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索中国诗歌叙事传统的历史演进和传承。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诗歌叙事传统研究”丛书之一种,研究时段为先秦两汉,分为如下四部分:《周易》古歌与诗歌叙事传统的萌芽、《诗经》与诗歌叙事传统的奠基、《楚辞》与诗歌叙事传统的演进、秦汉诗歌叙事传统的传承与新变。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丛书说明
  • 绪论
  • 第一章 《周易》古歌与诗歌叙事传统的萌芽
  • 第一节 甲骨古歌:《周易》古歌前文本及叙事
  • 一、殷商甲骨刻辞古歌的指认与勾稽
  • 二、甲骨刻辞文例与古歌体式
  • 三、甲骨古歌的空间化叙事
  • 第二节 《周易》古歌概述与勾稽
  • 一、《周易》文本的创制者及其时代
  • 二、《周易》古歌已有的认识与研究
  • 三、《周易》古歌的存在形式与勾稽
  • 第三节 《周易》古歌事象组合与重复叙事
  • 一、《周易》古歌的事象组合
  • 二、《周易》古歌的重复叙事
  • 第四节 《周易》古歌副文本叙事
  • 一、图文互仿:《周易》卦爻图符的叙事功能
  • 二、总提引起:《周易》卦名卦辞的叙事功能
  • 三、隔断插入:《周易》断占语、叙辞与副文本古歌的叙事功能
  • 第二章 《诗经》与诗歌叙事传统的奠基
  • 第一节 《诗经》叙事缘起
  • 一、采诗、献诗制度对《诗经》叙事之推动
  • 二、《诗经》“事”之类别
  • 三、诗史所叙之事及其关系
  • 第二节 《诗经》的叙事类型
  • 一、场景型叙事
  • 二、故事型叙事
  • 三、史诗型叙事
  • 第三节 《诗经》的叙事手法:赋比兴
  • 一、赋比兴概念流变
  • 二、“赋”法与《诗经》叙事
  • 三、“比”法与《诗经》叙事
  • 四、“兴”法与《诗经》叙事
  • 第三章 《楚辞》与诗歌叙事传统的演进
  • 第一节 《楚辞·离骚》自传性叙事
  • 一、《离骚》自传性叙事内容
  • 二、《离骚》自传性叙事的表现形式
  • 三、叙事性场景的编排衔接
  • 第二节 《楚辞·九章》“赋”“比”“兴”法的叙事性
  • 一、《楚辞·九章》赋法的叙事性
  • 二、《楚辞·九章》比法的叙事性
  • 三、《楚辞》兴法的叙事性
  • 第三节 《楚辞·天问》题图叙事
  • 一、《天问》题图叙事内容
  • 二、《楚辞·天问》题图叙事策略
  • 三、个体的政治遭遇事件对叙事要素的影响
  • 第四节 《楚辞·九歌》信仰仪式叙事
  • 一、《九歌》文本性质的䌷绎厘定
  • 二、流程顺叙化的叙事编排方式
  • 三、神灵故事化的叙事编排方式
  • 四、场景回忆化的叙事编排方式
  • 第四章 秦汉诗歌叙事传统的传承与新变
  • 第一节 秦代诗歌的叙事形态及功能
  • 一、秦代诗歌创作概况
  • 二、秦始皇刻石颂诗的官方叙事及颂美功能
  • 三、秦代歌谣的民间叙事及批判功能
  • 第二节 汉乐府歌诗叙事的戏剧性特征
  • 一、戏剧性:观照汉乐府歌诗叙事的有效视角
  • 二、汉乐府歌诗叙事的戏剧性成因
  • 三、汉乐府歌诗戏剧性特征的具体表现
  • 第三节 汉代诗歌对“诗骚叙事传统”的因革
  • 一、汉代诗歌叙事对“诗骚传统”的传承
  • 二、汉代诗歌的叙事新变
  • 后记
  • 补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