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现代传播文丛中的一本。

内容简介

全书集结了传媒观察栏目2009到2013年的重头大作,对制播分离、三网融合、新媒体、数字电影、社交媒体等传媒领域热门话题皆有涉猎,力求对传媒变局中的中国实践给予清晰呈现。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委会
  • 总序
  • 作者简介
  • 从宣传到传播:新时期宣传工作创新趋势[1]
  • 一、理念从宣传走向传播
  • 二、立足点从“以我为主”走向“以人为本”
  • 三、载体从传统媒体走向新兴媒体
  • 四、信息从严密控制走向及时公开
  • 五、话语从官方语言走向受众语言
  • 六、对象从侧重对内走向内外并重
  • 七、方法从讲道理走向讲故事
  • 八、主体从宣传系统走向政府全员
  • 关于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若干思考
  • 一、我国制播分离改革的现状
  • 二、制播分离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推进制播分离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
  • 四、推进制播分离改革的构想
  • 理论创新与实践价值:互联网时代电视评价体系的建构[1]
  • 一、媒介环境变迁与网络影响力评价指标的提出
  • 二、网络影响力评价体系的构成
  • 三、2009年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调查结果
  • (一)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十大电视人物
  • (二)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十大省级卫视频道
  • (三)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十大地面频道
  • (四)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十大城市电视台
  • (五)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十大CCTV栏目
  • (六)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十大省级卫视栏目
  • (七)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十大电视剧
  • (八)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十大社会制片电视栏目
  • (九)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十大电视事件
  • 论新中国六十年广播电视的发展道路
  • 一、发展历程
  • 二、发展成就
  • 三、发展经验
  • 中国媒介规制的发展、问题与未来方向
  • 一、中国媒介规制的演变路径和特点
  • 二、现阶段中国媒介规制存在的问题
  • 三、中国传媒规制的改革方向
  • 四、展望:中国媒介规制的渐进式改革
  • 三网融合:构建中国式“媒信产业”新业态
  • 一、关于三网融合的由来
  • 二、三网融合的产业利益诉求
  • 三、三网融合的产业遐想
  • 结语:迎合国家信息战略布局
  • 在文明较量的时间差中坚守[1]
  • 互动:真实的中国需要共同打造
  • 坚守:文化传播依赖长效机制
  • 追赶:利用可能出现的时间差
  • 我国跨地域跨媒体传播发展研究
  • 前言
  • 一、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发展进程分析
  • (一)跨地域发展的萌芽阶段(1983~1990年)
  • (二)跨地域的快速发展阶段(1990~2000年)
  • (三)集团化整合、发展阶段(2000年始)
  • (四)跨地域、跨媒体、跨行业多元发展阶段(2009年至今)
  • 二、我国传媒集团化发展研究
  • (一)中国传媒集团特殊性的具体表现
  • (二)我国传媒集团公司运营治理中的问题
  • 三、我国传媒跨地域、跨媒体发展研究
  • (一)跨地域、跨媒体、跨行业发展的动力支持
  • (二)“跨媒介、跨地域、跨行业”是国内传媒业发展趋势
  • (三)改革的现实阻力与改进措施
  • 结语
  • 论中国广电在“三网融合”新阶段的战略方位
  • 一、“三网融合”的权威界定
  • 二、“三网融合”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 三、“三网融合”的战略意义
  • 四、广电在“三网融合”中的战略优势
  • 五、广电应对“三网融合”的战略对策
  • 中国数字电影的现状与发展战略[1]
  • 一、全球数字电影发展态势
  • 二、我国数字电影发展现状和意义
  • 三、我国数字电影发展有利条件和主要问题
  • 四、加快中国数字电影发展的主要对策
  • 三网融合下的“全媒体营销”建构[1]
  • 一、“融而不合”局面的形成
  • (一)国际三网融合的发展模式
  • (二)“3+1”的不融局面
  • 二、终端对于融合的推动与影响
  • (一)混媒终端成为融合的重要承载
  • (二)混媒终端对于三网融合发展的推动
  • (三)融合迫使原有的营销、广告模式转型
  • 三、三网融合环境下的全媒体营销
  • (一)对于全媒体概念的研究与实践
  • (二)对全方位营销的重要借鉴
  • (三)全媒体营销的理论构建
  • (四)全媒体营销建构的实践
  • 结语
  • 事业单位改革路线图对中国广电业的昭示
  • 引言
  • 一、事业与产业
  • 二、观念与思辨
  • (一)事业单位的认定以公益成分与意识形态的多与寡为唯一尺度?
  • (二)依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之外“独善其身”?
  • (三)产业化代表商业化,企业化等于非政治化?
  • (四)事业办企业,还是企业办事业?
  • 三、改革路线图
  • (一)事业单位改革顶层设计图
  • (二)新闻出版业厉兵秣马
  • (三)广播电视业拔剑四顾
  • 论报业全媒体发展
  • 一、报业全媒体发展的必要性
  • (一)从报业自身发展情况看
  • (二)从满足受众信息需求看
  • (三)从更好地履行舆论引导职责看
  • (四)从实施国家文化战略看
  • (五)从与国际传媒集团竞争看
  • (六)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看
  • 二、现阶段我国报业全媒体发展的主要做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 (一)我国报业全媒体发展的主要做法
  • (二)我国报业全媒体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 竞争与整合: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发展路径分析
  • 一、现象:2011年台网再联手,掀起联动新高潮
  • 二、问题:台网联动是权宜之计,还是长久发展之路
  • 三、对策:做好新媒体平台建设,走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 (一)转变思维,用开放的理念来拥抱新媒体
  • (二)以发挥电视与新媒介优势为基点进行媒体联动与融合
  • (三)积极构建全媒体平台,走“融合式”全媒体发展之路
  • 我国3D电视发展现状、困境及对策探析
  • 一、国外及我国3D电视发展现状
  • 二、3D电视发展困境分析
  • (一)技术困境
  • (二)我国3D试验频道运行中的问题
  • 三、我国3D电视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 (一)转变制作观念,解决认识问题
  • (二)加大投入,着力提升节目数量与质量
  • (三)尽快出台3D产业标准
  • (四)加大法规政策支持,保障探索空间
  • (五)积极开展3D人才培养与研究,为3D电视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 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思考
  • 一、中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一)当前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 (二)广电产业与新闻出版、电信、网络视频等相关行业的比较分析
  • (三)与发达国家广电产业的比较分析
  • 二、大力发展广播影视产业的战略意义
  • (一)发展广电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占领和巩固传播阵地的重要手段
  • (二)发展广电产业,有利于利用市场机制,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和水平
  • (三)发展广电产业能够大大提升广播影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 (四)发展广电产业,能够极大地促进文化繁荣,提升文化竞争力,更好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发展需解决的四个问题
  • (一)培育合格市场主体问题
  • (二)重构视听产业链问题
  • (三)进一步健全市场体系问题
  • (四)建设现代视听监管体系问题
  • 论政治文明与媒体权利
  • 一、执政转型与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彰显
  • 二、正被解放中的“普罗米修斯”——新闻媒体的价值回归
  • 三、民主政治条件下的媒体权利
  • 四、媒体表达自由的权利实现
  • 我国新闻出版与广电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前瞻
  • 一、我国新闻出版与广播影视管理体制改革的演进轨迹
  • (一)1949年到1974年是机构设置的探索阶段
  • (二)1975年到21世纪初是机构设置“动态微调、逐步定型”的阶段
  • (三)2013年的署局合并开启“大部制”建设新阶段
  • 二、大部制管理下新闻出版与广电业体制的改革趋势之前瞻
  • (一)“减法革命”:凸显行政“减肥”带来的成本压缩效应
  • (二)“加法革命”:激发多元主体创新改革的正能量
  • (三)“乘法革命”:交叉跨界的互动效应
  • (四)“除法革命”:提升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 2013年全球新媒体发展态势探析
  • 一、2013年全球新媒体发展的驱动因素分析
  • (一)数字技术的进步是新媒体发展的基础推动力
  • (二)日益增长的媒介与信息需求是新媒体发展内在的推动力
  • 二、2013年全球新媒体发展态势分析
  • (一)新媒体更加广泛地渗入人类社会生活
  • (二)新媒体发展进入“大数据”时代
  • (三)移动互联网将进一步改变新媒体的发展态势
  • (四)社交媒体仍将成为2013年新媒体发展的焦点
  • 三、全球新媒体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 (一)关于创新新媒体商业及赢利模式的问题
  • (二)关于建立公平的信息新秩序的问题
  • (三)关于保护新媒体时代个人隐私和数字安全的问题
  • 四、关于全球新媒体发展背景下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建议
  • 结语
  • 统一与融合:省级卫视综合评估体系探析
  • 一、概念界定与体系特征
  • 二、纵横比较与中国特色
  • 三、改进探讨与未来展望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