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内容简介

价值体系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决定着国家治理的方向和路径。国家治理就是要构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核心的治理体系,要通过深化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我们党新时期的一项艰巨任务,具有承上启下的战略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上篇 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与法治社会
  • 第一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社会治理
  • 一、社会治理的规定性
  • (一)治理的中心思想
  • (二)治理的基本特征
  • 二、社会治理的价值目标
  • (一)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
  • (二)社会治理的核心目标是治理有效
  • 三、社会治理体系及其完善
  • (一)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
  • (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
  • 四、社会治理结构之优化
  • (一)要优化政府、社会、市场的关系结构
  • (二)要优化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的关系结构
  • (三)要优化城镇社会和乡土社会的关系结构
  • (四)要优化社会治理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
  • 五、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 (一)公共服务供给领域的社会治理方式创新
  • (二)公共职能承担领域的社会治理方式创新
  • (三)公共权力行使方面的社会治理方式创新
  • (四)社会治理手段方面的创新
  • 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 (一)要提高规则治理能力
  • (二)要提高动态治理能力
  • (三)要提高民主治理能力
  • (四)要提高风险治理能力
  • 第二章 法治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的基石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法治社会的基本内涵
  • (一)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之辨
  • (二)社会管理法治与法治社会之辨
  • (三)法治社会与社会法治国之辨
  • 三、建设法治社会的三维意蕴
  • (一)法治维度:法治社会是法治的深化与升级
  • (二)社会维度:建设法治社会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诉求
  • (三)转型维度——法治是转型中国弥合社会系统的核心共识
  • 四、建设法治社会目标描述:法治社会的特性提炼
  • (一)法治的融贯性
  • (二)社会的共治性
  • 五、法治社会建设的战略择定与具体举措
  • (一)法治社会建设的战略择定
  • (二)法治社会建设的矛盾消解
  • 六、法治中国与法治社会建设
  • 第三章 社会治理与法治
  • 一、社会治理对法治的功能依赖
  • (一)通过法治保证治理系统内在协调
  • (二)通过法治稳定主体间互动预期
  • 二、回应社会治理的法治建设重心
  • (一)以针对性立法回应任务移转
  • (二)以强能行政取代机械执法
  • (三)以能动司法回应治道变革
  • 三、治理的局限及其克服
  • (一)通过法治防范治理失灵
  • (二)通过法治破解治理陷阱
  • 四、结语
  • 下篇 类型社会及其治理
  • 第四章 经济社会之治理——以公司治理为视角
  • 一、公司治理概述
  • (一)公司概述
  • (二)公司治理
  • 二、公司治理模式:类型化观察与分析框架建构
  • (一)公司治理的基本模式
  • (二)影响公司治理的因素
  • (三)一个整合的分析框架
  • 三、公司内部治理:若干新议题
  • (一)董事会与公司治理
  • (二)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 (三)危机状态下的公司治理
  • 四、相关者与相关层治理——治理层次的拓展
  • (一)相关者治理
  • (二)关联层治理
  • 五、公司治理的工具
  • (一)章程治理
  • (二)媒体/公众舆论治理
  • (三)互联网治理
  • 六、公司治理的社会性与企业社会责任
  •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及其演进
  •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功能与影响因素
  • (四)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化
  • (五)企业社会责任中的政府角色
  • 第五章 政治社会之治理——以腐败治理为视角
  • 一、腐败是什么?——关于腐败概念的三维解读
  • (一)腐败的定性分析
  • (二)腐败的量化描述
  • 二、腐败的成因与后果
  • (一)腐败的成因
  • (二)腐败的危害
  • (三)腐败对社会心理和文化的侵蚀——致命的危险
  • 三、当前我国腐败与反腐败呈现的趋势
  • (一)腐败的特点
  • (二)我国腐败呈现的新趋势
  • (三)当前我国反腐实践呈现的趋势
  • 四、我国反腐败的一般路径及其超越
  • (一)反腐败的一般路径及其评价
  • (二)治理思维下的反腐对策
  • 五、结语
  • 第六章 风险社会之治理——以应急治理为视角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相关范畴的独立内涵
  • (二)治理视角下相关范畴关系的厘定
  • 二、从应急管理到危机治理
  • (一)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演进历程
  • (二)迈向危机治理
  • 三、危机治理的主体:政府与社会
  • (一)危机治理中的政府
  • (二)社会参与危机治理
  • 四、危机治理中的信息
  • (一)危机应对中的信息搜集与整合方面
  • (二)危机应对中的信息公开
  • (三)危机应对中的信息规范
  • 五、危机治理的若干对策
  • (一)进一步加强危机治理中的问责
  • (二)普及危机知识,建设救助文化
  • (三)建设社会信任
  • (四)优化社会结构
  • 第七章 泛在网络社会之治理:全领域分析
  • 一、互联网及其治理的源起与发展脉络
  • (一)互联网的发展阶段
  • (二)互联网的监管历程
  • 二、泛在网络社会:范畴提出与特征描述
  • (一)从虚拟社会、网络社会到泛网社会
  • (二)泛在网络社会的基本特性
  • 三、互联网引发的挑战
  • (一)互联网对传播与交流的影响
  • (二)互联网对公民参与的影响
  • (三)互联网对交互的影响
  • (四)互联网对经济的冲击
  • (五)互联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 四、泛在网络时代治理的基本原理
  • (一)互联网治理模式选择:二维多元协同治理
  • (二)互联网治理目标与治理原则
  • (三)互联网治理工具
  • 五、专项治理:泛网社会治理的若干突出问题
  • (一)泛网时代的舆情治理
  • (二)泛网时代的信息治理
  • (三)泛网时代的公民参与和政府传播
  • (四)回应泛网时代的数字鸿沟
  • (五)一个密切相关的部分:国际互联网治理
  • 第八章 “科学社会”之治理:一个容易忽略的领域
  • 一、新科学时代及其挑战
  • (一)新时代科学发展的三大趋势
  • (二)新科学时代代表性理论
  • (三)迈向科学治理——内容与焦点
  • 二、行为规范:科学共同体基本法则
  • (一)前默顿规范
  • (二)经典默顿规范
  • (三)默顿规范的拓展:以齐曼学说为例
  • (四)科学规范的实现
  • 三、模式选择:科学与公众的关系
  • (一)模式演进
  • (二)方式路径
  • 四、警惕市场对科学发展的宰执:代结语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法制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制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