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进行了开创性论述,并分析了其对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深度剖析第四次工业革命如何彻底改变现有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经济和政治力量对比,解析世界大国如何通过掌握核心技术抵御外来势力侵蚀主权、主导世界格局。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绪论 工业革命的地缘经济
  • 向过去学习
  • 不可预知的明日世界
  • 研究设计
  • 新古典现实主义地缘经济理论
  • 大国案例研究
  •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地缘经济
  • 第一章 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技术:走向国家战略
  • 引言
  • 大国与工业革命
  • 定义第四次工业革命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自动化与自动驾驶汽车
  • 3D打印与纳米技术
  • 物联网
  • 区块链与加密货币
  • 神经技术与生物技术:改善人类
  • 形成中的大国战略
  • 第二章 技术主权下的地缘经济:控制扩散
  • 引言
  • 地缘经济与依赖平衡
  • 科技与地缘经济的权力杠杆
  • 技术获取与实施
  • 技术获取
  • 技术实施
  • 扩大先发优势
  • 小结
  • 第三章 技术民族主义与回流:国际分工的碎片化
  • 引言
  • 权力与国际分工
  • 前两次工业革命
  • 数字革命
  • 盟国冷战的结束
  • 对手之间冷战的结束
  •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双重脱钩
  • 有争议的技术领导力与分裂网
  • 小结
  • 第四章 科技巨头与威权主义国家的崛起:夺取生产资料
  • 引言
  • 科技巨头的市场力量和政治力量
  • 垄断
  • 挑战国家权威
  • 演变为国家冠军企业
  • 威权国家
  • 范围经济
  • 平台垄断与技术生态系统
  • 案例研究: 交通运输业作为催化剂
  • 小结
  • 第五章 政治传播:国家、个人与外国势力
  • 引言
  • 印刷术
  • 民族国家的自我主张
  •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数字通信技术
  • 社会分化
  • 政治不稳定与革命
  • 政府控制互联网
  • 走向一个更加威权的国家
  • 迈向威斯特伐利亚式互联网
  •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传播
  • 小结
  • 第六章 没有资本主义的地缘经济学:资本与劳动力脱钩
  • 引言
  • 对资本主义暂时性或永久的破坏?
  • 资本与劳动力的脱钩
  • 创造性破坏与永久性技术失业
  • 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创造性破坏
  • 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新工作
  • 政治不稳定和意识形态选择
  • 再分配
  • 普遍基本收入
  • 小结
  • 第七章 伟大的社会转型:没有礼俗社会的地缘经济学?
  • 引言
  • 创造性破坏的社会方面
  • 技术与礼俗社会之死
  • 劳动后的意义:作为无聊和神经质的家庭主妇的人性
  • 使技术的效用与人性相协调
  • 地缘经济学的社会困境
  • 弥合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
  • 作为新超人的太空牛仔
  • 小结
  • 第八章 杀手机器人与大国战争的回归
  • 引言
  • 进攻/防御平衡与军备控制
  • 军备控制:在战略优势和战略平衡之间
  • 终止核和平?
  • 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核和平
  • 杀手机器人的安全困境
  • 代理人战争:机器人、无人机和蜂群
  • 网络武器:一个新的战争领域
  • 小结
  • 第九章 全球治理:权力、合法性与难以控制的现代技术
  • 引言
  • 英国地缘经济霸权的兴起与衰落
  • 合法性与全球治理的局限性
  • 超越民族国家,走向地缘经济集团
  • 迈向欧洲联合国家
  • 美国地缘经济霸权的兴衰
  • 后冷战时代:没有中国和俄罗斯的全球治理
  • 美国自由主义霸权下的中国
  • 美国自由主义霸权下的俄罗斯
  • 作为跨地区主义的全球化
  • 小结
  • 结语 走向技术主权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虎头蛇尾的一本书

    书的开篇部分确实引人入胜,作者提出了一个宏大的主题 —— 技术主权,并宣称将深入探讨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大国博弈。这一设定无疑为全书铺设了一条充满吸引力的主线,让人期待能从中获得关于这三个技术强国的深度洞察。然而,随着内容的展开,我逐渐发现作者对中国的了解和兴趣似乎并不如他所宣称的那么深厚。作为一个俄罗斯人,且在挪威大学任职的学者,迪森在书中流露出的立场似乎更多地倾向于西欧视角。他对中国的描述显得较为片面,缺乏深入的分析和准确的洞察。在阅读过程中,我甚至产生了作者是否真正了解中国技术主权现状的疑问。这种感受让我在阅读前半部分时,一边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技术发展迅速、充满活力的国家,一边对作者笔下的中国形象感到有些不满和失望。更加令人遗憾的是,书的前半部分虽然还有一些亮点,但后半部分的内容却显得相当拉胯。作者的理论框架在阐述过程中逐渐显得空洞和过时,尤其是在西欧日益衰落的背景下,他的观点似乎有些明日黄花的意味。我原本期待能从书中获得一些新颖、有深度的见解,但遗憾的是,这部分内容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当然,作为一本探讨技术主权和大国博弈的书籍,《技术主权》在某些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它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技术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新视角。但是,从整体来看,这本书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尤其是对中国这一重要技术大国的描述和分析,更是显得肤浅和片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书渐入佳境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协直属的出版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以编辑出版各学科不同层次的科普图书、科技专著和科普期刊为主要任务,是中国出版科普图书历史最长 、品种最多、规模大的出版社。旨在向读者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