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用户推荐指数
心理学
类型
9.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729千字
字数
2023-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得到独家首发】一本书呈现精彩的心理学世界。明白自己,理解他人,看穿谬误,你的世界将会不同。
内容简介
作为一本畅销30多年、广受赞誉的经典心理学教材,本书以通俗易懂和内容全面闻名,集结了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以及神经科学、情绪和临床心理学等不同领域的专业结晶,深入分析了大量引人入胜的案例和当代事件,敢于面对有争议的话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
本书从身体、环境、思维和感觉、个人发展、健康和障碍等几个方面进行组织架构,将心理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能满足读者对人类本性的好奇,也能为读者提供必要的思维工具,帮助他们区分事实与虚假信息或伪科学,成为更知性、更理智的人,从而更好地工作与生活。
无论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教师、从业者,还是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其他读者,都能从本书中受益。
目录
- 版权信息
- 插图
- 推荐序 心理学没那么神秘,但也并非常识!
- 译者序 借鉴吸收,助力更好的心理学未来
- 投入这门课
- 第一章 什么是心理学
- 1.1 心理学、伪科学和危险的常识
- 1.1.A 什么是心理学
- 1.1.B 什么不是心理学
- 1.2 心理学中的批判性思维
- 1.2.A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 1.2.B 批判性思维步骤
- 1.3 心理学史:从不切实际到心理学实验室
- 1.3.A 现代心理学的先驱
- 1.3.B 现代心理学的诞生
- 1.4 心理学观
- 1.4.A 心理学主要观点
- 1.4.B 心理学中的性别、种族和多样性
- 1.5 心理学家做什么
- 1.5.A 心理学研究
- 1.5.B 心理学实践
- 总结:什么是心理学
- 1.1 心理学、伪科学和危险的常识
- 1.2 心理学中的批判性思维
- 1.3 心理学史:从不切实际到心理学实验室
- 1.4 心理学观
- 1.5 心理学家做什么
- 第二章 心理学家如何做研究
- 2.1 是什么使心理学研究科学化
- 2.1.A 精确并且依赖实证证据
- 2.1.B 怀疑论
- 2.1.C 愿意做出“有风险的预测”
- 2.1.D 透明度
- 2.2 描述性研究:建立事实
- 2.2.A 寻找样本
- 2.2.B 案例研究
- 2.2.C 观察性研究
- 2.2.D 测试
- 2.2.E 调查
- 2.2.F 跨文化研究
- 2.3 相关性研究:寻找关系
- 2.3.A 测量相关性
- 2.3.B 相关性的注意事项
- 2.4 实验:寻找原因
- 2.4.A 实验变量
- 2.4.B 实验条件和对照条件
- 2.4.C 实验的优点和局限性
- 2.5 评估结果
- 2.5.A 描述数据
- 2.5.B 推论统计
- 2.5.C 解释发现
- 2.6 遵循伦理规范
- 2.6.A 研究人类的伦理
- 2.6.B 研究动物的伦理
- 总结:心理学家如何做研究
- 2.1 是什么使心理学研究科学化
- 2.2 描述性研究:建立事实
- 2.3 相关性研究:寻找关系
- 2.4 实验:寻找原因
- 2.5 评估结果
- 2.6 遵循伦理规范
- 第三章 基因、进化和环境
- 3.1 揭开基因的神秘面纱
- 3.1.A 人类基因组
- 3.1.B 表观遗传学
- 3.2 基因的相似性
- 3.2.A 进化与自然选择
- 3.2.B 人类的先天特征
- 3.3 人类遗产:求爱和交配
- 3.3.A 进化与性策略
- 3.3.B 对进化观的批判性思考
- 3.4 基因的差异性
- 3.4.A 遗传力的含义
- 3.4.B 遗传力的计算
- 3.5 人类的多样性:以智力为例
- 3.5.A 基因与个体差异
- 3.5.B 群体差异问题
- 3.5.C 环境与智力
- 3.5.D 先天与后天的交互作用
- 总结:基因、进化和环境
- 3.1 揭开基因的神秘面纱
- 3.2 基因的相似性
- 3.3 人类遗产:求爱和交配
- 3.4 基因的差异性
- 3.5 人类的多样性:以智力为例
- 第四章 脑与神经系统
- 4.1 神经系统:基本模型
- 4.1.A 中枢神经系统
- 4.1.B 周围神经系统
- 4.2 神经系统中的通信
- 4.2.A 细胞的类型
- 4.2.B 神经元的结构
- 4.2.C 神经产生:神经元的诞生
- 4.2.D 神经元如何相互通信
- 4.2.E 神经系统中的化学信使
- 4.3 绘制脑
- 4.3.A 操纵脑与观察行为
- 4.3.B 操纵行为与观察脑
- 4.4 脑之旅
- 4.4.A 脑干与小脑
- 4.4.B 丘脑
- 4.4.C 下丘脑及脑垂体
- 4.4.D 杏仁核
- 4.4.E 海马
- 4.4.F 大脑
- 4.4.G 大脑皮层
- 4.5 脑的两个半球
- 4.5.A 割裂脑:分裂的房子
- 4.5.B 两个半球:协作还是对立
- 4.6 灵活的脑
- 4.6.A 经历与脑
- 4.6.B 文化与脑
- 4.6.C 脑有性别差异吗
- 总结:脑与神经系统
- 4.1 神经系统:基本模型
- 4.2 神经系统中的通信
- 4.3 绘制脑
- 4.4 脑之旅
- 4.5 脑的两个半球
- 4.6 灵活的脑
- 第五章 感觉和知觉
- 5.1 我们的感觉
- 5.1.A 不同感觉的谜题
- 5.1.B 测量感觉
- 5.1.C 感觉适应
- 5.1.D 没有知觉的感觉
- 5.2 视觉
- 5.2.A 我们所看到的
- 5.2.B 观察世界的一双眼睛
- 5.2.C 为什么视觉系统不是一台照相机
- 5.2.D 我们如何看到颜色
- 5.2.E 构建视觉世界
- 5.3 听觉
- 5.3.A 我们听到了什么
- 5.3.B 听世界的一对耳朵
- 5.3.C 构建听觉世界
- 5.4 其他感觉
- 5.4.A 味觉:美味的感觉
- 5.4.B 嗅觉:对气味的感觉
- 5.4.C 皮肤感觉
- 5.4.D 疼痛的秘密
- 5.4.E 内部环境
- 总结:感觉和知觉
- 5.1 我们的感觉
- 5.2 视觉
- 5.3 听觉
- 5.4 其他感觉
- 第六章 意识与睡眠
- 6.1 生物节律:体验之潮
- 6.1.A 昼夜节律
- 6.1.B 心境和长时节律
- 6.2 睡眠节律
- 6.2.A 睡眠阶段
- 6.2.B 我们为什么睡觉
- 6.3 探索梦的世界
- 6.3.A 关于梦的解释
- 6.3.B 评价梦的理论
- 6.4 催眠之谜
- 6.4.A 催眠的本质
- 6.4.B 催眠理论
- 6.5 改变意识的药物
- 6.5.A 药物分类
- 6.5.B 药物的生理作用
- 6.5.C 药物的心理作用
- 总结:意识与睡眠
- 6.1 生物节律:体验之潮
- 6.2 睡眠节律
- 6.3 探索梦的世界
- 6.4 催眠之谜
- 6.5 改变意识的药物
- 第七章 学习
- 7.1 经典条件反射
- 7.1.A 在旧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反射
- 7.1.B 经典条件反射的原理
- 7.1.C 在经典条件反射中究竟学到了什么
- 7.2 现实生活中的经典条件反射
- 7.2.A 学会喜欢
- 7.2.B 学会恐惧
- 7.2.C 解读味觉好恶
- 7.2.D 对医疗措施的反应
- 7.3 操作性条件反射
- 7.3.A 激进行为主义的诞生
- 7.3.B 行为的结果
- 7.4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
- 7.4.A 反应的重要性
- 7.4.B 斯金纳:人类与神话
- 7.5 现实生活中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 7.5.A 惩罚的利与弊
- 7.5.B 奖赏的问题
- 7.6 学习与意识
- 7.6.A 潜在学习
- 7.6.B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 总结:学习
- 7.1 经典条件反射
- 7.2 现实生活中的经典条件反射
- 7.3 操作性条件反射
- 7.4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
- 7.5 现实生活中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 7.6 学习与意识
- 第八章 记忆
- 8.1 寻找记忆
- 8.1.A 测量记忆
- 8.1.B 记忆模型
- 8.2 记忆的三箱模型
- 8.2.A 感觉登记:转瞬的印象
- 8.2.B 工作记忆:记忆的笔记本
- 8.2.C 长时记忆:记忆的存储系统
- 8.3 记忆的生物学基础
- 8.3.A 神经元和突触的变化
- 8.3.B 记忆从哪里产生
- 8.3.C 激素、情绪和记忆
- 8.4 我们怎样记忆
- 8.4.A 编码、复述和提取
- 8.5 我们为什么会忘记
- 8.5.A 遗忘机制
- 8.5.B 童年期失忆:失踪的岁月
- 8.5.C 关于压抑说的争议
- 8.6 重构过去
- 8.6.A 记忆的产生
- 8.6.B 记忆虚构的条件
- 8.6.C 受审的目击者
- 总结:记忆
- 8.1 寻找记忆
- 8.2 记忆的三箱模型
- 8.3 记忆的生物学基础
- 8.4 我们怎样记忆
- 8.5 我们为什么会忘记
- 8.6 重构过去
- 第九章 思考和智力
- 9.1 思考:用我所知
- 9.1.A 认知的要素
- 9.1.B 思考的意识性有多强
- 9.1.C 问题解决与决策
- 9.1.D 理性推理
- 9.2 理性推理的障碍
- 9.2.A 夸大不可能之事
- 9.2.B 避免损失
- 9.2.C 偏见和心理定势
- 9.2.D 克服认知偏见
- 9.3 测量智力
- 9.3.A 测量无形之物
- 9.3.B 智商测试
- 9.3.C 智力要素
- 9.3.D 动机、努力工作与智力上的成功
- 9.4 动物心智
- 9.4.A 动物智力
- 9.4.B 动物与语言
- 9.4.C 对动物思维的思考
- 总结:思考和智力
- 9.1 思考:用我所知
- 9.2 理性推理的障碍
- 9.3 测量智力
- 9.4 动物心智
- 第十章 主要动机:食物、爱、性和工作
- 10.1 动机和饥饿的动物
- 10.1.A 动机的定义
- 10.1.B 体重生物学
- 10.1.C 环境对体重的影响
- 10.1.D 身体成为战场:饮食失调
- 10.2 社会性动物:爱的动机
- 10.2.A 爱的生物学
- 10.2.B 爱的心理学
- 10.2.C 性别、文化和爱
- 10.3 有性行为的动物:性动机
- 10.3.A 欲望的生物学
- 10.3.B 性取向和生物学
- 10.3.C 欲望的心理学
- 10.3.D 性别、文化和性
- 10.4 有能力的动物:成就动机
- 10.4.A 动机对工作的影响
- 10.4.B 工作对动机的影响
- 10.4.C 需求、动机和对幸福的追求
- 总结:主要动机:食物、爱、性和工作
- 10.1 动机和饥饿的动物
- 10.2 社会性动物:爱的动机
- 10.3 有性行为的动物:性动机
- 10.4 有能力的动物:成就动机
- 第十一章 情绪、压力与健康
- 11.1 情绪的本质
- 11.1.A 情绪与面孔
- 11.1.B 情绪与脑
- 11.1.C 情绪与思维
- 11.2 情绪与文化
- 11.2.A 文化如何塑造情绪
- 11.2.B 情绪交流
- 11.2.C 性别和情绪
- 11.3 压力的本质
- 11.3.A 压力与身体
- 11.3.B 压力与心理
- 11.4 压力与情绪
- 11.4.A 敌意和抑郁:它们有负面作用吗?
- 11.4.B 积极情绪:它们起作用吗?
- 11.4.C 情绪的抑制与表达
- 11.5 应对压力
- 11.5.A 问题解决
- 11.5.B 问题再思考
- 11.5.C 利用社会支持
- 总结:情绪、压力与健康
- 11.1 情绪的本质
- 11.2 情绪与文化
- 11.3 压力的本质
- 11.4 压力与情绪
- 11.5 应对压力
- 第十二章 生命全程发展
- 12.1 从受孕到出生第一年
- 12.1.A 孕期发育
- 12.1.B 婴儿的世界
- 12.1.C 依恋
- 12.2 认知发展
- 12.2.A 思维
- 12.2.B 语言
- 12.3 道德发展
- 12.3.A 道德发展阶段
- 12.3.B 儿童道德培养
- 12.4 性别发展
- 12.4.A 性别认同
- 12.4.B 性别发展的影响因素
- 12.5 青春期
- 12.5.A 青春期的生理发育
- 12.5.B 青春期的心理发育
- 12.6 成年期
- 12.6.A 发展阶段和年龄
- 12.6.B 生活的变迁
- 12.6.C 老年期
- 总结:生命全程发展
- 12.1 从受孕到出生第一年
- 12.2 认知发展
- 12.3 道德发展
- 12.4 性别发展
- 12.5 青春期
- 12.6 成年期
- 第十三章 社会心理学
- 13.1 社会影响力
- 13.1.A 规范和角色
- 13.1.B 米尔格拉姆的服从研究
- 13.1.C 斯坦福监狱实验
- 13.1.D 人们为什么服从
- 13.2 社会信念
- 13.2.A 归因
- 13.2.B 态度
- 13.2.C 认知失调
- 13.2.D 说服还是“洗脑”?自杀性炸弹案
- 13.3 群体中的个体
- 13.3.A 从众
- 13.3.B 群体思维
- 13.3.C 旁观者效应
- 13.3.D 利他和异议
- 13.4 我们对他们:群体认同和冲突
- 13.4.A 社会认同
- 13.4.B 内群体和外群体
- 13.4.C 刻板印象
- 13.5 偏见
- 13.5.A 偏见的来源
- 13.5.B 偏见的测量
- 13.5.C 减少冲突和偏见
- 总结:社会心理学
- 13.1 社会影响力
- 13.2 社会信念
- 13.3 群体中的个体
- 13.4 我们对他们:群体认同和冲突
- 13.5 偏见
- 第十四章 人格理论
- 14.1 人格的心理动力学理论
- 14.1.A 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
- 14.1.B 其他心理动力学方法
- 14.1.C 评价心理动力学理论
- 14.2 人格的现代研究
- 14.2.A 受欢迎的人格测试
- 14.2.B 核心人格特质
- 14.3 基因对人格的影响
- 14.3.A 遗传和气质
- 14.3.B 遗传和特质
- 14.4 环境对人格的影响
- 14.4.A 情境与社会学习
- 14.4.B 父母的影响及其限度
- 14.4.C 同龄人的影响
- 14.5 文化对人格的影响
- 14.5.A 文化、价值观和特质
- 14.5.B 评估文化方法
- 14.6 内部经验
- 14.6.A 人本主义方法
- 14.6.B 叙事法
- 14.6.C 评价人本主义和叙事法
- 总结:人格理论
- 14.1 人格的心理动力学理论
- 14.2 人格的现代研究
- 14.3 基因对人格的影响
- 14.4 环境对人格的影响
- 14.5 文化对人格的影响
- 14.6 内部经验
- 第十五章 心理障碍
- 15.1 诊断心理障碍
- 15.1.A 下定义的困境
- 15.1.B 诊断的困境
- 15.1.C 心理测验
- 15.2 抑郁症和双相障碍
- 15.2.A 抑郁症
- 15.2.B 双相障碍
- 15.2.C 抑郁症的病因
- 15.3 焦虑障碍
- 15.3.A 焦虑和惊恐
- 15.3.B 恐惧与恐惧症
- 15.4 创伤和强迫性障碍
- 15.4.A 创伤后应激障碍
- 15.4.B 强迫观念与强迫行为
- 15.5 人格障碍
- 15.5.A 边缘型人格障碍
- 15.5.B 反社会人格障碍
- 15.5.C 精神病态:误解与证据
- 15.6 成瘾障碍
- 15.6.A 生物学与成瘾
- 15.6.B 学习、文化和成瘾问题
- 15.7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 15.7.A 具有争议的诊断方法
- 15.7.B 批判性地思考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 15.8 精神分裂症
- 15.8.A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 15.8.B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 总结:心理障碍
- 15.1 诊断心理障碍
- 15.2 抑郁症和双相障碍
- 15.3 焦虑障碍
- 15.4 创伤和强迫性障碍
- 15.5 人格障碍
- 15.6 成瘾障碍
- 15.7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 15.8 精神分裂症
- 第十六章 治疗方法
- 16.1 心理障碍的生物治疗
- 16.1.A 药物问题
- 16.1.B 直接脑干预
- 16.2 心理治疗的主要流派
- 16.2.A 心理动力疗法
- 16.2.B 行为疗法与认知疗法
- 16.2.C 人本主义疗法与存在主义疗法
- 16.2.D 家庭疗法和夫妻疗法
- 16.3 对心理治疗的评估
- 16.3.A 科学家-实践者隔阂
- 16.3.B 什么时候治疗有帮助
- 16.3.C 当干预存在伤害时
- 16.3.D 文化和心理治疗
- 总结:治疗方法
- 16.1 心理障碍的生物治疗
- 16.2 心理治疗的主要流派
- 16.3 对心理治疗的评估
- 结语:让这些文字与你同行
- 术语表
- 关于作者
- 致谢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