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54千字
                       字数
                        2023-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探索”(项目号:16ZDA241)支持下的学术类研究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在遵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基础上,通过对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及继承,从一般、特殊和个别的角度分别对政治经济学基本范畴做出新的界定,以此作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基本元素和逻辑起点,结合40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揭示我国所有制结构、收入分配关系和资源配置方式深刻变革的内在逻辑,一方面对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本质属性做出抽象的理论概括,另一方面对混合所有制改革、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和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对外贸易等现实经济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以期形成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初步框架,从而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沟通和对话架起一个桥梁和平台。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前言
 - 第一篇从狭义政治经济学到广义政治经济学
 - 导论
 -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古典传统与现代形态
 - 政治经济学的古典时期及其代表
 - 政治经济学的古典传统
 - 政治经济学的现代形态
 - 政治经济学古典传统的继承和现代范式的借鉴
 - 第二章 传统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逻辑一致性问题
 - 关于私有制与公有制的关系
 - 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商品经济及私有制的关系
 - 传统劳动价值论中的逻辑矛盾
 - 剩余价值和平均利润理论中的逻辑矛盾
 - 古典地租理论中的逻辑矛盾
 - 资本积累理论中的逻辑矛盾
 - 关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表述
 - 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地位和边缘化
 - 如何坚持逻辑一致性原则
 - 第三章 政治经济学范畴的一般、特殊和个别
 - 一般、特殊和个别的辩证法与最一般的抽象产生的路径
 - 资源配置规律的一般、特殊和个别
 - 生产方式的一般、特殊和个别
 - 生产劳动的一般、特殊和个别
 - 经济剩余的一般、特殊和个别
 - 资本的一般、特殊和个别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方法论原则
 - 科学抽象法
 - 矛盾分析法
 - 中介分析法
 - 一般、特殊和个别的辩证法
 - 历史发展的平行四边形
 - 经济运行的生理学与经济发展的病理学
 -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和实现手段的选择
 - 要用科学的态度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第二篇古典政治经济学价值理论的分野
 - 导论
 - 第五章 斯密的价值理论:从单要素到多要素模型
 - 斯密价值理论的起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
 - 关于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 关于商品真实价格的构成
 - 供给决定自然价格,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市场价格
 - 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
 - 关于收入分配
 - 关于分工和劳动生产率的增进
 - 经济思想史上对斯密价值论的误解
 - 第六章 单要素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从李嘉图到马克思
 - 李嘉图对斯密单要素价值论的肯定和拓展
 - 李嘉图体系的三个矛盾
 - 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或比较优势原理
 - 马克思继承和发展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 第七章 多要素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从马尔萨斯到马歇尔
 - 马尔萨斯以误解的方式继承了斯密购买劳动价值论
 - 萨伊同样以误解的方式继承了斯密生产费用价值论
 - 约翰·穆勒对费用论和效用论的综合
 - 从边际革命到马歇尔新古典价值论的完成
 - 第八章 斯拉法价值论对传统价值论的挑战
 - 斯拉法价值论:价值决定与剩余分配的统一
 - 斯拉法价值论对新古典价值论的挑战
 - 斯拉法价值论对劳动价值论的挑战
 - 斯拉法范式的继承和发展
 - 对三大价值理论的简要评价
 - 第三篇从狭义价值论到广义价值论
 - 导论
 - 第九章 分工交换的起源和均衡交换比例的决定
 - 分工交换在价值理论及整个经济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 比较利益是社会分工和交换产生的条件
 - 比较利益是由比较优势即相对生产力差别决定的
 - 均衡交换比例是根据比较利益率均等原则确定的
 - 第十章 价值的形成及其与劳动生产力的关系
 - 单位商品价值量决定
 - 部门中个别生产者单位劳动折算的价值量
 - 部门单位平均劳动折算的价值量
 - 部门商品价值总量
 - 社会价值总量
 - 劳动生产力的多种形式规定
 - 劳动生产力变动对比较利益率和交换比例的影响
 - 均衡交换比例与社会平均生产力系数正相关
 - 单位商品价值与绝对生产力负相关,与比较生产力正相关
 - 单位个别劳动创造的价值量与其绝对生产力和部门比较生产力正相关
 - 单位平均劳动创造的价值量与部门比较生产力正相关
 - 部门劳动创造的价值总量与部门比较生产力正相关
 - 部门间必要劳动投入比决定于部门综合生产力之比
 - 社会价值总量与社会总和生产力正相关
 - 从广义价值论看斯密的耗费劳动说与购买劳动说
 - 广义价值论与相对剩余价值论之比较
 - 第十一章 不同分工体系下的均衡交换比例及价值决定——引入效用函数后的分析框架
 - 不同分工体系的界定
 - 比较优势与效用函数
 - 可变分工体系中的均衡交换比例及价值决定
 - 不变分工体系中的均衡交换比例及价值决定
 - 混合分工体系中的均衡交换比例及价值决定
 - 三种分工体系下广义价值模型的比较
 - 分工体系与广义价值决定的方法论
 - 第十二章 从两部门模型向多部门模型的扩展
 - 多部门比较优势的选择
 - 多部门均衡交换比例的确定
 - 多部门社会平均比较利益率
 - 多部门商品价值的确定
 - 多部门模型与两部门模型的比较
 - 竞争性均衡的存在性、唯一性和稳定性
 - 第四篇从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到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导论
 - 第十三章 经济体制选择的理论基础和经验证据
 - 我国推行市场化取向改革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 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原因
 - 从斯拉法体系看市场机制的必要性
 - 基于广义价值论的资源配置方式
 - 计划经济存在的条件
 - 体制选择的经验证据
 - 第十四章 从单一计划经济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产生的根源
 - 计划经济体制的成效和弊端
 - 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准备
 - 消费品计划定价和市场定价的双轨制
 - 生产资料价格的双轨制改革
 - 第十五章 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提出
 -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
 - 第十六章 市场与政府作用的定位
 - 市场经济本来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
 -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作用
 - 发达市场经济体中的政府定位:经验和借鉴
 - 既要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