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20世纪百大经典名著之一,增订版针对基因决定论、基因选择论和基因适应论进行了详细的辩驳,共计6万余字,更加完善了道金斯对于“自私的基因”的经典论述。

内容简介

《自私的基因》于1976年首次出版之后便畅销全球,是20世纪百大经典名著之一,是一部不仅在基因领域更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典作品。

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识自己?《自私的基因》以充满想象力的叙述回答了这些重要命题。道金斯在本书中提出大胆创见:我们生来是自私的,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复制、变异和淘汰这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大千世界所有生命现象的林林总总。

《自私的基因》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道金斯在书中将进化论从基因层面升华至文化层面,创造了“觅母”(meme,即文化基因)这一新型的复制因子名词,特指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文化进化,并提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因子的暴政。

《自私的基因》出版之后,在社会各界引发了重大争议。本书为40周年增订版,在30周年版的基础上,新增道金斯对于这些争议的回应,共计6万余字,主要探讨了人们在基因决定论、基因选择论,以及基因适应性上存在的普遍误解,进而从基因的视角正确理解生命及其意义,更加完善了道金斯对于“自私的基因”的经典论述,形成这本特别的“延伸的”40周年增订版《自私的基因》。

目录

  • 版权信息
  • 40周年增订版说明
  • 40周年增订版序言
  • 30周年版简介
  • 第2版前言
  • 序言
  • 前言
  • 第1章 为什么会有人呢?
  • 第2章 复制因子
  • 第3章 不朽的双螺旋
  • 第4章 基因机器
  • 第5章 进犯行为:稳定性和自私的机器
  • 第6章 基因种族
  • 第7章 计划生育
  • 第8章 代际之战
  • 第9章 两性战争
  • 第10章 你为我搔痒,我就骑在你的头上
  • 第11章 觅母:新的复制因子
  • 第12章 好人终有好报
  • 第13章 基因的延伸
  • 第14章 基因决定论与基因选择论
  • 第15章 对于完美化的制约
  • 尾注
  • 参考书目
  • 第14、15章术语表
  • 评论集萃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7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物爱好者的必读书目

    这本书实际已经出版了 40 年了,影响力之大,可以说任何一个生物学家,甚至任何一个对生物感兴趣的人都把这本书当做必读书目。


    《自私的基因》的核心观念是,在演化过程中,互相竞争的个体看上去是那些独立的动植物或者微生物,但真正的幕后主角是基因。像体细胞啊,器官啊,只不过是基因创造出来的工具,或者是创造出来用于竞争的武器,这些外围设备最核心的功能就是保护基因,帮助基因延续。
    虽然我们不知道第一个生命体是怎么形成的,但现有的证据让我们知道,地球上出现过的生命体在基因上都有联系,所以基因占据了核心地位。
    另一方面,基因的竞赛非常激烈,N 多场血雨腥风后,演化到了一个关键节点,那就是神经细胞的出现。甚至有个别物种从神经细胞更进一步演化出了大脑。
    凡是有大脑的生物,都给大脑享受了大多数身体资源,比如心脏搏动时 15% 的血液给大脑,肺呼吸时 25% 的氧气提供给大脑。缺个肾,切块肝,少了胳膊腿,这都能活。要是说人体有一个东西只要不工作了,这个人就不能称之为活着了,那就是大脑。
    有些国家规定,脑死亡就是人死亡的标志。还有一些国家没有这样的规定,那些植物人,大脑已经死亡了,但身体其他器官还通过设备维持着,这些人之所以还活着,是因为他的亲朋好友们对他生命的脑补,依然是通过别人脑中的记忆对他的存在做补充。
    当我们遇到危机,第一时间撒腿就跑的时候,也可以看成是大脑为了保全自己,驱使全身器官协助逃跑工作。从这个角度看,大脑好像也处于核心地位。
    怎么看待基因和大脑同处于核心地位呢?在《自私的基因》里并没有涉及到,作者理查德・道金斯就是坚信演化的单位就是基因。我觉得演化是有很多层次的,基因做过主角,生物个体也做过主角,生物群体也做过,而再往后,就该轮到大脑做主角了。
    我的专栏里曾经介绍过普利高津的一个观点,就是在科技、医学的发展下,从前那些本应该迅速被淘汰的基因在人类社会中被保留了下来,所以人类作为生物属性的演化已经放缓了。
    但另一方面,因为我们对地球的影响是那么剧烈,以至于人类从 20 万年前已经开启了第六次大灭绝,地球上的生命已经走在这次快速灭绝的道路上了,人类要活下去就只能依赖科技不停地改变自身的形态。现在很多人造器官、再生技术已经慢慢摸到了边,在我看来,人类离长生不老已经不远了,在我们这一代或者我们的下一代就能实现,而最大的难关就是实现大脑永远正常工作。

      15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自私才是基因的本质,而文明却一直在顽抗。

      第一次阅读这本书是在北大哲学楼的图书资料室,当时刚进入大学、非常相信个体努力的力量,这本书对我来说完全颠覆了认知,所以印象极为深刻。后来买了这本书,若干次的重新阅读,逐渐对书里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


      基因是什么?对于人类而言,或许是作为基因载体存在的可能性更大。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对基因了解的越多,就越发现它对人的性格、行为、爱情、疾病、衰老、肥胖等等的关键性影响,这时我也会去思考:意识在其中会起何样的作用?文化作为社会基因是否也具有相似的规律?以万年为时间单位后,生物体与基因的关系?……
      再说说人性是什么。人性包含生物性和社会性,生物性主要受到基因的控制,那么社会性呢。书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讲的,“由于文化的出现,我们的人生的终极任务,将不只是繁殖,还有文化的创造和传承”,强调了人社会性的一面,似乎摆脱了自私基因的掌控。但是,正如前文所言,如果拉长时间,拉大空间,把文明看作一个延续的生命体,是否同样的规律仍会重演?
      这些问题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萦绕于心头,促成了更深刻的反思。而到了最后,“生命短暂,基因不朽” 八个字将烙印在心底,并不断督促我们想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做些什么。
      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希望你也能读读它,从本质去思考自己和人类、本能与文明、自私与利他,这一切看似矛盾背后的统一。

        11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独特自私的视角

        这本书提出了基因自私性理论,认为基因是生物进化和遗传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操纵个体行为来确保自身的复制和延续。书中指出,个体的行为,包括看似无私的牺牲行为,本质上都是为了基因的自私利益。基因通过各种方式,如利他行为和合作行为,来实现其自私的目标,从而解释了为什么有些生物是多细胞的,为什么有些昆虫是社交的,以及为什么父母会照顾他们的孩子等现象。道金斯认为,尽管基因的自私性是生物行为的主要驱动力,但人类仍有可能通过教育和自我意识来反抗这种自私基因的设计。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23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