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506千字
字数
2019-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学术史的视角,深描了新中国成立后七十多年来中国美学发展的整体历程与逻辑进展。
内容简介
本书对“美学学术史”进行了系统化的总结与反思,从而将当代中国的“前三十年”(1949-1978)与“后四十年”(1979年至今)美学史融贯起来。
作者以“美的本质观”“美学本体论”“美学原理”“中西美学史”的研究作为重点,全面深入到美学的各个领域,对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教训加以客观陈述与解析,试图由此为中国美学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学术史基础。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序言
- 导言 美学“中国化”:当代“学术史”
- 第一章 作为“中国学科”的美学建制
- 第一节 “美”与“美学”的汉语词源
- 第二节 美学的学科定位与教育基础
- 第三节 “美—美感—艺术”的研究构架
- 第四节 从自律走向他律的“跨学科”研究
- 第二章 美的本质观:从“唯物观”“社会观”“实践观”到“本质观”争论
- 第一节 “美是生活”作为历史起点
- 第二节 50年代的“主观—客观”之辩
- 第三节 60年代的“自然性—社会性”之辩
- 第四节 80年代的“实践论—生命化”之辩
- 第五节 90年代的“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之辩
- 第三章 美学本体论:从“实践论”“生存论”到“生活论”转向
- 第一节 “实践美学”盛极渐衰
- 第二节 “旧实践美学”的分化
- 第三节 “后实践美学”的转化
- 第四节 “新实践美学”的变化
- 第五节 趋向“生存论”的历程
- 第六节 回归“生活论”的转向
- 第四章 “美学原理”写作的基本模式
- 第一节 唯物主义反映论美学
- 第二节 实践美学的初始形态
- 第三节 实践美学的成熟形态
- 第四节 实践美学的演进与革新
- 第五节 实践美学之后的理论探索
- 第五章 “西方美学史”研究的整体图景(上)
- 第一节 历史撰写中国化的“朱光潜模式”
- 第二节 两部“大通史”与其他“小通史”
- 第三节 从古希腊到近代的欧洲美学研究
- 第四节 以西方美学史为对照的“东方美学史”
- 第六章 “西方美学史”研究的整体图景(下)
- 第一节 从经典到现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 第二节 大陆思辨与“现象学传统”美学
- 第三节 英美经验论与“分析美学”传统
- 第四节 “比较美学”与海外的中国美学
- 第七章 “中国美学史”撰写的多种模式
- 第一节 中国美学思想、范畴与文化通史
- 第二节 中国断代美学史研究(上)
- 第三节 中国断代美学史研究(下)
- 第四节 中国审美范畴的多元研究
- 第五节 人物、文本与流派美学研究
- 第六节 中国美学史的资料整理
- 第八章 审美心理学的多元方法研究
- 第一节 审美心理要素与过程研究
- 第二节 科学主义的审美心理研究
- 第三节 中国传统审美心理研究
- 第九章 艺术哲学、文艺美学与门类美学研究
- 第一节 艺术哲学的宏观研究
- 第二节 文艺美学的深入研究
- 第三节 门类美学的全面研究
- 第十章 审美文化、审美教育与应用美学研究
- 第一节 审美文化的领域开拓
- 第二节 审美教育的系统概观
- 第三节 应用美学的产生和发展
- 第十一章 从“自然美”“生态美学”到“环境美学”
- 第一节 “自然美”作为本质钥匙
- 第二节 “自然的人化”成为主流
- 第三节 本土化的“生态美学”
- 第四节 “环境美学”的本土化
- 第十二章 “生活审美化”“审美现代性”与“艺术的终结”难题
- 第一节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结构
- 第二节 “审美日常生活化”的转变
- 第三节 “审美现代性”的不同路向
- 第四节 “艺术的终结”之后的美学
- 结语 从“文化间性转向”到“全球对话主义”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国美学大事记(1875—2018)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