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陈志武金融启蒙教案,“中国版的《国富论》”。以事实为刀,剖析资本运行逻辑,破除金融认知误区。

内容简介

本书是陈志武教授关于金融的发展历史、演变、影响和作用的一部作品,由不同时期多篇文章结集而成。

在整体构架上,上册围绕金融的核心价值与运行机制,从历史与国家的宏观视角,详细阐述金融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及金融是如何影响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的。作者旁征博引,通过梳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历史时期的金融发展脉络,透过现象剖析金融的本质内容,帮助读者对金融的演变和作用建立多维深刻的认知。

下册在厘清金融的本质逻辑的基础上,面向个体与社会的未来发展,详细阐述自由的金融逻辑、民富的金融逻辑、创新的金融逻辑,以期能够创造更好的条件促进金融创新发展,进而将个人从经济生活的工具中解放出来,实现自由发展。

目录

  • 版权信息
  • 金融的逻辑(上):金融何以富民强国
  • 新版序言
  • 老版序言 金融为什么
  • 第一篇 资本化的逻辑
  • 第1章 中国的钱为什么这么多
  • 第2章 为什么钱多了并不一定感到富有
  • 第3章 西方的兴起是因为掠夺的银子多吗
  • 第4章 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
  • 第5章 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核心:资本化
  • 第二篇 金融的逻辑
  • 第6章 治国的金融之道
  • 第7章 政府有钱,不如民间富有
  • 第8章 中国人的理财前景
  • 第9章 反思高利贷与民间金融
  • 第10章 中国是否会发生金融危机
  • 第11章 金融现代化为何如此艰难
  • 第三篇 金融危机的逻辑
  • 第12章 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学到什么
  • 第13章 如何理解为解救危机而持股银行
  • 第14章 美国式的借贷消费模式会改变吗
  • 第15章 美国消费驱动型模式不会改变
  • 第四篇 股市的逻辑
  • 第16章 中国股市怎么了
  • 第17章 资本市场与法治发展的互动 ——回顾中国近十几年的经历
  • 第五篇 文化的金融学逻辑
  • 第18章 对传统文化的金融学反思
  • 第19章 家庭经济互助功能的弱化与中国金融业的兴起
  • 第20章 中国金融发展为何滞后
  • 第21章 市场经济是个人解放的必由之路 ——答《南方周末》记者问
  • 结语 金融证券之于中国未来
  • 致谢
  • 金融的逻辑(下):通往自由之路
  • 序言 金融为什么
  • 第一篇 自由的金融逻辑
  • 第1章 市场通往自由,金融解放个人
  • 第2章 货币化与自由
  • 第3章 愈自由,愈发展
  • 第二篇 民富的金融逻辑
  • 第4章 如何走出“勤劳而不富有”的怪圈
  • 第5章 “赢者通吃”背后的经济金融力量
  • 第6章 21世纪的资本为何不同 ——评《21世纪资本论》
  • 第7章 金融市场是克服民主制度缺陷的一种手段
  • 第8章 国债破产、财政危机或许是必要的“魔鬼”
  • 第9章 把住政府之手
  • 第10章 制约政府对资源配置的控制
  • 第11章 富政府之下,“权力”会压制“权利”
  • 第三篇 创新的金融逻辑
  • 第12章 金融监管的社会代价
  • 第13章 如何看待互联网金融
  • 第14章 期权工具帮助投资者规避风险
  • 第15章 诚信的“金融逻辑”为何失灵
  • 第16章 公司不举,则中国终不可以富,不可以强
  • 第17章 强化股票的“股性”,弱化其“债性”
  • 第18章 资本市场催化创新创业 ——从纪录片《华尔街》看中国经济金融发展
  • 第19章 金融“阴谋论”可以休矣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5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金融改写历史

    本书讲解金融概念,金融世界观,中国和欧美的金融史,也反思传统文化的财富观,比较通俗易懂,一语中的。金融是富国强民的学问,能改变国家命运。但我们对它有误解。作者认为,金融也属于实体,因为它为人增加效用。它如何提高人的幸福感?金融工具,解决跨时间、跨空间价值交换的问题,让人在需要钱的时候有钱花,遇到风险有人救济,钱花到效用高的地方。作者提出,西方的兴起不是因为掠夺财富多,而是因为会用钱。财富能够保持流动性,通过票据化、证券化来让财富不断地兑换财富,钱流通起来,一笔钱当成好几笔钱用,人的幸福感不断提升,所以证券能够不断创造价值。西方更喜欢消费,投资,而中国人喜欢储蓄。在晚清,战火已经烧到自己家里,朝廷仍然在存钱,而不是图强进取,大力扶植工业、交通、国防发展,即使财政收入如此充足。如果大力推行国债,以我们的财力完全可以发展先进科技,驱逐列强,投资完全可以回本。然而旧体制的束缚,文化理念的保守,朝廷放不下面子弯腰借钱,让晚清错失发展机遇,这是一大历史教训。钱要流通起来才有用,过分强调勤俭节约,不能让我们的资本和证券市场得到发展。发行国债而取得跨越式发展的例子,在欧美金融史上比比皆是。为什么钱多了仍然感到生活压力,不富有?钱多,是因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仅仅依靠家族成员和朋友很难过的好,于是依赖社会化服务,越来越多的事情可以用钱做成。货币供给量增加,容易产生表面上的 “流动性泛滥”。所以,市场经济也不会让人情味淡薄,因为经济利益交换更多地与陌生人,亲情和友情就变得更纯粹。(回答薛兆丰经济课问答题)对于高利贷,作者认为可以增加借贷资金供应来降低资金成本,而不是禁止借贷。借贷资金供应越少,利息就会越高。民间对借贷资金需求不可能因为禁止借贷而被消灭,天灾人祸以及红白喜事都要一下子花很多钱,跨时间跨空间的资金流动是急需的,这是民间金融的来源。理财需求被压抑只会被扭曲,投资渠道有限,因此产生各类资产价格扭曲和市场混乱。金融可以抵御风险,让财富保值增值,所以拓宽理财渠道、完善监管、畅通信息,能给老百姓带来更好的致富和改善生活的机会。为什么西方的金融市场在近代中国落地生根这么缓慢?儒家强调强调家庭家族的经济交易和感情交流功能,缩小经济活动范围,因此缺少金融技术所要求的制度支持架构。如何理解制度支持架构?由于不信任陌生人,导致市场交易范围有限,因此没法探索解决商业纠纷、执行并保护契约权益的外部制度架构,因此商业交易成本进一步提高。并且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压制了民间信用,原本农工商并重的局面被破坏,经济体系也不再开放。缺少契约精神和法治精神,生意就难做大,经济循环也变得缓慢。其实要解决陌生人信用的问题,先要构造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让百姓有安全感。以往大家有钱不敢投资,都存起来,因为社会仇富风气重,农民起义频繁,大家都没有未来,所以金银财宝压箱底(回答香帅金融课问答题)。幸好,新中国的社会改革解决这样的问题,改革开放又进行了制度纠偏和完善,才有今天的市场经济。

      1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顶级的金融学入门,世界金融运行的底层逻辑。

      这是一本极容易读懂,又极颠覆认知的书。书里很多观点很透彻,很深刻,很尖锐。基本把人类文明至今的底层金融逻辑用最浅显的大白话说出来,说明白。当我们用底层逻辑去看世界看金融,看世界文明发展的时候,很多问题就会看得特别清晰。这书帮我们抛开国家,抛开情绪,用最客观的事实和推理帮我们看清金融的作用与好处。个人用生命推荐。特别是金融小白,只要读完对世界认知都会提高不只一个台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金融常识不可缺

        即便是躺平,也得知道具体如何躺,躺哪儿,躺错了,翘辫子更快。此书对 0 基础阅读理解比较友好,无太多障碍。金融,确实属于常识性知识。本书由作者近十几年前后写的文章汇集而成。我看每一章之前,会关注一下具体出版时间。有一些感慨,有些事情好像根本和十几年二十年前甚至几百年前根本没有变化…… 有些有变,不过具体往哪个方向变了,得读者自己体会,会很有趣的。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7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