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6千字
字数
2025-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聚焦新征程关键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内容简介
全面深化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本书汇聚樊纲、江小涓、刘尚希、黄群慧、李扬、马名杰等12位经济学者与专家的观点,研议深化经济领域改革中的突出问题。
全书充分、全面地探讨了12个主题: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经济体制机制改革、财税金融改革、科技创新改革、数字治理、乡村治理,以及中国经济的挑战与出路等。在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下,本书有助于及时引导经济领域各主体更好地理解改革趋向,把握中国经济新方位。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委会名单
- 第一章 宏观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
- 一、 宏观经济学的起源
- (一)马克思的理论
- (二)大萧条的史实
- (三)凯恩斯的理论
- (四)“原始市场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
- 二、 需求决定论
- (一)“凯恩斯主义”:预期的作用与政策选择
- (二)一些经常被混淆的问题
- (三)学会管理经济周期全过程
- 第二章 如何“看见”宏观经济风险
- 一、 重新认识风险
- (一)风险与不确定性
- (二)个体风险与公共风险
- (三)人类文明进入“风险社会”新纪元
- 二、 风险社会中的“风险经济”
- (一)风险经济的定义
- (二)经济循环与风险循环
- (三)“个体—集体”之间的风险循环
- 三、 政府在风险社会中的角色
- (一)公共风险的管理者
- (二)风险规避工具的生产者
- (三)公共政策与风险权衡
- 四、 出清风险与稳定预期
- (一)出清风险是出清市场的前提
- (二)当前亟待出清的风险
- (三)稳预期的关键在于风险预期
- 第三章 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
- 一、 宏观经济政策的形成与演变
- (一)凯恩斯主义与弗里德曼批评
- (二)宏观经济政策规则
- (三)最近的一些新情况
- 二、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几个特点
- (一)非价格、非市场的政策工具
- (二)决策过程中的部门站位
- (三)“中央决策、地方行动”
- 三、 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新挑战
- (一)过于温和的宏观经济政策
- (二)宏观政策管理市场预期的功能
- (三)低增长风险还是低通胀风险?
- (四)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风险
- 四、 改进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
- (一)两种流行的观点
- (二)问题与改进的方向
- (三)三点短期的政策建议
- 第四章 新质生产力:思想、理论与战略
- 一、 准确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 二、 深入把握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举措
- 三、 新质生产力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
- 四、 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体系及其理论价值
- 五、 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设计
- 第五章 健全以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 一、 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
- 二、 从全要素生产率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意义
- 三、 作为新质生产力载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 四、 健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
- 第六章 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新阶段
- 一、 中国金融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 (一)未来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基本遵循
- (二)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六个强大”和“六大体系”
- (三)金融强国的中国特色:政治性
- (四)金融强国的中国特色:人民性
- (五)未来五年: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总体框架
- (六)到2035年:建成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 (七)一个值得讨论的概念
- 二、 做好中国金融发展的“五篇大文章”
- (一)科技金融
- (二)绿色金融
- (三)普惠金融
- (四)养老金融
- (五)数字金融
- 三、 金融强国的共同要素:在中美比较中的分析
- (一)金融机构的规模及结构
- (二)金融市场的规模及结构
- (三)财富总量及结构
- (四)金融科技发展状况
- (五)国际投资头寸
- (六)货币的国际地位
- (七)金融基础设施
- (八)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力
- 第七章 谋划新一轮财税改革
- 一、 回顾1994年至今的税制改革历程
- 二、 新一轮财税改革的一些问题和建议
- 第八章 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
- 一、 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 二、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 三、 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城乡融合发展
- 第九章 数字时代的公共治理:赋能和挑战
- 一、 政府公共治理的主要职责和内容
- 二、 数字技术为政府公共治理赋能
- (一)经济调节:掌握实时精准数据并进行结构化调控
- (二)市场监管:精准掌握和处置各类违规违法行为
- (三)社会管理:及时应对各类问题并赋能各方共同治理
- (四)公共服务:共享优质服务资源和满足个性化需求
- 三、 数字时代政府公共治理面临的挑战
- (一)数字技术与公共治理中的各方利益平衡问题
- (二)数字技术带来的更多挑战
- 四、 数字时代公共治理的新要求:几个原则
- 第十章 创新发展之路:中国的实践与未来
- 一、 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二、 创新与发展的关系
- 三、 教育和人才在创新发展中的作用
- 四、 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
- 五、 科技创新中政府的作用
- 第十一章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 一、 立足新发展阶段,把握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
- 二、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三、 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 第十二章 中国经济:挑战与出路
- 一、 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 二、 全面客观冷静地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 三、 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趋势
- 四、 深化改革,理顺重大关系,防范化解风险
- (一)高度重视社会领域的投资与建设
- (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三)实现更高效率、更加公平的发展
- (四)妥善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 (五)促进房地产市场向新模式平稳过渡
- 五、 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四大显著优势
- 附录1 中国经济50人论坛简介
- 附录2 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名录
- 附录3 中国经济50人论坛企业家理事会成员名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