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9.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80千字
字数
2017-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建立在作者阿尔弗雷德·许茨持续多年的、对马克思·韦伯的理论著述的强烈关注基础之上的。
内容简介
作者认为,虽然韦伯的探讨是正确的,而且,他也以一锤定音的方式确定了社会科学的哲学的恰当的出发点,但是,他所进行的各种分析却不够深刻,因而未能奠定各种唯一有可能使精神科学的各种重要问题得到解决的基础。最重要的是,韦伯所提出的有关主观意义的核心概念需要进行彻底的分析。
作者试图把这些社会科学的问题的根源,直接追溯到有关意识生活的各种根本性事实上去,期待为人们探讨当下社会学所面临的各种基本问题,能够提供重要的启发。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前言
- 第二版前言
- 第一章 陈述我们的问题——马克斯·韦伯的基本方法论概念
- 第一节 对问题的预备性概览
- 第二节 马克斯·韦伯关于有意义的行动的概念
- 第三节 变形自我的预先给定状态和有关理解主观意义的假设
- 第四节 对马克斯·韦伯的“观察性”理解概念和“动机性”理解概念的批判
- 第五节 主观意义和客观意义
- 第六节 转向分析构造过程对“把意义赋予某种活动”的概念的澄清
- 第二章 经过体验的有意义的经验在建构者自己的意识流之中的建构过程
- 第七节 内在绵延现象。保持和再现
- 第八节 胡塞尔的赋予意义经验和行为概念
- 第九节 行动概念。设计和未来志向
- 第十节 有意识的行动及其明证
- 第十一节 自愿性行动和有关选择的问题
- 第十二节 概要:从其原初意义上来看的意义的本质
- 第十三节 对第一种意义概念的引申:对意义的注意性修正过程
- 第十四节 进一步的引申:经过体验的经验的各种形态。意义脉络和经验脉络
- 第十五节 对经验世界的建构过程及其按照各种图式进行的安排过程
- 第十六节 作为解释图式而存在的各种经验图式。自我说明过程和解释过程。问题和旨趣
- 第十七节 作为意义脉络的动机形成脉络。(一)“目的”动机
- 第十八节 作为意义脉络的动机形成脉络。(二)真正的原因动机
- 第三章 有关主体间际理解过程的理论的奠基过程
- 第十九节 有关处于自然的感知过程之中的变形自我的一般性论题
- 第二十节 与我自己的意识流同时发生的他人的意识流
- 第二十一节 有关理解他人的普通概念的各种含糊之处
- 第二十二节 真正的主体间际理解过程的本性
- 第二十三节 表达性运动和表达性活动
- 第二十四节 指号和指号系统
- 第二十五节 意义的确立和意义的解释
- 第二十六节 沟通过程的意义脉络。要点重述
- 第二十七节 主观意义和客观意义。产物和明证
- 第二十八节 补充:有关主观意义和客观意义的理论在文化科学领域之中的几种运用
- 第四章 社会世界的结构:直接经验的社会实在的领域,同时代人的领域,以及前辈的领域
- 第二十九节 对问题的预备性概览
- 第三十节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行动”概念。他人取向和影响他人的过程
- 第三十一节 韦伯的社会关系概念。取向关系和社会互动
- 第三十二节 社会互动的动机形成脉络
- 第三十三节 面对面情境和我们关系
- 第三十四节 对面对面关系的分析
- 第三十五节 直接的社会观察过程
- 第三十六节 从直接社会经验到间接社会经验的转化过程。各种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
- 第三十七节 作为理想类型的同时代人。他们关系的本性
- 第三十八节 理想类型的解释图式的建构过程
- 第三十九节 同时代人的世界的各种匿名性程度。理想类型的具体性
- 第四十节 存在于同时代人和间接社会观察过程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
- 第四十一节 作为社会世界的一种维度的过去
- 第五章 理解的社会学的某些基本问题
- 第四十二节 对我们此前得出的各种结论的概括
- 第四十三节 间接的社会观察过程和社会科学中的知识问题
- 第四十四节 理想类型在韦伯的社会学中发挥的功能
- 第四十五节 因果适当性
- 第四十六节 意义适当性
- 第四十七节 客观的或然性和主观的或然性
- 第四十八节 理解的社会学对各种合理性行动类型的偏爱
- 第四十九节 社会科学中的客观意义和主观意义
- 第五十节 结论:对各种进一步的问题的概览
- 参考文献
- 英译者引论
- 索引
- 德、英、中主要术语对照表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