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风靡世界的畅销著作,被译为20多种文字,探索宇宙、地球、生命、物种、人类及其意识的起源和发展等“宇宙之谜”。

内容简介

本书是海克尔的代表作,以科学家的理性与哲学家的思辨,对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尤其是生物进化论进行了清晰的总结,在科学发现的铁的事实与定律的基础上,探索宇宙、地球、生命、物种、人类及其意识的起源和发展等“宇宙之谜”,勾画出一幅唯物主义的图景,意在解除束缚民众精神生活的落后观念,冲破长久以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藩篱。它既如史诗般荡气回肠,又如檄文般酣畅淋漓,对近代科学文明的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译为多国文字,反复再版。

本书由翻译家袁志英教授和其他几位德语专家,依托复旦大学多位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集众人之力翻译而成,因而对书中庞杂的各学科知识及众多的人物、著作线索,都有比较准确的把握。译文晓畅准确,还原了《宇宙之谜》原书汪洋恣肆、纵横捭阖的风貌。本书将带领当下的读者重访一个多世纪以前那个科学与蒙昧激烈交锋的时代,看先进的科学思想如何如灯塔般一扫黑暗与阴霾,引领世人走出迷途。本书所体现出的求真求实、无所畏惧的科学精神,也将给当下读者的人生旅途带来启发。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弁言 Preface to the Series of the Great Classics in Science
  • 导读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Version
  • 前言 Vorwort
  • 第一部分 人类学:人 I. Anthropologischer Teil:Der Mensch
  • 第一章 宇宙之谜的提出
  • 自然认识的进步
  • 社会制度的进步
  • 我们的司法
  • 我们的国家秩序
  • 我们的学校
  • 我们的教会
  • 理性与教条的冲突
  • 人类特殊说
  • 宇宙学前景
  • 宇宙之谜的数目
  • 宇宙之谜的解决
  • 理性、情感和启示
  • 哲学和自然科学
  • 二元论和一元论
  • 唯物论和唯心论
  • 物质的三位一体(1908年补充)
  • 第二章 我们的躯体构造
  • 人体解剖学
  • 比较解剖学
  • 组织学和细胞学
  • 人类的脊椎动物特征
  • 人类的四足动物特征
  • 人类的哺乳动物特征
  • 人类的有胎盘动物特征
  • 人类的灵长动物特征
  • 人类的猿猴特征
  • 人类的狭鼻猴特征
  • 类人猿群
  • 第三章 我们的生命
  • 人类生理学
  • 活力(活力论)
  • 生命机械论(一元论生理学)
  • 比较生理学
  • 细胞生理学
  • 细胞病理学
  • 哺乳类生理学
  • 猿猴生理学
  • 新活力论(1908年补充)
  • 第四章 我们的胚胎史
  • 预成论
  • 装填论
  • 渐成论
  • 胚层论
  • 卵细胞与精细胞
  • 原肠祖论
  • 人的卵细胞和精子细胞
  • 怀孕或受精
  • 人的胚胎发育
  • 脊椎动物胚胎的相似性
  • 人的胚膜
  • 人的胎盘
  • 第五章 我们的种系发生
  • 个体发生(胚胎学和变态学)
  • 神话创世史
  • 生物变化论(歌德)
  • 物种起源论(拉马克于1809年)
  • 自然选择论(达尔文于1859年)
  • 种系发生(1866年)
  • 自然创造史(1868年)
  • 生物发生基本律
  • 人类起源(1874年)
  • 补充(1908年)
  • 第二部分 心理学:灵魂 II. Psychologischer Teil:Die Seele
  • 第六章 灵魂的本质
  • 灵魂研究的方法
  • 二元论心理学
  • 一元论心理学
  • 心理学的概念
  • 心理学的变异
  • 客观心理学和主观心理学
  • 内省心理学(灵魂的自我观察)
  • 精密心理学
  • 心理物理学
  • 比较心理学
  • 动物心理学
  • 民族心理学
  • 个体发生心理学
  • 种系发生心理学
  • 补充(1908年)
  • 第七章 灵魂的阶段
  • 心理的物质基础
  • 感觉等级
  • 运动等级
  • 反射等级(反射现象、反射运动等)
  • 简单和复杂的反射
  • 反射活动和意识
  • 表象等级
  • 记忆等级
  • 表象的联结
  • 本能
  • 理性等级
  • 语言
  • 情感或情绪等级
  • 意志等级
  • 意志自由
  • 第八章 灵魂的胚胎史
  • 个体灵魂的发生
  • 灵魂起源的神话
  • 灵魂起源心理学
  • 灵魂遗传
  • 灵魂融合(心理两性生殖)
  • 心理返祖现象
  • 心理学的生物发生基本律(1866年)
  • 胚胎心理发生学
  • 胚后心理发生学
  • 第九章 灵魂的系统发生
  • 系统发生心理学的方法
  • 系统发生心理学的主要阶段
  • 细胞灵魂(细胞心理)
  • 细胞团灵魂或群体心理
  • 组织灵魂(组织心理)
  • 植物灵魂(植物心理)
  • 无神经后生动物的灵魂
  • 海绵或海绵动物
  • 刺胞动物的灵魂
  • 神经灵魂(神经心理)
  • 脊椎动物的灵魂器官
  • 髓管的系统发生形成阶段
  • 哺乳动物灵魂史
  • 第十章 灵魂的意识
  • 意识的概念
  • 意识和灵魂生活
  • 人的意识
  • 一元论的和二元论的意识论
  • 意识的先验论
  • 意识生理学
  • 意识病理学
  • 意识个体发生学
  • 意识的系统发生
  • 第十一章 灵魂不死
  • 不死论和必死论
  • 单细胞机体的不死
  • 宇宙和个人不死
  • 早期必死论(原来就不信仰不死论的观念)
  • 后期必死论(获得性不信仰不死论的观念)
  • 不死论和宗教
  • 不死论信仰的由来
  • 基督教的不死信仰
  • 永生
  • 形而上的不死论信仰
  • 灵魂实体
  • 以太灵魂
  • 空气灵魂
  • 液体和固体灵魂
  • 动物灵魂不死
  • 赞成不死论的理由
  • 反对不死论的理由
  • 不死论的幻想
  • 第三部分 宇宙学:宇宙 III. Kosmologischer Teil:Die Welt
  • 第十二章 实体定律
  • 物质守恒定律(拉瓦锡,1789年)
  • 力的守恒定律(罗伯特·迈尔,1842年)
  • 实体定律的统一性
  • 实体的概念
  • 运动论的实体概念(振动原理)
  • 凝聚论的实体概念(凝聚原理)
  • 二元论的实体概念
  • 物质或有形物质(有质的物质)
  • 原子和元素
  • 元素的亲和力
  • 以太(无质的物质)
  • 以太的存在
  • 以太的本质
  • 以太和物质
  • 力和能
  • 张力与活力(位能和实际能)
  • 自然力的统一性
  • 实体定律的万能
  • 为实体定律而斗争(1908年补充)
  • 第十三章 宇宙进化史
  • 创造(创世)
  • 宇宙和个别事物的创造(实体和偶性的创造)
  • 实体的创造(宇宙创造论)
  • 个别事物的创造(本体创造论)
  • 进化
  • 进化论
  • 第十四章 自然界的统一性
  • 自然界的统一性
  • 碳素论
  • 无生源说或自然发生论
  • 目的论和机械论
  • 动因和始因
  • 无机界的目的(无机目的论)
  • 有机界的目的(生物目的论)
  • 选择论中的目的(达尔文,1859年)
  • 新活力论
  • 无目的论
  • 自然界的不完善
  • 有机体内的特殊目的倾向
  • 伦理的世界秩序
  • 天意
  • 目标、目的和偶然性
  • 补充(1908年)
  • 第十五章 神和世界
  • 有神论:神和世界是两种不同的事物
  • 多神论
  • 三神论(三位一体说)
  • 二神论
  • 一神论
  • 自然主义的一神论
  • 人类特殊说的一神论
  • 摩西教
  • 基督教
  • 伊斯兰教(或穆罕默德一神论)
  • 混杂有神论
  • 有神论的本质
  • 神的人格化的人类特殊说
  • 泛神论(万物归一论)
  • 无神论(无神论世界观)
  • 第四部分 神学:上帝 IV. Theologischer Teil:Der Got
  • 第十六章 知识和信仰
  • 认识的源泉
  • 感官
  • 感官的特殊能力
  • 感官感觉的界限
  • 假说和信仰
  • 理论和信仰
  • 信仰和迷信
  • 原始民族的迷信
  • 文明民族的迷信
  • 信条
  • 我们前辈的信仰
  • 唯灵论
  • 第十七章 科学和基督教
  • 基督教的发展
  • 启示
  • 补充(1908年)
  • 第十八章 我们的一元论宗教
  • 文化斗争
  • 今世和来世
  • 一元论教堂
  • 补充(1908年)
  • 第十九章 我们的一元论伦理学
  • 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
  • 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等值
  • 伦理学基本法则(黄金伦理律)
  • 基督教伦理学
  • 罗马天主教的道德
  • 国家与教会
  • 教会与学校
  • 国家与学校
  • 补充(1908年)
  • 第二十章 宇宙之谜的解决
  • 补充(1908年)
  • 结束语
  • 注释和解释
  • 跋 为《宇宙之谜》第十版而写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变是个伪命题,变是个无法证明的伪命题。

    在思考物质和形式的问题,这本书试图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世界,而我们所看到的物质世界,是否只是更深层次真理的表象。古代哲学家们争论过这个问题,他们认为真正的知识是关于永恒不变的真理的。而我们所学的科学知识,是否只是暂时的、不断变化的?本书对宗教信仰提出了挑战,科学和信仰是否可以共存。古代哲学家们的观点认为对神的信仰是社会秩序的基础,而科学探索则提供了另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