐形人”
- 管理者的两难处境
- 不露声色的第三方机构
- 特权的保护
- 第七章 无一幸免的旁观者
- 保护消费者,抛弃制造者
- “希望劳力”与“内容提供者”经济
- 副业
- 女性就业
- 科技带来的雪崩之灾
- 竞争激烈的行业营销
- 与众不同的生育潮人口
- “按需而定”乃大势所趋
- 第八章 我们该做些什么?
- 关于鱼的寓言
- 分崩离析的高教生态
- 大声说出梦想,而不只是表达恐惧
- 当下环境的生存指南
- 有原则的行动方案
- 原则一:人际关系决定一切
- 原则二:教师才是学院的灵魂
- 原则三:终生学习,人人有责
- 原则四:用实力说话
- 四项原则小结
- 尾声 放逐此生
- 附录一 文化变迁的多要素追踪
- 附录二 学术职业匹配度测评方案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索引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