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了解今日中东震荡的根源。

内容简介

自有史料记载以来,中东就是各大国角逐的舞台。20世纪上半叶,英法两国是竞逐中东的主要势力。1946年,英国通过暗中支持黎巴嫩和叙利亚民族主义者驱逐法国,但胜利的喜悦很快就因新的竞争对手美国的到来而冲淡。

面对谁拥有中东的石油,谁控制苏伊士运河,支持阿拉伯民族主义还是犹太复国主义等问题,美国都与英国观点不同。双方不再是盟友,美国甚至鼓励和利用中东广泛的反英情绪,终结了英国在中东的统治,开启了美国主导的新秩序。

历史学家詹姆斯·巴尔利用新解密的档案,提出美国才是英国退出中东的幕后推手,当前困扰中东的几乎每一个问题都是美国和英国数十年来灾难性外交政策的直接后果。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部分 自找麻烦(1941—1948)
  • 1 绝地反击
  • 2 腐朽的帝国统治
  • 3 引火上身
  • 4 暗送秋波
  • 5 茅坑里的石头
  • 6 “犹太问题”
  • 7 为巴勒斯坦而战
  • 第二部分 重大让步(1947—1953)
  • 8 装在一个篮子里的鸡蛋
  • 9 探索不毛之地
  • 10 五五分成
  • 11 不幸的转折
  • 12 退居二线
  • 13 密谋摩萨台倒台
  • 14 置身战场之人
  • 第三部分 转战苏伊士(1953—1958)
  • 15 以枪为礼
  • 16 《巴格达条约》
  • 17 过犹不及
  • 18 摆脱纳赛尔
  • 19 詹金斯的耳朵战争
  • 20 失算苏伊士
  • 21 政变未遂
  • 22 革命之年
  • 第四部分 紧咬不放(1957—1967)
  • 23 山中叛军
  • 24 伊拉克与科威特
  • 25 潘多拉之盒
  • 26 秘密战争
  • 27 落幕
  • 尾声
  • 致谢
  • 注释
  • 参考书目
  • 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怀璧其罪

    在国际政治的广阔舞台上,某些西方国家常常将 “自由民主” 的口号喊得震耳欲聋,仿佛自己就是正义与公平的化身。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表象之下,隐藏的却是复杂的利益算计。在中东地区,这种表里不一的行为表现得尤为明显。中东,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不仅拥有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深陷于各种矛盾与纷争之中。自从石油在这片土地上被发现并大规模开采以来,中东原本就不稳定的局势就如同在狂风巨浪中颠簸的小舟,愈发显得摇摇欲坠。石油,这种被誉为 “黑色黄金” 的资源,迅速成为了各方势力激烈争夺的焦点。英国和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强国,在中东地区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主导权争夺战。这是一场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的复杂博弈。他们时而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勾结在一起,制定各种有利于自身的政策,对中东事务进行横加干涉;时而又因各自利益的分歧而互相拆台,在中东地区挑起事端,制造混乱。在他们的种种行径之下,无数无辜的中东民众深受其害。原本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破,家庭支离破碎,美好的回忆被战争的阴霾和灾难的阴影所笼罩,只留下了悲惨的记忆和破碎的生活。那些在战火中失去亲人的孤儿寡母,那些流离失所的难民,他们的痛苦成为了这段黑暗历史的沉重见证。而近年来发生在西方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看似是突如其来的暴力行为,实则是对中东那段被西方国家肆意干涉历史的暴力回响。那些经历了巨大痛苦和不公的人们,在绝望中可能会被极端思想所诱惑,从而采取极端的报复行动。这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不仅仅是暴力的宣泄,更是对西方长期以来在中东地区所作所为的一种严厉警示,提醒着全世界的人们:霸权主义和不公正的国际政治行为必然会招致严重的后果。

      1
      评论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