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管理就是管自己,古代皇帝们的枕边书,今天管理者的工具书,通篇大白话,这回终于读懂《资治通鉴》。

内容简介

本书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历史先辈们都遇到过、处理过,有经验教训。

作者华杉用“通篇大白话”翻译整部《资治通鉴》,并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让人像读小说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同时,结合历代名家观点和本人管理经验,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

目录

  • 版权信息
  • 卷第一百零五 晋纪二十七 (公元383年—384年,共2年)
  • 卷第一百零六 晋纪二十八 (公元385年—386年,共2年)
  • 卷第一百零七 晋纪二十九 (公元387年—391年,共5年)
  • 卷第一百零八 晋纪三十 (公元392年—396年,共5年)
  • 卷第一百零九 晋纪三十一 (公元397年,共1年)
  • 卷第一百一十 晋纪三十二 (公元398年,共1年)
  • 卷第一百一十一 晋纪三十三 (公元399年—400年,共2年)
  • 卷第一百一十二 晋纪三十四 (公元401年—402年,共2年)
  • 卷第一百一十三 晋纪三十五 (公元403年—404年,共2年)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3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3

    2 月 27 日开始阅读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3, 3 月 9 日读完。中间有三天没有读。这一本时间线是公元 383 年–公元 404 年,共 22 年;是 105-113 卷,共九卷。拓跋珪问博士李先说:“天下什么东西最好,可以有益于人的神智?” 回答说:“书籍最善。” 一、学习 1. 我们怎么学习?就是从历史故事中学习。历史不在于其事实,而在于其象征,包括传说、隐喻和寓言,正是这些故事,不管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组成了这个社会的秩序和规则。2. 我们伤害自己,只是为了惩罚别人,这是很普遍的情况。这种惩罚别人时不顾自己的情绪冲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比如在单位遭受了 “不公平” 待遇,就用离职来惩罚上司。但是,“不公平” 的待遇哪里都有,不过是让自己受损而已。3. 什么是义?义者,宜也,该怎样就怎样。什么是 “该”?“该” 就是是非善恶,致良知,凭着大是大非的标准去做,勇往直前。什么是 “集义”?“集义” 就像集邮,一件一件地去做,每件事都合乎义,没有任何选择性,绝不随机应变,而是坚持原则,始终不变。4.“人类理解力的共性缺陷”。这种共性缺陷有以下六点:(1)倾向于设想世界的秩序和规则,而且总有一种把 “规律” 过分简化的冲动。(2)总是先入为主,一旦认可就想方设法地加以证明,对反例视而不见。比如总认为按什么 “理论” 就能成功,但是对失败案例自动屏蔽。(3)人类很容易被正面的东西激发,但是很难被反面的东西激发。(4)最容易被突然看到并引发想象力的一些事物所牵动。(5)刨根问底,钻牛角尖。(6)理解力被情绪干扰,创造出一大堆 “一厢情愿” 的学说,他相信,只不过因为他希望那是真的,就排斥质疑。二、生活 1.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能控制的部分很少,我们只是尽自己的本分,然后听从命运的安排。人性的弱点是什么呢?就是一厢情愿,自欺欺人,只要他期望什么,他就会排除一切怀疑去相信,没有不可能!我们想想那些激动人心的广告语,比如 Nothing is impossible! 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怎么会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呢?很明显,很多事都不可能。但是,人们就会被这些话激励。2. 好事坏事,都要做到底,这叫一以贯之,而且让别人对你的举动有准确预期,大家才好相处,各安其位。3. 性格即命运,古希腊人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守护神缠身,赫拉克利特说:“性格就是一个人的守护神。” 不管一个人的性格是偶然的副产品,还是出生时抽中的并由某个神灵保管的一根签,反正一个人的守护神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过程。4. 我们必须端正一个态度,就是: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避免最糟糕的结局,把最糟糕的可能性尽可能堵死,然后接受过去一切不可改变的经历,接受现在一切不可控制的事件,接受将来一切出乎预料的结果,并真心悦纳这种命运。5. 有拖延症的人,对容易决策的事情行动尤其快,因为他在拖延不决中,就会找些容易的事来干,缓解焦虑。我们终此一生,都在和自己的惰性作斗争,偷得一刻安逸,就败到国破家亡。天道酬勤,要知行合一,守一个 “勤” 字。6. 祭神,是为了崇德报恩,不是为了求福避祸。崇德报恩而祭,是礼,是本分;求福避祸而祭,就是谄媚。比如你拜佛,那你必是信佛,按佛的话去做,按佛的价值观去行,那佛便是你的鬼、你的神,你当祭当拜。你若对佛的思想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拜的那尊佛是什么来历、什么故事、什么象征,你都不知道,只觉得拜他一拜,他或许会保佑你。那就是谄媚。7. 很多 “成功”,不是因为我们赢得了 “谁比谁强” 的战斗,而是因为我们输掉了 “谁比谁弱” 的比赛,千万别把自己当真,以为自己很强了。反过来,当我们觉得压力山大、困难重重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知道,敌人的压力和困难,至少和我们一样大。谁先顶不住,还不一定呢!8. 所有的决策,背后都有情绪的参与,不可用理性解释。永远不要高估人的理性和智慧,情绪和愚蠢才是主流。9.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大学》称之为 “絜矩之道”。絜是度量,矩是尺子,絜矩之道,就是规范,就是示范,就是你要别人怎么做,你先怎么做。所谓管理,不是管别人,而是管自己。如果你管不住自己,那就绝不可能管住别人;只要你管住了自己,《大学》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就能管住全天下。10. 不要在意什么形象,不要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别人是谁呢?就是离得远的人,没有直接打交道的人,甚至正在洽谈的客户,都不必在意。在意谁呢?在意你身边的人,公司的员工,正在合作的客户。他们对你的看法,才是唯一重要的。不要反过来,外面的人觉得你很好很了不起,身边的人却觉得你不过如此,甚至认为你欺世盗名。三、工作 1. 最高领袖要避免自己直接做决策,因为最高领袖做决策,往往他的风险偏好会加大,领袖要脸面,而又没有人能问责于他。君王直接行使权力的弊端,因为慕容垂突然提出来,仓促之间,苻坚考虑不周,容易作出轻率的许诺。如果事先有流程规定,就有一个缓冲的余地。2. 孟子的话:“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孔子有类似的话:“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 )前一句话讲 “大人”,就是领导者,说的话都可以不算,只在乎是否合乎义,也就是 “你不要拿我的话当挡箭牌” 的意思。这是我们的文化特色,因为没有程序,凭个人权力,容易考虑不周,所以就用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来打补丁。他说了算,正是他说话不算话的原因,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要读懂中国文化,就要把握这些微妙的尺度。3.(1) 领导者容易有这种幻觉,觉得天下人都爱戴他,不知道大家都是被逼的。麻烦事都交出去,自己挑自己爱做的事来做,一厢情愿地认为,我对他那么好,他不应该背叛我,这是很多老板都有的痴心妄想,也是一种幼稚病。(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领导者永远不能放下自己的责任,不能贪图安逸和快意人生。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一切都是来之不易;没有什么是一劳永逸,一切都需要不断获取。比如部下的忠诚不是理所应当,它需要不断获取,不是说他是忠臣,他就该、就会永远忠于你。(3) 孔子说 “忠恕之道”,忠道,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成就他人;恕道呢,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想成就大业,还要基业长青,就要让自己值得大家追随。如果一个人当领导,是所有人的灾难,他当然也就难以善终。如果领导处理问题,往哪边走,杀谁或不杀谁,都是看心情,那大家也就跟着混,小心不要惹恼他,随他把大家带到哪儿罢了。(4) 作为一个领导者,你周围的下属,或者 “朋友”,他们都想给你点建议,显示他们对你的关心,而这其中多数人是智商不够,也不负责任的。他们的建议价值为零,多数情况下有害,但他也不是恶意要害你,他的全部目的,就是展示他对你的关心,让你觉得他关心你而已。很多领导者不能识别这种 “建议”,自己本身又压力大,总在纠结,就容易被这些人误导。领导者的主要目标,是要让自己有能力承担更大的风险,因为我们做事业,本来就是 “经营风险”。换一个角度,朋友有一些疑虑,向我征求意见,我应该怎么做呢?我的建议是,你真懂他问的事,真有看法,你就给意见。如果你也不懂,就不要回答。(5) 所有的话都有 “道理”,比如兰英的话。但是,所谓 “道理”,只是看问题的某一个角度,从这个角度看有道理而已,终究不过是 “盲人摸象”。决策者听人意见,如果不能识别道理背后的角度,是不是关键因素,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就会做出错误决策。无论什么决策,都是首先考虑风险和不良后果。但是,你不能试图防范一切风险,只能是让自己更强,能够承担更大的风险;其次选择承担哪一方面的风险。如果所有风险都不想承担,也就承担了所有风险。(6)《论语》中讲:“君待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恃才陵物,傲只是自己傲慢罢了,陵,是加倍凌侮他人。这样的领导有很多,随时让下属没有人格。只有不要人格的人才能跟他,稍微要点尊严的人,都会深怀耻恨,以自己为耻,对老板怀恨。那么,外面稍微有人伸来一只手,他就跟别人握手了。一个合格的领导者,不仅对一般部曲,对普通士兵,也是礼数周到。4. 好的管理,靠好的政策,好政策能让坏人变好,坏政策能让好人变坏,都在你自己身上,不用成天去分辨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谁是忠臣、谁是奸臣,那都是动态的。5. 破坏决议的人最可恨,这种人的特点有两个,一是议而不决,二是决而后议。议而不决,是他在会议中 “充分讨论”,展现他缜密的思维和忧国忧民的苦心,但是,他只有 “担忧”,没有决策,他只说你的方案有风险,他绝不提出他的方案。决而后议呢,是会议好不容易有了决策,要行动了,会后他要一个人再去找老板,说这样不行,风险太大,在会后推翻会议决策。那老板本来压力就大,给他一鼓捣,又不敢决策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文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华衫讲透资治通鉴》

        又看完一本了,感叹世间繁华,感概历史无穷无尽。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读客文化

        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创立以来,读客文化是中国书业品牌影响力领先、营销模式领先、生产方式领先的专业出版机构。连续推出《藏地密码》《岛上书店》《大江大河》《丝绸之路》《银河帝国》《巨人的陨落》《漫长的告别》《局外人》《无声告白》《半小时漫画系列》等超级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