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1千字
字数
2024-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讨史书自注对诗歌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内容简介
本书将唐诗中作者的自注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基本面貌、各发展阶段特征的勾勒及价值与局限的阐发,对诗歌自注与史书自注、诗歌文本、诗人三者关系的探讨。
本书重点研究史书自注对唐诗自注生成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自注与诗歌情旨内涵亲疏变化的轨迹,以及“以注入诗”现象背后所折射出的诗人的作品传播意识等问题,力求将对唐诗自注的认知与研究推进到更加深入的学理化层面,推动唐诗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表目
- 绪论
- 第一节 学术史回顾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的局限
-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
-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内容与目的
- 第一章 唐诗自注发展概述
- 第一节 唐诗自注的基本类型
- 第二节 初唐诗歌自注的基本面貌
- 第三节 盛唐诗歌自注的基本面貌
- 第四节 中唐诗歌自注的基本面貌
- 第五节 晚唐诗歌自注的基本面貌
- 第二章 唐诗自注生成的影响因素
- 第一节 史书自注对唐诗自注的影响
- 第二节 诗歌传播意识与唐诗自注的运用
- 第三章 唐代诗歌自注的特征
- 第一节 初唐诗歌自注的特征
- 第二节 盛唐诗歌自注的特征
- 第三节 中唐诗歌自注的特征
- 第四节 晚唐诗歌自注的特征
- 第四章 唐诗自注的价值与局限
- 第一节 唐诗自注的价值
- 第二节 唐诗自注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