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关系心理学家胡慎之的孤独课,破解关系中独立又依赖的秘密。

内容简介

当整个社会都陷入一场名为“孤独”的“流行病”,我们该如何自处?

身处人群之中,却仿佛从未离开过自己的世界;结束了欢声笑语的聚会,却在人潮散去后感到更深的落寞;在网络上维系往来,却不再乐意了解现实中朋友们的日常;渴望一段亲密的关系,却在一次次冲突中无奈失去了对爱情的期待……孤独本无罪,但内在稳定客体的缺失,让我们既无法妥善地处理关系,又不能自在地享受孤独,在自我拉扯中走向内耗。

关系心理学家胡慎之以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丰富的咨询经验,为被孤独感困扰的人们剖析了孤独感从何而来,以及如何摆脱负面孤独感,改善人际关系。

向内体察自我,向外感知他人,每一个人都有能力抵达恰如其分的孤独。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如何看待自己
  • 第一节 你对自己的定义,决定了你的关系
  • 我是谁
  • 核心价值感与自我定义
  • 与自己和解
  • 第二节 在关系中,你属于哪种模式
  • 什么是“自我模式”
  • “自我模式”的分类及各自特点
  • “自我模式”的转化与并存
  • “自我模式”如何影响人际关系
  • 第三节 了解真实的内在自我
  • 你真的了解自己吗
  • 了解自己是一生的课题
  • 第四节 接纳一个完整的自己:自卑与自尊
  • 自卑背后的几种感受
  • 自卑的四种类型
  • 自卑的反面不是自信,是自尊
  • 自卑体验的积极转化
  • 第二章 如何看待他人
  • 第一节 忽视
  • 忽视是一种不被回应的体验
  • 被在意的人忽视才是忽视
  • 忽视的三种类型
  • 如何处理忽视
  • 第二节 讨好
  • 讨好是一种不甘的辛酸
  • 讨好的两种类型
  • 讨好的关系中没有绝对的受益者
  • 讨好背后的动力
  • 讨好者的孤独心理
  • 走出讨好
  • 第三节 讨厌
  • 有一种讨厌源于我们欲罢不能的喜欢
  • 讨厌的表现形式
  • 讨厌背后的动力
  • 如何处理讨厌
  • 第四节 嫉妒
  • 嫉妒与羡慕
  • 嫉妒的两种类型
  • 嫉妒背后的争夺
  • 嫉妒的产生
  • 嫉妒的转化
  • 第五节 厘清关系中间的角色
  • 关系中,每一个角色都是重要的
  • 理清关系中的角色定位
  • 关系中的越位与揽责
  • 厘清关系中的自己
  • 第三章 重新面对冲突
  • 第一节 自我价值感冲突
  • 付出者的内心冲突
  • 付出者的三个特点
  • 付出与索取
  • 如何与付出者相处
  • 第二节 内疚感冲突
  • 罪恶感、内疚感与愧疚感
  • 容易内疚是因为边界感不强
  • 容易内疚源于幼年被对待的方式
  • 如何与内疚感相处
  • 第三节 安全感与控制欲的冲突
  • 什么是安全感
  • 安全感缺失带来控制欲过剩
  • 母亲给予依恋安全,父亲给予能力安全
  • 如何重建安全感
  • 第四节 自给自足与被照顾的冲突
  • 对依赖与分离的双重渴望
  • 照顾者与被照顾者合谋的游戏
  • 渴望被照顾的心理动因
  • 如何应对被照顾与自给自足的冲突
  • 第五节 独立与依赖的冲突
  • 独立与依赖
  • 关系中的“分离—个体化”
  • “60分妈妈”与“全能妈妈”
  • 依赖又独立的秘密
  • 第四章 重新认识孤独
  • 第一节 为什么认识很多人,但还是感到孤独
  • 孤单与孤独
  • 孤独的三种类型
  • 让人感觉孤独的行为
  • 孤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 孤独背后的自恋状态
  • 第二节 为什么牺牲这么多,依然不被认同
  • 牺牲、奉献与受害者情结
  • 自我牺牲是自恋者的游戏
  • 自我牺牲的关系中没有合作
  • 自我牺牲的人如何自救
  • 第三节 建立有效社交,看见关系中的你我
  • 社交的误区
  • 建立社交的五个层次
  • 社交的五个原则
  • 第四节 告别无效社交,减少自我内耗
  • 社交是必需品吗
  • 无效社交的五种类型
  • 社交回避是一种主动选择
  • 第五章 真正的自我接纳
  • 第一节 如何从自我挑剔转向自我接纳
  • 你的自我接纳程度
  • 几种常见的自我挑剔
  • 为什么会自我挑剔
  • 如何做到自我接纳与自我关爱
  • 第二节 如何建立一段健康的关系
  • 自我接纳是建立关系的开始
  • 从接纳自己到接纳他人
  • 第三节 你如何爱自己,别人就如何爱你
  • 爱自己的误区
  • 自轻、自伤、自毁
  • 如何爱自己
  • 第四节 如何做出人生的关键选择
  • 人生是无数个“选择”的结果
  • 厘清生命中的选择(3W1H)
  • 为什么选择大于努力
  • 第五节 如何寻找生命中的合伙人
  • 如何建立好的合作关系
  • 寻找生命中的合伙人
  • 第六章 心灵的慰藉
  • 第一节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幸福
  • 感觉到自己的丰富
  • 可控感
  • 创造
  • 体会到知足与成就
  • 看见他人
  • 第二节 怎样的独处能让人获得滋养
  • 独处时的几种感觉
  • 糟糕的独处
  • 体验独处
  • 过一种真实而丰盛的独处
  • 第三节 如何与外在世界相处
  • 内心世界如何,外在世界就如何
  • 自我认同与外在世界
  • 当你对世界善意以待,世界也会善意待你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27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现代心理问题源于人类对现代城市的不适

    对于为温饱奋斗的老一辈,现代人身体无病,吃饱穿暖,精神抑郁都属于 “吃饱了撑的。”,但科学的讲当然是事出有因,农业社会人类接触自然,延绵几千年,人的身体已经适应社会环境,但工业现代化只有 300 年,人类的身体和精神都还没有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肥胖和各种心理疾病就开始产生。本书作者是半路出家的关系心理学家,此类书很像星象命理书,无论是否相信,都可以聊得很开心,但如果真的相信就幼稚了,因为人的性格是极具多样性的,决定性格的主要是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很难有定式,精神类疾病已经非常细分,什么都能治的药肯定是假药,作者有过抑郁和原生家庭阴影,比较敏感,更急于表现结论,比较煽情,书中很多说法看武志红的书也似曾相识,比如关于家暴,还有妈妈喜欢吃鱼头的梗我也在《小山和小山之间》刚看到过 。心理问题的改善除了药物以外,主要是改变环境,心病还需心药医,自我开悟,心理咨询如同求神问卦,属于倾诉和心理安慰开解,看本书很难有什么改变,不如运动和晒太阳,论修心是我们老祖宗的长项,各种儒释道经典都有大量论述,静心系统学习更有效。讲个段子:有个妈妈为上中学的儿子学业烦恼,去庙里问法师,法师给她一本《楞严经》,说孩子身上有业障,妈妈每天认真读一遍经就行了。妈妈很虔诚的照做,孩子确实眼见的进步,妈妈就更虔诚的每日诵读,儿子顺利完成高考。谜底是《楞严经》6 万字,认真读一遍再快也要 3-4 个小时,这样妈妈口干舌燥,就没有精力唠叨儿子了,孩子自然学业进步。关于 “孤独” 也是随年龄变化,青少年生理上自然去追逐合群和同伴,成年人的孤独也在置身于城市中的熙熙攘攘的人海中,和万家灯火中,原始本能不该同类相见不相识,产生的不适感,但只有羊才喜欢合群,狼就应该孤独,而到了老年原本就应该参透生死,享受孤独。

      2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愿你被世界温柔以待

      《恰如其分的孤独》这本书是同学推荐的,我对胡慎之老师不是很了解,看过这本书后,发觉书中所讲的心理学知识和分享的案例很有启发。书中前四个章节谈到了如何看待自己,看待他人,如何认识关系中的冲突,如何面对自身的孤独。最后两章真正的自我接纳和心灵的慰藉,这两章的内容,值得反复阅读理解学习,并用到实践中去。何为真正的自我接纳?作者提到:真正内心强大、能够自我负责的人并不会轻易为外界所控制。即使被他人评价或责怪,他们也不会轻易受他人的信息影响。而且强大也不意味着无坚不摧、完美无缺 —— 强大不是 “我一定可以”,而是 “哪怕我不可以,也没关系”。作者还谈到了比如 “爱自己是什么样的”,“如何做才能爱自己”,要避免陷入自伤的陷阱,认可自己的成就,设定自己的边界,远离让我们感觉不舒服的人和事,要对自己有足够的尊重。科胡特曾说 “不带诱惑的深情,不带敌意的坚决”。当我们尊重自己与他人的边界,我们就有了更舒适的人际关系。最后一个章节 “心灵的慰藉”,作者谈到何为 “真正的独处”,他说:真正的独处一定是能够让人在独处中感受到力量,不管是专注地做一件事,还是进行一些创造,内心都是丰盈而稳定的,而且这种感受也会是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感受。这样的独处,才是让人喜欢、让人享受的独处。对于每个人的人生来说,你如何拥抱世界,世界就会如何拥抱你。你可以体会一下:每天早晨醒来,你是全副武装、对世界保持警惕的,还是柔软放松、对世界充满善意的?当你能够充满善意地对待世界时,你会发现很多美好的事情会不断发生,你也会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我们值得 “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当整个社会都陷入一场名为 “孤独” 的 “流行病”,我们该如何自处?身处人群之中,却仿佛从未离开过自己的世界;结束了欢声笑语的聚会,却在人潮散去后感到更深的落寞;在网络上维系往来,却不再乐意了解现实中朋友们的日常;渴望一段亲密的关系,却在一次次冲突中无奈失去了对爱情的期待…… 孤独本无罪,但内在稳定客体的缺失,让我们既无法妥善地处理关系,又不能自在地享受孤独,在自我拉扯中走向内耗。关系心理学家胡慎之以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丰富的咨询经验,为被孤独感困扰的人们剖析了孤独感从何而来,以及如何摆脱负面孤独感、改善人际关系。向内体察自我,向外感知他人,每一个人都有能力抵达恰如其分的孤独。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73条书评

        出版方

        光尘文化

        光尘刻书馆,是互联网头部内容提供者“帆书(原樊登读书)”旗下的出版和图书营销品牌。光尘刻书馆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遴选好书、传播好书。光尘图书品类包括小说、哲学社科、个人成长、科普读物、亲子家庭、心理学等。作为一个年轻的文学品牌,我们致力于从全世界范围内遴选好故事,讲述那些普通人的欢喜悲愁,我们相信,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