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0千字
字数
2023-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数字社会发展与治理进行探究。
内容简介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需要从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等方面着手。“数字社会”的研究国内尚不系统。
本书从“数字信用”与“数字规则”两个全新的维度探究数字社会发展与治理。“数字信用”既是数字社会构建的重要基石也是数字社会治理的“软规则”,“数字规则”更多从法律法规层面思考如何加快构建数字社会发展的“硬约束”,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适用于我国发展需要的、有中国特色的数字治理体系,给出数字社会治理的“中国方案”,提升未来我国在全球数字空间的竞争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1章 缘起:“数字化”重塑社会形态
- 1.1 数字社会的进化
- 1.1.1 从狩猎社会到数字社会
- 1.1.2 信息社会的再认识:知识和效率
- 1.1.3 数字社会的再进化:数据和计算
- 1.1.4 数字社会的内涵:基于知识主义和技术主义维度
- 1.2 数字社会治理的逻辑起点
- 1.2.1 社会存在数字化
- 1.2.2 社会连接畅通化
- 1.2.3 智能计算泛在化
- 1.2.4 组织结构扁平化
- 1.2.5 权力机制重构化
- 1.2.6 数字风险复杂化
- 1.3 新视角下数字社会构建的基本要素
- 1.3.1 数据要素成为数字社会的新生产要素
- 1.3.2 数字身份成为数字社会的新逻辑起点
- 1.3.3 数字技术成为数字社会的新动力引擎
- 1.3.4 数字信用成为数字社会的新构建基石
- 1.3.5 数字规则成为数字社会的新治理基准
- 上篇 数字信用
- 第2章 认知:什么是数字信用
- 2.1 信任是维系人类文明社会的基础
- 2.1.1 信任理论——数字信用的理论基础
- 2.1.2 人类文明形态发展下的信任关系演变
- 2.1.3 数字信任关系的形成
- 2.1.4 从数字信任到数字信用
- 2.2 数字信用的形成动因
- 2.2.1 根本动因:数字社会形态下传统信任关系失灵与新信任关系缺位叠加
- 2.2.2 直接动因:数字社会形态下新信任机制构建需求迫切
- 2.3 数字信用的本质内涵
- 2.3.1 数字信用的界定
- 2.3.2 数字信用的主要特性
- 2.4 数字信用的构建逻辑(以数建信、以数增信、以数治信)
- 2.4.1 数字信用演进过程
- 2.4.2 数字信用构建“三部曲”
- 第3章 基石:基于数字信用的典型应用场景
- 3.1 中国语境下的现代社会信用体系
- 3.1.1 社会信用体系的内涵与内容构成
- 3.1.2 充分认识社会信用体系的治理属性
- 3.1.3 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 3.1.4 建立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
- 3.2 数字信用精准描绘信用画像
- 3.2.1 自然人(个人)信用画像
- 3.2.2 市场主体(企业)信用画像
- 3.2.3 政府部门信用画像
- 3.3 数字信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 3.3.1 数字信用是社会化的金融基础设施
- 3.3.2 数字信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 3.3.3 数字信用经济风险抵御能力增强
- 3.4 数字信用促进数字经济升级
- 3.4.1 以数字信用构建数字交易诚信环境
- 3.4.2 以数字信用加速数据要素交易流通
- 3.4.3 数字信用为数字经济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 3.5 数字信用赋能城市治理创新
- 3.5.1 以数字信用优化城市公共产品供给
- 3.5.2 以数字信用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创新
- 3.5.3 以数字信用提升城市风险防范能力
- 第4章 治理:基于数字信用的社会治理新探索
- 4.1 新型数字信任架构助推社会善治
- 4.1.1 数字信任推动社会治理主体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
- 4.1.2 数字信任推动社会治理理念由刚性管制向柔性服务转变
- 4.1.3 数字信任推动社会治理空间由平面化向网络化转变
- 4.2 数字信用赋予数字资产新范式
- 4.2.1 数字货币的信用传承
- 4.2.2 数字资产的基础设施——区块链
- 4.2.3 数字资产交易的原理
- 4.2.4 数字收藏品的兴起
- 4.3 数字信用增强政府数字化治理效能
- 4.3.1 以数字信用平台提升政府规制能力
- 4.3.2 数字信任提升政府数字治理合法化
- 4.3.3 以数字信用驱动政府业务模式创新
- 4.3.4 以数字信用机制加速政府数字化转型
- 4.4 以数字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
- 4.4.1 基于数字信用的全链条监管
- 4.4.2 基于数字信用的分级分类监管
- 4.4.3 基于数字信用的精准监管
- 4.4.4 基于数字信用的联合监管
- 下篇 数字规则
- 第5章 变革:数字规则体系构建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 5.1 什么是数字规则
- 5.1.1 数字规则的概念
- 5.1.2 数字规则的特征
- 5.1.3 数字规则的形式
- 5.2 新发展需要与旧规则体系的冲突
- 5.2.1 社会数字化与个人利益的冲突
- 5.2.2 数字价值化与社会公正的冲突
- 5.2.3 数据流动化与数字安全的冲突
- 5.3 新规则体系构建需要直面的问题
- 5.3.1 个人信息保护难问题
- 5.3.2 数据交易难问题
- 5.3.3 数字市场失灵问题
- 5.3.4 政务数据共享难
- 5.4 数字规则体系的建构逻辑
- 5.4.1 数字“三权”:数字规则体系构建的基石
- 5.4.2 良好数字生态:数字规则体系构建的目标
- 5.4.3 数字行为规范:数字规则体系构建的内核
- 第6章 探路:全球数字规则体系构建初探
- 6.1 各国围绕数字治理加快建章立制
- 6.1.1 从法律层面加快推进数据开放共享
- 6.1.2 数据流通交易监管尚处于探索阶段
- 6.1.3 致力于构建与本国产业战略相应的数据跨境政策
- 6.1.4 加快重塑数字竞争秩序
- 6.1.5 全球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与执法实践不断丰富
- 6.2 我国数字法律框架体系初步形成
- 6.2.1 数据保护正当其时
- 6.2.2 数据共享纵深推进
- 6.2.3 数据交易积极探索
- 6.2.4 数据跨境治理逐步推进
- 6.2.5 数字市场竞争同步规制
- 6.3 现有数字规则体系构建中的困境
- 6.3.1 国外:大国数字规则博弈日趋激烈
- 6.3.2 国内:数字规则制度体系有待完善
- 第7章 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数字社会治理规则体系
- 7.1 数字安全保护规则
- 7.1.1 基于政府、企业、公民多元主体的“利益平衡”权力体系
- 7.1.2 基于数据生命周期与信息敏感度的安全保护框架体系
- 7.1.3 基于多样化约束手段的全方位数据保护规则体系
- 7.2 数字开放共享规则
- 7.2.1 数字开放共享的权利基础:公共数据权
- 7.2.2 数据开放共享的框架体系:以数据开放全过程和数据质量管理为主线
- 7.2.3 数据开放规则体系:立法先行、标准保障
- 7.3 数字资产交易规则
- 7.3.1 数据产权的讨论与界定
- 7.3.2 数字交易流通框架
- 7.3.3 数字交易流通规则体系的构建:权属明确、高效融通、全程可控
- 7.4 数据跨境流动规则
- 7.4.1 构建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的四大考量因素
- 7.4.2 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的框架体系
- 7.4.3 数据跨境流动的规则构建
- 7.5 数字竞争秩序规则
- 7.5.1 坚持依法科学包容审慎监管原则
- 7.5.2 构建多视角监管框架
- 7.5.3 完善数字市场竞争规则体系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