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揭秘颠覆式创新出现的底层逻辑,发现更多改变世界的可能。
内容简介
奥地利进化生物学家安德烈亚斯·瓦格纳本书中揭示了一个颠覆性真相:无论是自然界的物种进化,还是人类文化的创新,许多突破性成果并非诞生于其黄金时代,而是早在环境成熟前就已萌芽,却因认知局限、技术瓶颈或时代错位沉寂数百年,直到某个契机被唤醒并重塑世界。
书中以草类植物历经2500万年才成为地球优势物种的漫长进化史为切入点,生动类比了人类历史上那些被埋没的突破性发现。从麦哲伦的船队因坏血病遭受重创,到林德医生的治愈方案被漠视长达400年;从心脏起搏器因技术瓶颈被搁置近20年,再到维米尔的画作在其死后200年才大放异彩。
瓦格纳借助跨学科的分析方法指出,创新由打破根深蒂固的认知框架、等待科学普及的成熟时机、借助外部环境与市场势力的催化这三个关键因素共同决定。在书中,瓦格纳通过蚂蚁社会性基因的千年蛰伏、人类语言能力的偶然爆发、青霉素的多次“重生”等案例指出,创新并非依赖个别天才的灵光乍现,而是概率、环境和偶然性的共同产物。
本书打破了创新的“天才神话”,指出创新的本质是适应环境的过程,即使微小的灵感也可能在未来成为改变生活的“睡美人”。瓦格纳指出,我们应该学会像进化生物学家一样思考——关注跨领域趋势,记录哪怕看似无关紧要的日常灵感,为未来的“觉醒时刻”埋下种子。
瓦格纳还呼吁读者打破专业壁垒,用“长变焦视角”通过跨界学习激发创造力,成为唤醒“睡美人”的参与者。他还提醒读者不要盲目追求速度,而是培养一项长期技能,如培养批判性思维,这可能在时代的转折点给你带来巨大的价值。
本书不仅是一部创新启示录,更是普通人的行动指南。它告诉我们:最伟大的创新或许就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而你需要的,或许只是一份耐心、一双发现的眼睛,以及敢于打破边界、拥抱不确定性的勇气。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唤醒创新睡美人,找到改变世界的更多可能
- 创造与创新能否成功的三大原因
- 用“长变焦视角”在不同专业领域之间搭起“社交之网”
- 引言 创新很容易,但成功很难
- 进化的睡美人
- 多数创新都处于休眠状态
- 第一部分 自然领域的睡美人
- 第1章 创新并不是生命史上的奇点
- 进化的座右铭:抓紧时间,等待
- 地球就是一个大型的进化实验场
- 第2章 创新往往产生于它的时代之前
- 草类的成功并不是进化的作用
- 不断变化的环境让鸟类走向成功
- 生命在时机成熟前就进行了创新
- 第3章 为什么多数创新都是睡美人
- 进化的艰苦往往发生在无形的世界
- 可计算的创新
- 休眠,直到合适环境的出现
- 第4章 保持休眠,等待觉醒的时刻
- 进化可以迅速创造拥有休眠才能的生物体
- 在适当的环境中爆发潜能
- 扩展适应,进化赋予旧事物新用途
- 第5章 新的基因一直在产生,但成功需要等待
- 进化会创造出比所需要更多的东西
- 独一无二的孤独基因
- 成功的基因并不是独自成功的
- 第二部分 文化领域的睡美人
- 第6章 动物的工具创新由环境决定
- 利用工具的技能被发现了不止一次
- 圈养的动物更擅于创新
- 工具创新在正确的地点和时间才能取得成功
- 第7章 唤醒人类的创新潜力
- 唤醒数学的大脑回路
- 人类语言能力的进化
- 第8章 用类比作为发现的武器
- 创造隐喻和类比的天赋
- 将新概念映射到旧概念中,类比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未知
- 第9章 成功是由创新者无法控制的力量引导的
- 文化中的创新也很容易
- 缺乏社会学习让创新延迟成功
- 重大的科学进步往往来自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
- 结语 创造一个让创新能够成功的环境
- 成功非源于创新本身,而源于外部世界
- 在寂静无声中成熟的果实
- 致谢
- 注释
- 译者后记
出版方
湛庐文化
“湛庐”之名取自相传是春秋时铸剑大师欧冶子“十年磨一剑” 所铸造的,享有“天下第一剑”之誉的湛庐剑。 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专业出版商,专业从事经济管理类、心理学类图书的策划和出版。湛庐倡导“独立”“理性”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实现独立思考、理性分辨,让读者运用自己的理智,用理性之光照亮蒙昧的心智。我们倡导“精进”“深入”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降低阅读成本,提升阅读价值,让"无价"的内容能转化成出版相关者应获得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