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0千字
字数
2018-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首次以越南汉籍为基础研究中越文学交流。
内容简介
本书是学术界第一部以越南汉籍为基础,对中越文学交流进行专题研究的论著,全书采取个案结合与整体观照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中越两国书籍交流,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文学交流进行研究。上篇在中越书籍交流的视野下,对经学典籍、俗文本文献、燕行录、文学文献、清艺文志误收书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论述了越南汉籍的文化属性、文本形式、文献特点,及其俗文本形式对于文学研究的意义,并以清代地方文献为视角,探寻中越书籍交流的历史背景和途径,及其隐藏于其后的文学交流。下篇以诗歌和使臣两个角度,对中越文学交流进行多维度的透视,前者是越南古代文学最主要的文学体裁,后者是参与中越古代文学交流最重要的群体。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术文丛”编纂委员会名单
- 目录
- 引言
- 上编:典籍篇
- 第一章 越南经学典籍考述
- 一 经学典籍在越南流传的文化背景
- 二 流传至越南的中国经学典籍
- 三 越南经学典籍的文化形态
- 四 越南经学典籍的主要特点
- 第二章 从敦煌和越南的民间文本看“俗文本文献学”的建立
- 一 民间文本的文献特点
- 二 敦煌、越南民间文本的口头传播特性
- 三 民间文本文献特点的文学研究意义
- 四 结语:俗文本文献学的提出
- 第三章 黄德良《摘艳集》考论
- 一 编者与跋文作者
- 二 《摘艳集》的流传与递藏
- 三 两种版本的差异
- 四 余论
- 第四章 阮辉□《奉使燕台总歌》考校
- 一 阮辉□生平补论
- 二 《奉使燕台总歌》的两种版本
- 三 《奉使燕台总歌》异文考证
- 四 结语和余论
- 第五章 传入越南的明清小说考述
- 一 传入的明清文言小说
- 二 传入的明清白话小说
- 三 结语和余论
- 第六章 从清代粤越地方文献看中越书籍交流
- 一 木鱼书在越南的流传
- 二 在粤刊刻的越南古籍
- 三 中越书籍交流的历史背景
- 四 结论与余论
- 第七章 清艺文志误收越南汉籍正补
- 一 《越史略》
- 二 《张广溪先生集》
- 下编:文学篇
- 第八章 阮飞卿及其汉诗创作
- 一 阮飞卿的生平与诗作遗存
- 二 山水田园诗
- 三 阮飞卿诗歌的艺术手法
- 第九章 蔡顺《吕塘遗稿诗集》
- 一 蔡顺的生平与著述
- 二 《吕塘遗稿诗集》的体裁特点
- 三 蔡顺诗歌的唐代诗学渊源
- 四 结语
- 第十章 阮德达《葫样诗集》
- 一 阮德达的生平与著述
- 二 《葫样诗集》的集录对象
- 三 《葫样诗集》的作品与文献价值
- 第十一章 越南古代流传的歌诗
- 一 歌诗流传的汉文化背景
- 二 越南流传的歌诗文献
- 三 歌诗的作品形式
- 第十二章 宋代中越文学交流
- 一 两国文学交流的文化背景
- 二 佛教南传对越南文学的影响
- 三 两国文学交流的其他表现
- 四 结语与余论
- 第十三章 越南使臣与中越文学交流
- 一 越南使臣的身份特点
- 二 以使臣为纽带的文学交流形式
- 三 诗赋外交对中越文学的影响
- 四 结论
- 第十四章 “越南王安石”黎贵惇与中越文学交流
- 一 黎贵惇的生平简介
- 二 黎贵惇的汉文著述
- 三 北使之行与中越文学交流
- 第十五章 晚清壮族诗人黎申产与中越文学交流
- 一 黎申产生平辨正
- 二 《妆台百咏》及其在越南的流传
- 三 黎申产与越南文人的诗文交往
- 四 结语
- 主要征引书目与参考文献
- 附錄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