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6.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1千字
字数
2023-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深度研究“社会”概念在中国的传播和演变过程。
内容简介
本书是研究“社会”概念兴起和广泛运用的首部系统专著。作者从词汇史和概念史切入,爬梳了“社会”这一词语由西方引介到中国,并且逐步普及的过程。
全书研究视角独特,方法创新,以“社会”这一微细的单一概念为基础,将清末报刊和著作中使用“社会”一词的频次进行量化分析,材料丰富,论证周详,揭示了“社会”逐渐取代“群”“人群”等词的原因。同时,作者并不只聚焦于词语的考证和论述,而是以“社会”一词为切入,再现了严复、梁启超等近代学人对“社会”概念的讨论,呈现晚清民初各种思想和潮流的角力、争持和交替。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绪论
- 第一节 近代中国的新词汇与新话语
- 第二节 “社会”与“社会”概念研究
- 第三节 本书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一部分 晚清“社会”概念的产生
- 第一章 Society的诞生及其在华早期翻译
- 第一节 Society的诞生及其含义演变
- 第二节 “国”与“众”:《万国公法》中的society翻译
- 第三节 “会”或“国”
- 小结
- 第二章 甲午战后的“群”“群学”与“社会”一词的再使用
- 第一节 严复与晚清“群学”
- 第二节 康有为合群立会之学与“社会”一词的再使用
- 小结
- 第三章 从“群”到“社会”:以梁启超为例看庚子前后“社会”概念的形成
- 第一节 梁启超在日期间对政治学和社会学知识的接触
- 第二节 从“群”“人群”到“社会”
- 第三节 梁启超的“社会”及其含义
- 小结
- 第二部分 清末“社会”概念的集中使用及其影响
- 第四章 严复对中国“社会”所做分期及性质判定
- 第一节 进化论与中国历史分期
- 第二节 严复对进化思想的吸收
- 第三节 严复与《社会通诠》
- 第四节 严复社会分期论的影响
- 小结
- 第五章 “社会”与早期“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
- 第一节 “社会中心主义”:早期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 第二节 “社会革命”“社会主义”与“民生主义”:同盟会的社会革命论及其争议
- 第三节 正当之社会:清末无政府主义者的“社会”想象
- 小结
- 第六章 “社会”概念与清末伦理变革
- 第一节 由君到群
- 第二节 从“利群”到“牺牲个人以利社会”
- 第三节 伦理学书籍中之“社会”观
- 第四节 “社会”之强化及消解
- 小结
- 第三部分 民初“社会”话语的流行与“社会”内涵的转变
- 第七章 民国初年“社会”话语的流行与内涵转变
- 第一节 转向“社会”:民国建立初期(1912—1915)中国知识界的新动向
- 第二节 “五四”前后“社会”话语的流行与“社会”内涵的转变
- 第三节 从“国民”到“阶级”:“社会”的分裂
- 小结
- 结论
- 第一节 晚清民初的“社会”概念
- 第二节 全球视野下的近代中国“社会”概念生成
- 附录一: 《申报》“社会”使用情况整理(1873—1894)
- 附录二: 梁启超论著目录及“群”“人群”“社会”使用情况(1899—1904)
- 参考文献
- 一、报刊
- 二、资料、资料集
- 三、专著
- 四、论文
- 五、工具书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