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类型
8.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32千字
字数
2022-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描绘罗马政制的发展历程,解读古罗马的政治创造与政治遗产。
内容简介
古代罗马从“七丘之城”发展壮大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几百年间经历了军事民主制、共和制、元首制、君主专制等多种制度的变迁。
本书以罗马政制为出发点,描绘了古代罗马各个时期的政制图景,揭示了政制对罗马社会各领域的重要影响,为我们理解古罗马的兴衰荣辱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有益的思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 一、为什么要写一本关于罗马政制史的小书
- 二、研究进路与方法
- 三、罗马政制史的阶段划分
- 四、相关概念的说明
- 第一章 从罗马建城到塞尔维改革:部落联盟下的政制
- 一、罗马建城
- 二、部落联盟下的军事民主政制
- 三、伊特鲁里亚政制元素的引入
- 第二章 塞尔维改革:城邦国家政制的确立
- 一、无法被纳入罗马氏族部落中的平民阶层
- 二、塞尔维体制(百人团体制)的建立
- 三、塞尔维改革的历史意义
- 第三章 从王政垮台到斗争结束:共和政制的确立
- 一、王政的垮台与共和政制的初建
- 二、平民阶层与贵族阶层斗争的原因
- 三、平民与贵族斗争推动下罗马共和政制的发展
- (一)非战争时期独裁官的出现
- (二)平民保民官及其平民部落大会的产生
- (三)十人立法委员会的政制尝试与《十二表法》的制定
- (四)十人立法委员会的倒台与《瓦勒里和奥拉兹法》的制定
- (五)平民追求最高官职的努力与相关政制的构建
- 四、公元前367年《李锡尼—塞克斯图法》与共和政制的确立
- (一)《李锡尼—塞克斯图法》的制定与内容
- (二)罗马共和政制的确立
- 第四章 共和政制成熟时期的安排
- 一、官制
- (一)执政官
- (二)裁判官
- (三)独裁官
- (四)平民保民官
- 二、元老院
- (一)从贵族元老院到新贵的元老院
- (二)元老院的内部等级与决议
- (三)元老院的权力
- 三、民众大会
- (一)库里亚民众大会
- (二)百人团民众大会
- (三)部落民众大会
- (四)平民部落大会
- 四、罗马共和政制的实质与特点
- (一)罗马共和政制的实质
- (二)罗马共和政制的特点
- 第五章 共和政制的危机与应对
- 一、危机的原因及表现
- (一)富人和穷人之间的矛盾
- (二)公民和非公民之间的矛盾
- (三)罗马和行省之间的矛盾
- 二、格拉古兄弟的改革尝试
- (一)提比略·格拉古的改革
- (二)盖尤·格拉古的改革
- (三)改革尝试引发的负面影响
- 三、马略、萨图尔尼诺和德鲁索的改革尝试
- (一)马略的兵制改革
- (二)格劳恰和萨图尔尼诺的民主运动
- (三)小德鲁索的改革尝试
- 第六章 苏拉和恺撒的政制改革
- 一、苏拉政制改革的失败
- (一)苏拉政制改革的开启
- (二)“回到共和国初期”的政制改革
- (三)苏拉政制的崩毁
- 二、恺撒政制改革的成功
- (一)恺撒的胜利
- (二)恺撒的政制改革
- (三)恺撒的遗产
- 第七章 共和政制的终结与元首制政制的建立
- 一、共和政制的终结
- 二、奥古斯都元首制的建立
- (一)公元前27年以前屋大维的谨慎
- (二)公元前27年元首制的初建
- (三)公元前23年元首制的确立
- 第八章 元首制政制的设计
- 一、共和政制的遗存
- (一)元老院
- (二)民众大会
- (三)官制
- 二、元首
- 三、元首的官制
- (一)元首顾问委员会
- (二)元首在中央的官职
- (三)元首在罗马城的官职
- (四)元首在意大利的官职
- (五)元首在行省的官职
- 第九章 元首制的危机与君主专制的建立
- 一、元首制的危机
- (一)军队对元首继承的干预
- (二)罗马、意大利对于行省主导地位的丧失
- (三)外敌入侵引发元首共治现象的出现
- 二、戴克里先君主专制的建立
- 三、戴克里先的政制改革
- (一)“四帝共治”
- (二)“四帝共治”下的行省重组
- (三)“四帝共治”下的官制
- 第十章 君主专制的完善与变化
- 一、君士坦丁对君主专制的完善
- (一)“四帝共治”的废除与皇位血亲继承制的确立
- (二)四大区的建立与单一国体制的形成
- (三)君士坦丁时期官制的变化
- (四)君士坦丁对基督教的承认与利用
- 二、君士坦丁之后君主专制的变化
- (一)君士坦丁之后帝国君主的更迭
- (二)帝国分裂后君主政制的变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