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七十位专家,十八个专题,重构民国历史,两岸四地历史学者首次合作完成。

内容简介

七十位专家,十八个专题,重构民国历史,两岸四地历史学者首次合作完成。民国时期的城市化呈现地域差异和一定程度上的畸形发展,本书将此时期的城市化进程中的种种问题进行全面研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绪言
  • 第一章 世界经济一体化冲击下的近代中国城市变动
  • 第一节 自然经济与传统城市特征及功能
  • 一、中国城市起源至中古时代的沿革
  • 二、宋代以后以运河为中心的城市成长
  • 三、传统城市的格局及功能
  • 第二节 近代城市发展要素
  • 一、开埠城市率先发展
  • 二、交通枢纽型城市占得先机
  • 三、工矿业发展助推城市兴起
  • 第三节 近代城市兴起与经济转型
  • 一、“增长极理论”视野下的城市功能
  • 二、外贸塑造下的新型城市格局
  • 第四节 自然经济衰落与旧有城镇停滞
  • 一、经济与交通中心转移与城镇地位下降
  • 二、运河沿岸城市的群体性衰落
  • 三、经济实力逆转与行政级别变化
  • 第二章 东南沿海城市的开埠与租界
  • 第一节 外交与贸易压力下的约开商埠
  • 一、约开商埠体系的初步形成
  • 二、约开商埠的特征及功能
  • 第二节 体现殖民色彩及商业需求的租界
  • 一、作为城市主体的租界
  • 二、作为城市动力的租界
  • 三、刺激城市生长的租借地
  • 第三节 贸易吸引下的自开商埠
  • 一、自开商埠的基本形态
  • 二、典型性研究:以奉天、济南为例
  • 第四节 口岸城市的竞争及相互影响
  • 一、上海与宁波
  • 二、青岛与烟台
  • 三、天津与青岛
  • 四、大连与营口
  • 第三章 新式交通枢纽与东中部现代城市成长
  • 第一节 港口—铁路型的东部口岸——以青岛为例
  • 一、开埠前后青岛及其腹地概况
  • 二、港口、铁路与青岛交通运输业的成长
  • 三、港口、铁路与青岛工商业的发展
  • 四、港口、铁路与青岛人口增长及空间拓展
  • 第二节 铁路枢纽型的中部城市——以石家庄为个案
  • 一、铁路兴建和石家庄运输业发展
  • 二、铁路与石家庄工商业的发展
  • 三、铁路与石家庄的街市扩展
  • 第三节 铁路—水运型的东中部城镇——以漯河与周家口兴衰为例
  • 一、漯河、周家口运输业的发展
  • 二、漯河农业经济的发展
  • 三、漯河工商业的发展
  • 四、漯河近代城市化进程
  • 第四章 矿产需求与资源型城市初兴
  • 第一节 传统资源型城镇的沉浮
  • 一、传统资源型城镇形态
  • 二、资源分布与开发
  • 三、矿产开发与人口集聚
  • 第二节 资源开发与新城镇崛起
  • 一、平定与阳泉的易位
  • 二、开平煤矿与唐山的崛起
  • 三、萍乡煤矿与萍乡市的浮沉
  • 第三节 资源型城市与周边乡镇变动
  • 一、以煤为生的山西乡镇
  • 二、焦作与博山
  • 三、佛山与景德镇的困境
  • 第五章 现代工商业与城市区域经济中心地位变动
  • 第一节 四大区域经济中心确立
  • 一、一枝独秀的上海
  • 二、北方首位的天津
  • 三、九省通衢的武汉
  • 四、控扼东北的奉天(沈阳)
  • 第二节 区域副中心的多样性
  • 一、北平与济南
  • 二、大同与石家庄
  • 三、苏州、镇江与宁波
  • 第三节 旧有经济中心的衰败
  • 一、鲁西运河城镇
  • 二、保定与开封
  • 三、太谷与平遥
  • 第六章 经贸重心向中心城市位移
  • 第一节 江南:从苏杭宁到上海
  • 一、苏州时代末期上海的成长
  • 二、作为全国商业中心的上海崛起
  • 三、全国工业中心的上海
  • 第二节 山东:从运河流域到沿海口岸
  • 一、运河城市:区域商业时代的全国商业中心
  • 二、烟台口岸城市的兴起
  • 三、以青岛为中心的沿海口岸城市带
  • 第三节 华北:从京师到天津
  • 一、北京为中心的时代
  • 二、近代战争背景下京津商业地位的升降
  • 三、华北经济以天津为中心的时代到来
  • 第四节 华中:从汴汉并立到武汉独大
  • 一、华中商业中心的近代厄运
  • 二、汉口:从复兴到崛起
  • 三、铁路时代的华中巨埠
  • 第七章 自东南向西北的城市差异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一、沿海沿江城市
  • 二、中部城市
  • 三、西部城市
  • 第二节 交通条件
  • 一、轮船航运与城市变化
  • 二、铁路与城市变动
  • 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变动
  • 四、城市内部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 第三节 经济基础
  • 一、发展困难的内地城市
  • 二、沿海沿江城市的发展优势
  • 三、传统政治中心城市的转型基础
  • 第四节 梯级开放
  • 一、开埠与两个城市系统的形成
  • 二、东南城市开放及其变迁
  • 三、华北城市的开放
  • 四、信息闭塞、变化缓慢的西部城市
  • 第八章 城市空间扩展与规模剧增
  • 第一节 车站、码头与城市拓展
  • 一、拆城之举与拆城之议
  • 二、码头(港口)和车站
  • 第二节 城市空间拓展与人口扩张
  • 一、城市空间拓展
  • 二、城市人口扩张
  • 第三节 以贸易、工业为中心的新兴城市
  • 一、全国工商业中心城市:上海、天津、汉口
  • 二、区域性工商业新兴城市
  • 第四节 “城市病”初现
  • 一、娼妓
  • 二、帮会
  • 第九章 城市功能多样与职业分途
  • 第一节 城市功能转型及经济功能的提升
  • 一、城市功能转型
  • 二、城市经济功能提升
  • 第二节 现代职业激增与职业分途
  • 一、职业分工与现代职业激增
  • 二、城市职业分途
  • 第三节 传统职业的延续和解体
  • 一、城市手工业者
  • 二、人力车夫
  • 三、码头工人
  • 第十章 城市空间转变与城市生活
  • 第一节 空间的生产与转移
  • 一、城墙消失与城乡边界的打开
  • 二、以茶馆为中心的南方城市公共空间
  • 三、街道、公园与百货公司
  • 第二节 城市生活、休闲与娱乐
  • 一、城市、戏曲与大众文化
  • 二、城市的娱乐活动
  • 第三节 城市精英与文化网络
  • 一、城市里的文化精英
  • 二、文化精英的社会网络
  • 三、城乡风俗的异同
  • 第四节 城市与性别
  • 一、城市、戏曲与女伶
  • 二、城市与舞女
  • 三、城市与女招待
  • 四、城市与情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南京大学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是南京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出版机构,自1984年成立之日起,就秉承“学术立社、品牌兴社”的出版理念,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出版宗旨,坚持以精品出版为“魂”、学术出版为“本”的经营思路,形成了自身在高品位学术专著、高校精品教材、传统思想文化出版、国外学术名著译介等方面的出版特色,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出版高地,中华民国史出版重镇,国外学术前沿重要译介平台。迄今出版的万余种图书中,多种图书获得了包括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在内的各类图书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