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与卫生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9千字
字数
2022-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传承中医药历史、弘扬中医药文化。
内容简介
本辑收录:《中医药文化发展面临的三个问题》《试论方以智的中医哲学思想》《从太极之理澄源中医之道》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名医·名家访谈
- 中医药历史与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
- 特稿
- 中医药文化发展面临的三个问题
- 一 “中医药文化”的实质是什么
-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属性
- (二)中医学的哲学内涵和文化属性
- 二 中医药文化如何转型
- (一)中医药文化为何转型
- (二)中医药文化如何转型
- 三 中医药文化如何对接当代多元文化
- (一)中医药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共通共融
- (二)中医药文化对接多元文化需具备三种能力
- 典籍与文化
- 道家思想对《黄帝内经》理论体系形成的影响
- 一 道家之“天人之道”
- (一)自然之道
- (二)辩证之道
- (三)生存之道
- 二 道家天人之道为《内经》的医学自然观及生命观建基
- (一)太虚为生化之本的医学自然观
- (二)天地合气的医学生命观
- 三 道家天人之道在《内经》医学理论体系中的运用与发展
- (一)百病生于气的发病观
- (二)言一求本的诊治观
- (三)应气守神的养生观
- 《庄子》与《黄帝内经》
- 一 《黄帝内经》养生学中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之说源自《庄子》
- 二 《黄帝内经》与《庄子》的写作形式及黄帝的形象相类
- 三 《黄帝内经》对《庄子》重要概念的吸收
- 四 《庄子》的医学成就
- 《黄帝内经》营卫学说的理论构建
- 一 营卫与魂魄
- 二 营卫与血气
- 三 营卫之清浊
- 四 营卫之运行
- (一)气之分布
- (二)营气之运行
- (三)卫气之运行
- (四)营卫周行
- 结语
- 中医药文化与传统哲学
- 试论方以智的中医哲学思想
- 一 因朱丹溪学说而立论
- 二 与李中梓脉学之关系
- 三 “致中和”的中医哲学思想
- 儒家理学思想对中医发展的影响
- 一 理学的兴起大幅提升了中医的地位
- 二 理学从哲学的高度实现了易学与医学的融合
- 三 理学极大地推动了五运六气学说的发展
- 四 理学确定了“理法方药”诊治体系
- (一)道医神治体系
- (二)理学对神治的排斥
- (三)理法方药体系的形成
- 五 理学催生了中医流派的发展
- (一)理学与金元四大家
- (二)理学与温补派
- 六 理学开启了注解《伤寒论》潮流
- 从太极之理澄源中医之道
- 一 太极之理辨析
- (一)太极之理的传统解读
- (二)“关系哲学”视域下太极之理的涵义
- 二 太极之理对古代中医学的影响
- (一)古代中医学产生的变化
- (二)古医家引入太极之理所引发矛盾之辨析
- 三 太极之理对当代中医学发展的启示
- (一)太极的关系哲学属性启示中医学研究需从物质实体层次转向“关系实在”层次
- (二)太极之理的人文意蕴启示中医学教育需要兼顾医术与医德培养
- 结语
- 治心犹治病:论朱子的中医哲学
- 一 朱子中医哲学之主要内容
- (一)识药
- (二)合药
- (三)治病
- 二 朱子中医哲学之辩证逻辑
- (一)常与变
- (二)防病与去病
- (三)药性之善与恶
- (四)药效与药毒
- (五)药与病
- 三 朱子之治心犹中医之治病
- (一)诊心病之因
- (二)治心病之方
- 结论
- 从对人体的认识看中医与内丹的异同
- 一 从经络看中医与内丹的异同
- 二 从丹田看中医与内丹的异同
- 三 从阴跷等重要穴窍看中医与内丹的异同
- 四 行功路线为内丹独有
- 结语
- 明代“命门火源论”与道教“先天炁”崇阳思想关系探析
- 一 孙一奎“命门动气说”“三焦相火论”与道教“先天炁”崇阳思想
- 二 赵献可“命门无形火”学说与道教“先天炁”崇阳思想
- 结语
- 论佛医学特点及其对中医学的影响
- 一 佛教经典中佛医学特点
- (一)以医喻佛,阐明佛理
- (二)万病心生,四大不调
- (三)诸法众多,注重禅咒
- (四)心法疗疾,身心共治
- (五)佛门戒律,规范防治
- (六)特色治疗,疗效显著
- 二 佛教经典中涉医文献对中医的影响
- (一)佛教术语对中医的影响
- (二)佛医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影响
- (三)佛医对中医治疗思想的影响
- 宋元明医学融摄三教及对自身哲学建构的意义
- 一 宋元明四教深层汇通促进医学理论体系转型与重构
- 二 宋徽宗以道御术、儒道兼融思想方法对医学的引领
- 三 南宋、金元四教深度融合推动医学心本源论形成
- 四 明代四教合一推进医学心本体论建构与完善
- 传统医家的“仁”论及其当代价值
- 一 心术合一:医家之“仁”的生命立场
- 二 生死困惑:医家之“仁”的伦理抉择
- 三 名利几何:医家之“仁”的道德修养
- 四 儒医之间:医家之“仁”的思想源泉
- 五 传统医家“仁”论的当代价值
- 明清时期民间医疗道德规范与市场秩序的冲突及调和
- 一 明清时期的医德话语和医疗职业的污名化
- 二 明清时期职业医家的治生需求
- 三 明清时期医学职业伦理建构的努力
- 四 维护道德品质和道德形象的现实策略
- 结语
- 学术动态
- 当代中国中医药口述史的兴起与发展
- 一 中医药口述史的早期发展
- 二 中西医并重政策下的项目化趋势
- 三 中医药口述史的系统化收集与整理
- 先秦秦汉时期出土涉药物品研究述论
- 一 对先秦时期可供药用物品的研究
- 二 对秦汉时期出土可供药用物品的研究
- 三 对出土药用工具的研究
- (一)药物加工工具
- (二)煎药服药工具
- (三)盛药贮药器
- (四)与药物相关的文字器具
- 四 从“医药文化物证”角度看早期出土物品研究
- “西病源于中国”之误与中医抗疫之实
- 引言
- 一 全书概要
- 二 挑战旧说
- (一)“西病源于中国”之误
- (二)中医抗疫之实
- 三 几点思考
- 注释凡例
- 征稿启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