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09千字
字数
2024-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详尽陈述了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建树。
内容简介
在当今众多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中,恐怕还没有哪一门学科像社会心理学这样,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却依旧在研究取向上存在这样大的分歧:心理学取向强调个体变量的重要性,社会学取向强调群体变量的重要性,文化人类学取向强调文化变量的重要性。
难怪有的社会心理学家会将整个学科的发展困难归咎为所有研究者都倾向“选择”某一种取向,而未能兼顾各相关学科的观点。
本书从上述学科围绕人性和社会行为提出的13种完全不同的解释性理论入手,详尽陈述了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建树,尤其对社会心理学的危机、欧洲的反叛和本土化运动给予了全景描述。
目录
- 版权信息
- 社会心理学家是一种生活方式(代序)
- 导言 西方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演进
- 一 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
- 二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 三 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
- 四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时期
- 五 社会心理学的危机与后继影响
- 第一编 心理学的探索
- 第一章 精神分析理论
- 一 弗洛伊德的时代
- 二 精神分析与社会
- 三 精神分析的转向
- 四 社会的精神分析
- 五 精神分析的历史意义与评价
- 第二章 社会学习理论
- 一 社会学习理论的历史先驱
- 二 早期社会学习理论:模仿过程研究
- 三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四 若干社会行为研究
- 五 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
- 第三章 群体动力学理论
- 一 群体动力学的产生
- 二 群体动力学的理论基础
- 三 群体动力学的理论与研究
- 四 群体动力学的发展与现状
- 五 群体动力学的历史意义与评价
- 第四章 社会认知理论
- 一 社会认知理论的兴起
- 二 认知一致性理论
- 三 归因理论
- 四 社会认知理论的评价与展望
- 第二编 社会学的路径
- 第五章 社会交换理论
- 一 思想来源
- 二 霍曼斯的行为交换理论
- 三 布劳的交换结构理论
- 四 埃默森的交换网络理论
- 五 社会交换理论的评价
- 第六章 符号互动理论
- 一 文化背景与知识根源
- 二 符号互动论的先驱
- 三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概念
- 四 符号互动论的当代发展
- 五 符号互动理论的评价
- 第七章 社会角色理论
- 一 概念的缘起与涵义
- 二 角色的扮演与形成
- 三 角色理论的体系
- 四 社会角色理论的评价
- 第八章 参照群体理论
- 一 理论发展的主要线索
- 二 参照群体的比较功能
- 三 参照群体的规范功能
- 四 参照群体理论的前景与评价
- 第三编 文化与遗传的对垒
- 第九章 文化与人格理论
- 一 理论的先驱
- 二 人格的文化决定论
- 三 文化与人格的交互作用论
- 四 文化与人格领域的晚近研究
- 五 历史意义与评价
- 第十章 社会生物学理论
- 一 历史背景
- 二 习性学家的理论贡献
- 三 社会生物学运动
- 四 研究现状、历史意义与评价
- 第四编 欧洲的反叛与新的趋势
- 第十一章 社会表征理论
- 一 理论溯源
- 二 基本概念
- 三 社会表征的核心理论
- 四 社会表征理论的研究方法
- 五 社会表征理论的评价
- 第十二章 社会认同理论
- 一 理论背景
- 二 最简群体范式
- 三 社会认同过程
- 四 积极认同和认同威胁
- 五 自我范畴化
- 六 社会认同理论的展望
- 第十三章 社会建构理论
- 一 社会背景和理论渊源
- 二 主要思想脉络
- 三 围绕社会建构的理论争议
- 四 话语分析:视野与路径
- 五 应用与局限:一种批判的眼光
- 结语 理论取向比较与学科发展趋势
- 一 不同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比较
- 二 西方社会心理学的当代趋势
- 参考文献
- 人名索引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