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宋史专家虞云国细描南宋帝国政治生态,把脉帝制中国专制痼疾。

内容简介

从更广阔的历史视野来审视宋光宗、宋宁宗的统治:蒙古铁骑西征、南侵,无往不胜,西辽、花剌子模覆灭,西夏、金朝、高丽乞和......但南宋却完全缺乏现实危机感。后人读史至此,不能不为南宋扼腕和忧心。

在某种意义上,每一个帝王就是他统治下那个时代的缩影。历史人物研究作为整个史学研究的有机构成部分,较之制度史、经济史等专业性很强的课题,其研究成果具有最广泛的读者覆盖面。本书选取宋光宗、宋宁宗两位知名度并不高的帝王作为研究对象,全面展示了南宋中期的政治社会问题,也分析了光宁两朝南宋走向衰微的历程和原因。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新版自序
  • 初版前言
  • 第一章 两朝内禅
  • 一 淳熙内禅
  • 1. 越位为储
  • 2. 东宫生涯
  • 3. 终登皇位
  • 二 绍熙初政
  • 1. 求言用谏过场戏
  • 2. 正邪并用
  • 3. “薄赋缓刑”面面观
  • 4. 储君问题上的父子龃龉
  • 5. 如此“母仪”,如此“圣德”
  • 三 “政治日昏,孝养日怠”
  • 1. 悍后李凤娘
  • 2. 一个精神病者主天下
  • 3. 过宫风波
  • 四 又一幕内禅闹剧
  • 1. 人心惶惶的内禅前夕
  • 2. 绍熙内禅
  • 3. 疯皇的晚年
  • 第二章 庆元党禁
  • 一 从风起青到轩然大波
  • 1. 昙花一现的庆历元祐梦
  • 2. 道学朋党之争
  • 3. 韩侂胄从积怨到结党
  • 4. 在宗室与外戚之间抉择
  • 二 伪学逆党之禁
  • 1. 贬赵激起的风波
  • 2. 尽黜“伪学”,尽逐“逆党”
  • 3. 党禁在一波三折中延续
  • 4. 党禁的弛解
  • 三 韩侂胄专政
  • 1. 韩侂胄和他的追随者
  • 2. 权臣专擅下的宁宗之政
  • 第三章 从开禧北伐到嘉定和议
  • 一 以“恢复”的名义
  • 1. 北望神州路
  • 2. “燕可伐欤”?
  • 3. 走向战争
  • 二 开禧北伐
  • 1. 从三路出击到全线溃败
  • 2. 转攻为守,左支右绌
  • 3. 吴曦之叛
  • 4. 摇摆在和战之间
  • 三 诛韩与议和
  • 1. 杨皇后和史弥远的结盟
  • 2. 诛韩前后
  • 3. 屈辱的和议
  • 第四章 因循苟且的十七年
  • 一 嘉定更化
  • 1. 宁宗“作家活”
  • 2. 立皇太子
  • 3. 一侂胄死,一侂胄生
  • 二 在中原变局前束手无策
  • 1. 举棋不定战守和
  • 2. 从握蛇骑虎到养虎贻祸
  • 三 史弥远专政下的嘉定政治
  • 1. 受掣于另一权臣
  • 2. “束手于上”的宁宗嘉定之政
  • 3. 在社会危机前醉生梦死
  • 四 宁宗的晚年
  • 1. 宫廷生活剪影
  • 2. 权相与皇子的角力
  • 3. 史弥远的再政变
  • 附录1 南宋光宗宁宗时代简表
  • 附录2 征引古籍版本(按四部排序)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1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君主专制政体,由北宋的温和专制,异变为绍兴政体的强制专制。皇权之下便无权利,一切出自皇恩。表面的权臣实际上就是皇权为恶的代表而已。孝,光,宁三朝的乱局,看似是皇权被相权侵夺,实际上是皇权发展到了一个高度集权专制的程度,作为抽象存在的皇帝,因为权利的无限扩大,变成了具象化的个人。君主个人品质被空前的放大,而三朝皇帝恰恰不能称为合适的皇帝人选,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平庸的恶被放大,皇权的非理性被呈现。这样的结果就必然需要强势相权,假托皇权而进行统治。但这样的相权无论多么强大,都是因为皇权,而且随时会受到皇权的巨大控制,毫无还手之力。乱局的表相看似是皇权无能相权独大,实质上是皇权无限扩大,相权彻底沦为代理人式的官僚,变成皇权为恶的承受者,失去了身为执政的独立价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云国老师的这本著作告诉我们:南宋王朝的悲剧,根源在于制度危机。绍兴体制大大强化了君权,却没有设置任何 “安全阀”。像宋光宗这样的病人,或者宋宁宗这样私德良好,却毫无政治判断力的皇帝继位时,朝政要么被权相把持,要么直接陷入瘫痪。由于君权的不可替代,继承人之争又成了头等大事,以至于它盖过了真正的大局观念,左右了南宋王朝的走向。宋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真实历史的复杂和幽深,当然不是 “忠臣奸臣”“明君昏君” 这样的简单概念就能概括的。理解和体会复杂性,正是我们阅读历史的价值所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南宋行暮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608 本)#2024 年读书主题(五)历史 - 宋元明清《南宋行暮》(153)大家好!2024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再次升级,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主题、52 个细分话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历史的主题开始,选择宋元明清的话题书籍进行刷书,第四本是《南宋行暮》,宋史专家虞云国细描南宋帝国政治生态,把脉帝制中国专制痼疾。从更广阔的历史视野来审视宋光宗、宋宁宗的统治:蒙古铁骑西征、南侵,无往不胜,西辽、花剌子模覆灭,西夏、金朝、高丽乞和...... 但南宋却完全缺乏现实危机感。后人读史至此,不能不为南宋扼腕和忧心。在某种意义上,每一个帝王就是他统治下那个时代的缩影。历史人物研究作为整个史学研究的有机构成部分,较之制度史、经济史等专业性很强的课题,其研究成果具有最广泛的读者覆盖面。本书选取宋光宗、宋宁宗两位知名度并不高的帝王作为研究对象,全面展示了南宋中期的政治社会问题,也分析了光宁两朝南宋走向衰微的历程和原因。2、精彩内容:南宋历史是以孝宗禅位为分界线走向下坡路的,光宁父子正处在 “欲有为” 到 “抵于亡” 的历史转折期上。父子两人,父亲是精神病患者,发病前迫不及待地准备禅代皇位,发病后恋恋不舍地拒绝交出君权,以一个精神病者君临天下近三年;儿子则是一个智能庸弱者,作为一个普通人可非议处虽不多,作为一个君主却是绝对的不合格和不胜任,被拥立时尽管连呼 “做不得”,却终于被赶鸭子上架。所有这些,最充分暴露了君主世袭制荒谬绝伦、缺乏理性的那一侧面。南宋历史走向的逆转正是定形于光宁时代。以政治史而论,南宋皇权的一蹶不振和权相的递相专政始于这一时期。以经济史而论,嘉定初年爆发的纸币信用风潮标志着南宋社会经济自此跌入了全面失衡的困境。以军事史而论,开禧北伐的溃败和嘉定之役的支绌预示了南宋在即将到来的宋蒙战争中的败局。以思想史而论,嘉定时期理学官学化的前兆折射出统治阶级在社会危机面前向新的统治思想求助乞援的迫切性。皇宫,时人亦称 “大内”,位于府城南部的凤凰山麓。方圆九里内,宫殿林立、楼阁层叠,都是朱户画栋、雕甍飞檐,镌镂着龙骧凤飞的饰物,更显出金碧辉煌、巍峨壮丽的非凡气派。作为大内的第一代主人,宋高宗自绍兴八年(1138)起 “定都于杭”,已打定了长久偏安的主意,仅仅为了做些姿态,向臣民表白还未敢忘记沦陷的中原故土,才仍称为行在。从立储上的一再迁延,允文看出了孝宗的犹豫与意向,然而处在独相的地位,他不能避而不答:“这是陛下的家事,臣不敢参预”,接着,他叙述了本朝太宗末年召见寇准问立东宫的故事,意味深长道:“太宗共八子,真宗为第三,体味寇准奏对曲折之间,其意只在由太宗亲自决定而已。我的惓惓忠诚也只是期待陛下圣裁!” 孝宗似乎最终下了决心,说:“这事没什么可犹豫的了。立太子放在初春罢。” 允文答道:“臣谨奉诏。希望到那时,陛下不再变动。” 光宗还是把初政求言当作门面文章,不仅臣僚上言不见诸施行,反而向内廷小人宣泄不满以至上言者遭到中伤。宋人总爱自夸 “好言纳谏,自是宋家家法”;两宋君主也无不以 “崇奖台谏”“不罪言者” 相标榜。绍熙初政的上言者也不乏建请纳谏的。对于纳谏,光宗先后做了两件事,一是即位次月将左补阙薛叔似、右拾遗许及之改任他官,废罢了一年前增设的补阙、拾遗官。宋代台谏官的建制大体沿袭唐制,只是把谏官中补阙、拾遗改为司谏、正言。光祖真以为皇帝是所谓好言从谏之主,便连珠炮似的上章论谏。他弹劾前谏议大夫陈贾与现任右正言黄抡得罪清议,光宗下诏:陈贾奉祠,黄抡补外。光祖又论谏内侍孙某不应转遥郡观察使,光宗没有答复。开春以后,病情稍有好转,光宗才恢复升延和殿听政,但五月一日大朝会,还是未能如期举行。其后,皇帝虽勉强听政,但大朝会却只在绍熙五年元日举行过一次,其他都付阙如。即便听政,他对臣下也经常 “目瞪不瞬,意思恍惚”。从绍熙二年岁末起的两年多里,就由这样一个精神病患者君临天下的。光宗的病情时好时坏,倒使李皇后更有机可乘,自绍熙三年后,政事多决于李皇后。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