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兼具中西比较、文学审美、文化传播视角的《诗经》翻译研究成果。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中西比较文学的角度出发,以多个《诗经》英文全译本的近200篇诗篇为研究对象,集中探讨《诗经》名物、韵律、修辞、意象、题旨的翻译,对《诗经》翻译的文学性及其与历史文化的关系问题,以及《诗经》文化传统的对外翻译传播问题进行了客观、深入、细致的分析与评述。

书中还从文学审美和文化传播的角度对《诗经》翻译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见解。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中西会通的尝试
  • 前言
  • 第一章 《诗经》名物翻译之文学性问题
  • 第一节 名物翻译的多样化现象
  • 第二节 名物翻译多样化对原文的颠覆
  • 第三节 名物翻译与译诗文化身份重塑及文化传播
  • 第四节 名物翻译偏离的诗学价值与伦理学解释
  • 小结
  • 第二章 《诗经》修辞及其翻译
  • 第一节 兴的修辞手法及其翻译
  • 一、兴——《诗经》最重要的修辞手法
  • 二、兴的英译
  • 第二节 比的修辞手法及其翻译
  • 第三节 明喻、夸张及其翻译
  • 一、明喻及其翻译
  • 二、夸张及其翻译
  • 第四节 重章叠唱及其翻译
  • 第五节 叠词及其翻译
  • 小结
  • 第三章 《诗经》韵律翻译的价值与规律
  • 第一节 中英诗歌的韵律比较
  • 第二节 《诗经》的韵律
  • 第三节 《诗经》的韵律翻译及其效果分析
  • 一、以交叉韵翻译偶行韵或章内换韵
  • 二、以抱韵翻译《诗经》的抱韵及遥韵
  • 三、以单韵韵式翻译三句诗章及单韵诗章
  • 四、双行韵韵式在翻译中的应用
  • 五、复合韵式翻译功能最强
  • 第四节 《诗经》韵律翻译之法门
  • 一、偶行韵、交韵、双行韵、叠韵、遥韵、尾声常可沿袭
  • 二、抱韵、疏韵等韵式多数情况下需要重构
  • 三、译诗的节奏当顺应英文诗句本身的需要
  • 小结
  • 第四章 《诗经》题旨翻译
  • 第一节 诗篇题旨翻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二节 译诗韵律至上,以义就韵
  • 第三节 无视训诂,臆测文义
  • 第四节 随意反《序》,臆测诗旨
  • 第五节 因《诗经》之名,行创作之实
  • 小结
  • 第五章 《诗经》意象翻译之可能与不可能
  • 第一节 中西意象传统之比较
  • 第二节 中西意象理论之比较
  • 第三节 《诗经》意象功能及其分类
  • 第四节 《诗经》意象翻译
  • 一、“意”“象”和谐
  • 二、存象失意
  • 三、意象的消解与浅化
  • 四、易“象”存“意”与易“象”易“意”
  • 五、“意”“象”皆失
  • 小结
  • 附录
  • 附录一、《诗经》名物翻译对照表
  • 附录二、相关《诗经》诗篇的译文
  • 一、《关雎》英译文:
  • 二、《木瓜》英译文:
  • 三、《芄兰》英译文
  • 附录三、《诗经》各篇叠词及其出现次数统计
  • 附录四、相关意象所在的诗篇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