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发出疑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与问题周旋抵抗,如此往复,也许正是人生的母题。

内容简介

第33辑《单读》由九篇长访谈组成,针对历时性的问题,邀约许知远、郭玉洁、柏琳、杨潇、晓宇、叶三等作者,向不同领域的学者和行动者提问:鍾叔河、戴锦华、景凯旋、罗新、项飙、迈克尔·桑德尔、吕植、劳东燕、崔庆龙、张乔木。

这些问题关乎今日我们置身其中的重重危机,比如互联网上的心理极化、普遍的情绪低落、历史叙事的滥用、精英教育的不公、生态环境的恶化等;也关乎个人如何从最小的单位开展重建。在这个“下沉年代”,相信“提出问题,是一种维持基本尊严的方式”。

目录

  • 版权信息
  • 活在问题中
  • 锺叔河/真理有可能早过时代,但是寻找真理与时代无关
  • 拥抱世界的外省人
  • 这个世界的文明,所有的人本能要追求更好的生活,这不是善与恶的问题,是个本能
  • 当然真理有可能早过时代,但是寻找真理与时代限制无关
  • 我不是有勇气或者有可能讲我所有想讲的话,但是我绝不讲一句我不想讲的话
  • 戴锦华/火焰与黑洞
  • 互联网的火焰、黑洞与个人主义绝境
  • 分众文化之中的自我催眠与“潜意识自觉”
  • 大众文化的坍缩与社会有机性的丧失
  • 景凯旋/在人性残缺的时代,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 文学是个体维护其独立性的最后堡垒
  • 唐诗的真精神,是它的自由性、独立性和人类性
  • “活在当下”,其实是一个人没有世界的表现
  • 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行动,而不是沉思
  • 罗新/太多人滥用历史,历史学家应该监督对历史的叙述
  • 自由是人的天性,人类实现自由是天性决定的
  • 学者应该想得透、说得透
  • 非虚构跟史实研究一样,每一步都应该可核查
  • 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勇气
  • 过去的人跟今天的人,在人性意义上是同一种人
  • 警惕将现实与历史做直接性的类比
  • 今天读到的历史不是过去,而是对过去的认识
  • 现实的发展难以理解,历史并不能帮我们太多
  • 项飙、迈克尔·桑德尔/走出对成功的崇拜
  • “择优录取”的优绩主义为什么成为了一种暴政?
  • 年轻一代正在经历巨大的焦虑、迷惘和心理压力
  • 即使我们不是优绩主义的幸运儿,也要想办法过好这一生
  • 寻找一种连贯的道德观,来重建当下的生活
  • 吕植/人应当有取舍,保护环境应当讲公平
  • 有多大的愿力,就有多大的希望
  • 不要害怕虫子,不要浪费粮食
  • 不能停留在舆论的层面上
  • 如果价值观体系不转变,就没有真正的希望
  • 劳东燕/法律的核心问题是,良好的社会秩序如何可能
  • 业余的关注:中国的现代化转型
  • 公共法学:直面现实的精神
  • 微观改变:如何展开日常实践
  • 方向感:有温情的秩序与自由
  • 崔庆龙/下沉年代,我们该如何保持乐观
  • 是不是存在普遍性的精神抑郁?大家都病了吗?
  • 是我们的心理需求变多了吗?
  • 应对普遍性的情绪低沉,心理学能做的和不能做的?
  • 当精神层面集体缺氧,个人如何重新找回快乐?
  • 思想史万有引力/我就想追求一些纯粹的无用之学
  • 不要去想有用无用,要把它放到观念的自由市场中去竞争
  • 一个人文主义者,应该坚定地同机械主义、决定论、宿命论做最持久的斗争
  • 个人意识的幻灭,是独立的、闪闪发光的躺平
  • 放画之半自由
  • 骑车去兜风
  • 城市景象
  • 禁止攀爬
  • 面的遐想
  • 从10cm到15cm
  • 放画之读大学
  • 后门的炸串店
  • 新果
  • 时间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单读

《单读》是单向空间的品牌出版物,它团结着新一代作者和读者,内容以小说、诗歌、文化评论、思想随笔、非虚构报道和艺术作品为主,推崇沉静、深入、优雅的阅读,尊重清醒、独特、富有活力的声音,致力于成为全球青年思想策源地。 《单读》用全新的视角和文体看世界。我们如此强调文体,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花朵,语言改变了,思维就改变了。 我们珍视作家和读者,特别是拥有全球化视野且兼具新鲜趣味的知识分子,以及思维独立、善于表达的新一代年轻人。我们推崇沉静、深入、优雅的阅读,尊重清醒、独特、富有活力的声音,在精神世界,《单读》要做不跟随的引领者,思考、记录、审美,将更多年轻人重新引导进入到书籍、艺术与思想的世界中,体验“思维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