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重新讲述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成功故事。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了新制度经济学、分析社会学和比较社会学的方法,提出了“私人贸易”的概念,分析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组织模式,并对英国东印度公司与荷兰、葡萄牙东印度公司和法国等国的跨国贸易公司进行了比较研究。

通过探讨贸易网络动态、决策过程以及港口和组织背景,本书证明了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什么是欧洲和亚洲之间贸易扩张的主导力量,她还揭示了18-19世纪,英国为什么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以及欧洲和亚洲之间的关系如何发生转变。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导论
  • 商业上的崛起
  • 对英国东印度公司之成功的另一种解释
  • 国内境况
  • 战争与海权
  • 保护的成本
  • 关于私人贸易的理论
  • 理论框架
  • 既不是垄断,也不是自由贸易
  • 分析社会学与东印度公司的历史
  • 社交网络和分析社会学
  • 分析和比较的历史社会学
  • 第二章 商人资本主义与大转型
  • 工业革命
  • 欠发达
  • 国家能力
  • 经济学理论
  • 合伙行为的新模式
  • 结论
  • 第三章 欧洲与东印度群岛的贸易
  • 英国的东印度群岛贸易
  • 英国人在东方的私人贸易
  • 私人贸易特权的扩大
  • 当代人以及英国东印度公司本身对于私人贸易的看法
  • 雇员私人贸易时代的结束
  • 葡属印度
  • 荷兰东印度公司
  • 其他规模更小的公司
  • 结论
  • 第四章 社交网络与“东印度人”
  • 信息
  • 船舶、船长与决策
  • 数据
  • 分析
  • 自变量
  • 控制变量
  • 结果
  • 对贸易的影响
  • 结论
  • 第五章 权力下放、贪污腐败和市场结构
  • 我是如何学会停止焦虑、爱上“搭便车”的
  • 引导贸易网络
  • 随时间变化的网络结构
  • 微观进程
  • 结论
  • 第六章 东方的港口
  • 东印度
  • 港口
  • 马德拉斯:市场社会型
  • 万丹:开放城市型
  • 圣奥古斯丁湾:受管制互惠型
  • 广州:受管制市场
  • 拜蒂克洛:皇家垄断型
  • 新几内亚:无管制互惠型
  • 果阿:葡萄牙殖民地
  • 巴达维亚:荷兰殖民地
  • 结论
  • 第七章 东方的制度与英国的贸易
  • 东印度群岛简介
  • 接触频率
  • 贸易对象
  • 社会组织和去中心化的贸易
  • 英国东印度公司和其他公司
  • 欧洲人的战场?
  • 结论
  • 第八章 结论
  • 历史、网络和分析社会学
  • 背景
  • 权力去中心化与历史
  • 微观—宏观连结与历史变迁
  • 附录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3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内容丰富,然确实有些生硬

    作者埃里克松首先深入剖析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内在逻辑。这家以追逐高额利润为初衷的私人贸易公司,通过其精妙的内部组织关系,构建起了一套高效的信息网络。这种信息优势不仅帮助公司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更在无形中推动了其对外扩张的步伐。同时,公司内部的庇护机制也为私人贸易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得个人野心与公司利益交织在一起,共同推动着公司向未知的海域进发。然而,作者并未止步于对内部机制的探讨,她更将视野扩展至组织外部,特别是港口这一关键节点。港口作为连接内陆与海洋的桥梁,其结构、政策乃至地理位置都深刻影响着东印度公司的运营策略。埃里克松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港口如何成为公司资源调配、商品流通乃至权力斗争的舞台,而公司又如何通过控制港口,进一步巩固其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影响力。尤为引人深思的是,作者揭示了东印度公司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如何不自觉地成为了殖民主义的有力工具。公司的商业行为,无论是贸易、投资还是战争,都在客观上促进了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这种主观目的与客观后果之间的错位,不仅让人感叹历史的吊诡,也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全球化背景下,商业利益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不错

      书评不是读后感。虽然书评和读后感都是基于阅读书籍后的输出,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定义与目的:书评是对书籍的内容、结构、语言、价值等方面进行的客观评价,是一种比较严谨和专业的评价方式。它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和启迪,帮助他们了解书籍的价值和特点。读后感则是读者对阅读书籍后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的表达,强调主观性。它更多地反映了读者个人的情感和思考。写作角度:书评通常从多个角度入手,包括主题、情节、人物形象、文学风格、语言运用等方面,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和解读。读后感则侧重于读者个人的感受和体验,可以围绕书籍的某个点展开,甚至可以把书籍作为引子,大谈个人的感想和情怀。写作要求:书评需要作者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学术功底,要求客观和理性地评价书籍。读后感则相对自由,主要表达个人的真情实感,对作者的专业要求相对较低。因此,书评和读后感虽然都与书籍相关,但它们的侧重点和写作目的是不同的。书评更注重客观评价和学术性,而读后感更注重个人感受和主观表达。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