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公平与效率追求与制度优势构建

内容简介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一直处于转型中,公平与效率成为社会主义制度追求之所在,也必须成为制度优势之所在,但这不是靠发动一场政治运动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深化对经济社会规律的认识,并不断地制度构建过程,应背景环境在更变,总是有新的结构问题叠加其中,特别是伴随对全球化的融入,外部因素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本书的研究试图拨开迷雾,寻找达到价值实现与效率实现的结构转型路径,从多层面分析我国结构问题的实质,探讨制约有效化解问题的深层逻辑。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前言
  • 目录
  • 第一章 全球价值体系:世界经济秩序的逻辑——利益平衡与结构体系
  • 一 资本逐利为不平衡世界的外在有序化动力——自由主义价值神话的源起
  • 二 从资源和技术的不平衡中追求区域利益平衡——全球化推进的关键所在
  • 三 在技术趋近平衡中重塑地域生产—消费结构——经济生态的必然需要
  • 四 区域利益平衡与经济结构平衡的消长——世界秩序的矛盾实质
  • 第二章 中国问题实质:结构转型中价值实现与效率实现的困惑
  • 一 价值输出的耗散结构中的受控导致消费抑制:效率脱离民生与社会结构分化固化
  • 二 非交互效率传递的工农两部类生产的价值平衡:价值无关效率与“四化”结构调整
  • 三 结构失衡中非倚重效率的价值困惑:价格无视价值与结构政策导向
  • 四 价值实现与效率实现是结构优化的方向所在
  • 第三章 历史回顾:中国社会转型与早期工业实践的结构思想
  • 一 国家层面的内外结构:社会转型与结构重塑
  • 二 区域层面的结构关系:地方自立与区域协作
  • 三 经济社会层面的结构:经济生态与结构优化
  • 四 早期工业实践中的结构思想对当今转型发展的意义
  • 第四章 出路选择:“四化”同步发展的逻辑基点与充要条件
  • 一 “四化”在我国当前的基本地位判定
  • 二 “四化”之间的交互关系分析
  • 三 “四化”同步发展的逻辑分析
  • 四 基本结论
  • 第五章 平衡发展的忧虑:极化效应下县域经济发展进路、瓶颈与出路
  • 一 行政分权与功能分区化路径下的县域经济“存在”
  • 二 地域系统演进中县域经济的“机遇”与“瓶颈”
  • 三 经济极化效应下县域经济的地域系统约束机理
  • 四 发展县域经济的效率和价值协调的出路选择
  • 第六章 功能分区的困扰:开发区归属与归宿的成长困惑
  • 一 开发区的改革试验性与性质的困惑:体制与载体
  • 二 开发区主体等级权限的合法性困惑:利益与归属
  • 三 开发区“产城融合”路径的困惑:功能与结构
  • 四 开发区行政区化之合理性困惑:功能属性与主体职能
  • 第七章 绿色发展的解困:主体功能区的价值取向与发展路径匡正
  • 一 主体功能区的价值导向与存在环境
  • 二 地方利益博弈与主体功能区的价值扭曲
  • 三 主体功能区际利益协调及其政策取向
  • 第八章 资源配置的矫正:引导劳动配置再平衡,优化中国经济社会转型
  • 一 价值体系调整中劳动配置平衡化的物价效应机理
  • 二 劳动配置的再平衡主要阻滞与转型困惑
  • 三 价值实现导向下劳动配置平衡与结构转型取向
  • 四 引导经济转型与社会结构转型相匹配的实践路径
  • 第九章 农民问题的纠结: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民问题解决的困境
  • 一 粮食安全与劳动价值困境
  • 二 农业产业化与劳动转移困境
  • 三 单中心到多中心回归困境
  • 第十章 城乡关系的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的城乡一体化实践与当今新型城镇化构想
  • 一 改革开放前与当前的发展主题
  • 二 城乡一体化构想与实践及其主要瓶颈问题
  • 三 新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机遇与对策
  • 第十一章 城乡关系的重塑:城市乡村关系建构与地域圈域化发展选择
  • 一 城市与乡村:国内现状与关注点
  • 二 地域圈域化:日韩地域均衡发展的经验
  • 三 圈域化运作的认识:城市与乡村统筹基石
  • 四 总结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