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7.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52千字
字数
2022-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关于中国经济的答疑解惑之作。
内容简介
林毅夫教授自1996年起在北京大学为本科生开设“中国经济专题”课程。该课程不仅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中国的兴衰,近代以来所取得的成就、遭遇的挫折,以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而且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一般理论(该课程的具体内容收录于《解读中国经济》一书中)。
本书是与其配套的答疑解惑集。全书以问答交流的方式收录了林毅夫教授在讲授“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期间,对学生提出的近两百个问题的详细解答,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一以贯之的逻辑,对众说纷纭的观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辩驳。本书可以作为“中国经济专题”课程及《解读中国经济》一书的补充阅读材料,也适合所有关心中国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经济发展的普通读者阅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第一讲 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1. 后发优势是否会变为后发劣势?
- 2. 如何判断制度完善的恰当时机?
- 3. 关于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
- 4. 如何理解所谓的“强制技术转让”?
- 5. 关于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和技术前沿参照的问题
- 6. 如何看待中国的财政赤字问题?
- 7. 关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比重问题
- 8. 关于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
- 9. 新冠肺炎疫情及中美关系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何影响?
- 10. 疫情期间发放消费券能否有效刺激消费?
- 第二讲 “李约瑟之谜”和中国历史的兴衰
- 11. 中国在前现代社会为何领先于西方?
- 12. 中国为什么没有发生工业革命?
- 13. 中国古代社会的“大一统”与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可否兼得?
- 14. 西方为什么会发生科学革命?
- 15. 科学革命破除了工业革命的哪些瓶颈?
- 16. 关于中西方差距问题的一些补充性思考
- 17. 从文明的保守倾向角度对文化决定论的思考
- 18. 关于文化决定论如何解释中国过去强盛原因的思考
- 19. 对文化决定论的另一种理解
- 20. 关于“高水平均衡陷阱”假说的几个问题
- 21. “李约瑟之谜”是否有伪命题倾向?
- 22. 从历史角度对“李约瑟之谜”的进一步思考
- 23. 基于中国与西方的法权体系对“李约瑟之谜”的思考
- 24. 从文化角度探讨中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 25. 从官僚政治角度对“李约瑟之谜”的思考
- 26. 从超前激励角度对“李约瑟之谜”的思考
- 27. 政府经营商业的传统能否解释“李约瑟之谜”?
- 28. 为什么说“市场经济的最高阶段就是有投机市场”?
- 29. 政治制度对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究竟会起到何种作用?
- 30. 明代的军官世袭制度是否对中国科技发展存在影响?
- 31. 明代的户籍制度是否可以解释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科学革命?
- 32. 外部冲击及民间金融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解释力有多大?
- 33. 中国在前现代社会的领先与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有何相通之处?
- 34. 科举制度是否导致了政府对精英阶层的垄断?
- 35. 关于科举制度对科技发展阻碍作用的微观层面猜想
- 36. 科举制度为什么会出现并长期存在于中国?
- 37. 从古代科举制与当代高考制度的对比看教育改革
- 38. 关于技术分布曲线的疑问
- 39. 关于技术分布曲线移动因素的疑问
- 40. 关于技术变迁方式模型的可检验假说的疑问
- 41. 发明创造的门槛是否会随着技术进步而提高?
- 42. 人口密度是否对技术革新和技术传播有影响?
- 43. 人口多在未来是优势吗?
- 44. 中国应如何提升科学研究对人才的吸引力?
- 45. 如何看待政府权力对创新的影响?
- 46. 创新的利弊权衡及政府的干预力度问题
- 第三讲 近代的屈辱和社会主义革命
- 47. 有关我国近代社会主义革命的思考
- 48. 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如何影响尼赫鲁在印度的主张的?
- 49.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的思考
- 5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应如何支持重工业的发展?
- 51.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经济建设上采用苏联模式的思考
- 52. 确保国家安全和发挥要素禀赋之间的平衡点在哪里?
- 53. 中苏发展路径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 54. “少数例外”的发展路径
- 55. 关于计划经济体制失败原因的另一种思考
- 56. 从路径依赖角度对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进口替代战略的思考
- 57. 如何评价政府调控经济的行为?
- 58. 关于我国初步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户籍制度的疑问
- 59. 户籍制度是否已不符合当今中国的发展现状?
- 第四讲 赶超战略和传统经济体制
- 60.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思考
- 61. 关于比较优势理论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思考
- 62. 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否改变了我国的要素禀赋结构?
- 63. 如何客观评价早期的计划经济体制?
- 64. 关于早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当今农村改革的思考
- 65. 优先发展重工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否存在矛盾?
- 66. 劳动参与者增多是否会导致生活水平提高?
- 67. 关于三年严重困难原因的进一步思考
- 68. 关于农业危机和大跃进运动关系的思考
- 69. 关于退社自由的剥夺与合作化运动的失败
- 70. 关于农民生产积极性和惩罚机制的问题
- 71. 对合作社退出权的一种数学推导
- 72. 关于退出权假说的几个疑问
- 73. 从产权制度角度对退出权假说的思考和评价
- 74. 关于农业合作化的一些思考
- 75. 关于农业危机与农业生产率下降之间的相关性问题
- 76. 关于退出权假说的思考和疑问
- 77. 关于人民公社时期生产率下降原因分析的疑问
- 78. 关于农村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疑问
- 79. 对“地区粮食自给自足”政策的一点思考
- 80. 关于人民公社后的生产队制度的问题
- 81. 人民公社后为何没有恢复退社权或推广“包产到户”模式?
- 82. 计划经济下农村人民公社与城市单位制的比较分析
- 第五讲 东亚奇迹与可供替代的发展战略
- 83. 对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再审视
- 84. 赶超战略和比较优势战略孰优孰劣?
- 85. 后发优势的发挥是否有限制条件?
- 86. 关于经济利益和政治安全之间的平衡问题
- 87. 关于要素禀赋结构发展对产业结构作用的疑问
- 88. 劳动密集型还是资本密集型?
- 89. 比较优势能否自发地发挥作用?
- 90. 关于比较优势与自生能力的闭环逻辑
- 91. 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和H-O理论有哪些不同?
- 92. 发展中国家推行比较优势战略是否会永远落后?
- 93. 关于比较优势战略实施的条件
- 94. 政府如何发挥在比较优势战略中的作用?
- 95. 如何判断企业是否具备自生能力?
- 96. 如何使企业遵循比较优势?
- 97. 关于比较优势战略在国家和地区层面的适用性问题
- 98. 如何从比较优势角度看待教育和就业?
- 99. 关于政策性负担的成因及其对发展战略的影响
- 100. 关于国家要素禀赋结构的疑问
- 101. 要素禀赋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还是影响因素?
- 102. 关于要素禀赋的度量指标问题
- 103. 人口政策是否客观上有助于我国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
- 104. 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是否会导致产业“空心化”?
- 105. 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参与全球产业链?
- 106. 比较优势战略下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问题
- 107. 不同类型的产业如何以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 108. 关于我国的产业升级与自主创新
- 109. “根据要素禀赋选择产业”有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性吗?
- 110. 政府如何使产业政策的效果达到最优?
- 111. 能否在自生能力理论下解释部分产业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 112. 政府和企业如何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 113. 关于东亚奇迹的一点思考
- 114. 东亚奇迹能否持续?
- 115. 关于将菲律宾作为发展中经济体发展之反例的疑惑
- 116. 关于发展中国家可能存在的资本外流问题
- 117. 关于资本积累率与发展顺序的问题
- 118. 中印两国发展绩效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119. 关于非洲国家发展战略的疑问
- 120. 关于资源丰裕国家的“资源诅咒”问题
- 第六讲 农村改革及相关问题
- 121. 关于农村改革本质的思考
- 122. 关于农业合作化、小农经济与家庭农场的问题
- 123. 关于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对缓解三农问题的思考
- 12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为“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
- 125. 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规模经济的问题
- 126. 规模经济与包产到户
- 127. 包产到户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 128.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
- 129. 关于小农经济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两个问题
- 130. 关于农业产销新模式对农村收入提高的促进作用
- 131. 关于统一市场建立的问题
- 132. 关于农业机械化和工分制的讨论
- 133. 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问题
- 134. 关于农地使用权流转对缓解三农问题的思考
- 第七讲 城市改革、国有企业和遗留问题
- 135. 关于渐进式改革与休克疗法长期绩效的一些思考
- 136. 关于改革开放前城市改革中的地方政府决策问题
- 137.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几点疑问
- 138. 关于未来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思考
- 139. 国有企业改革是否已经“无功可做”?
- 140. 关于公司治理机制的问题
- 141. 关于国有企业社会性负担的问题
- 142. 关于剥离政策性负担后国有企业是否需要私有化的问题
- 143. 国有企业改革难的解决之道
- 144. 为竞争性行业中国有企业提供保护补贴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 145. 如何看待近年来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破产事件?
- 146.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 147. 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如何保障工人利益?
- 148. 关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技术领域的一些思考
- 第八讲 金融改革
- 149. 我国金融体系难以迈向市场轨的原因何在?
- 150. 关于农户与中小微企业贷款难的疑问
- 151. 关于大型开发性金融机构与中小型金融机构关系的疑问
- 152. 如何界定地区性中小银行?
- 153. 关于中小银行准入门槛的疑问
- 154. 关于中国的比较优势和数字货币的两点思考
- 155. 如何推进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
- 156. 关于资本账户开放、金融自由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
- 157. 我国全面开放金融市场的影响
- 第九讲 中国的增长是否真实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158. 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 159. 1998年以后的通货紧缩是否由于货币供给不足?
- 160.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 161.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疑问
- 162.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生产作物选择的问题
- 第十讲 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公平与效率统一,实现和谐发展
- 163. 按照比较优势发展是否会和就业问题产生矛盾?
- 164. 关于价格扭曲导致腐败的一点疑问
- 165. 关于民营矿产企业通过低资源税费寻租的疑问
- 166. 关于贫富差距是否有必然性的疑问
- 167. 如何解决收入分配状况恶化的问题?
- 168. 关于医疗改革方向的问题
- 第十一讲 总结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 169. 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是否有利取决于比较优势
- 170. 关于结构概念的疑问
- 171. 关于新结构经济学在当今世界发展环境中的疑问
- 172. 关于发达国家的结构性改革和全球经济形势问题
- 173. 关于中美贸易摩擦及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扩大
- 附录 2021年新结构经济学夏令营演讲实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