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类型
7.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6千字
字数
2017-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影视艺术融合,传媒艺术研究。
内容简介
这个时代,不仅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媒介融合”时代,也是一个“艺术融合”时代;特别是影视艺术的新媒体化,使艺术的诸多创作元素、呈现样态、传播手段显著交融。传媒艺术研究是艺术融合时代艺术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传媒艺术研究通过融合的方式,将以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新媒体艺术为主的机械复制时代以降的艺术形式,视作一个艺术族群,并从整体上考察传媒艺术族群的一系列问题。《传媒艺术学文丛·戏剧与影视:融合时代的传媒艺术》不仅从艺术学角度重点探讨了艺术融合问题,还从新闻传播学、文化学等角度探讨了与之相关联的媒介融合、文化融合问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 序二
- 引言
- 上编 艺术融合:作为艺术类型的传媒艺术
- 第一章 传媒艺术的命名界定与基本特征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现实与历史的探问
- 第二节 交叉的界定:何谓传媒艺术族群
- 第三节 科技性:传媒艺术基本特征之一
- 第四节 媒介性:传媒艺术基本特征之二
- 第五节 大众参与性:传媒艺术基本特征之三
- 第二章 传媒艺术的理论建构与实践状态
- 第一节 传媒艺术的实践前奏与研究前奏
- 第二节 传媒艺术研究与传媒艺术学建构
- 第三节 实践示例:综艺大时代井喷景观
- 中编 媒介融合:作为传播策略的传媒艺术
- 第三章 对内:赋权生态下传统媒体如何转型传播策略
- 第一节 赋权时代里的新闻之变:基于时政新闻的突破口
- 第二节 传媒领导者的素养提升:传统媒体发展的关键点
- 第三节 整体性策略:融合时代电视是否将死与活力何在
- 第四章 对外:融合时代里中国传媒如何面对国际传播
- 第一节 中国形象与软实力的困境:亟待提高的中国国际传播力
- 第二节 主体、诉求、渠道、类型:提升国际传播力的四重策略
- 下编 文化融合:作为文化景观的传媒艺术
- 第五章 自由化、去核化、消费化:传媒艺术文化特征
- 第一节 艺术创作的模拟/虚拟与自由文化
- 第二节 艺术传播的去中心与后现代文化
- 第三节 艺术接受的资本逻辑与消费文化
- 第六章 均一化、欲望化、庸常化:传媒艺术文化批判
- 第一节 文化目标性反思:被均一化的人
- 第二节 文化手段性反思:被欲望化的人
- 第三节 文化结果性反思:被庸常化的人
- 第四节 终问:追寻爱与善意的传媒艺术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