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用户推荐指数
心理学
类型
8.0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0千字
字数
2021-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一本近代中国科学文化史研究的专题著作。从大众科学的角度出发,考察清末民初“脑或精神的科学”在中国萌芽的关键时刻,催眠术如何塑造当时的文化氛围。
内容简介
作者从全球史的视角入手,研究催眠术由西方经日本传入中国的知识流动,及其在中国社会的接受与传播。
作者认为,百年前人们对催眠术的理解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为之后华人社会的心理学、心理治疗、精神医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历史、语言、制度和知识的准备,也为考察近代中国的科学文化发展历程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复调视野下的催眠术
- 序二 精神与科学的另类史
- 第一章 导论
- 一、楔子
- 二、什么“科学”?谁的“科学”?
- 三、大众科学史的视野
- 四、大众科学意义下的西方催眠术
- 五、催眠术与近代东亚
- 六、全书安排
- 第二章 惊奇与忧惧日常生活中的催眠术
- 一、电磁化身体观的浮现
- 二、新式出版物中的催眠术
- 三、催眠术的展演
- 四、讲习所的设立与政府的压制
- 五、思想性的线索:群众心理学和“暗示”观念的兴起
- 六、经验性的线索:犯罪事件的指证与文学的再现
- 七、历史性的线索:失魂与附身的恐慌
- 八、小结
- 第三章 机构的发展催眠学会活动中的商业、政治与科学
- 一、前言
- 二、精神疗法的兴起
- 三、催眠学会简史
- 四、催眠学会的市场经营
- 五、催眠学会的政治操作
- 六、催眠函授中的“商业交易”与“互惠交换”
- 七、规范下的人与物
- 八、小结
- 第四章 心理知识的分化催眠学会、灵学会与学院心理学
- 一、前言
- 二、催眠学会的灵学主张:“生机论”与“机械论”的思维
- 三、灵学领域的竞争者们
- 四、回到早年Psychological与Psychical的孪生关系
- 五、学院心理学与灵学的冲突
- 六、一场《新青年》上的直接对话
- 七、从科玄论战思考“精神”与“科学”的关系
- 八、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一、谱写近代中国科学史的复调
- 二、界限划分、知识分化与自我的形塑
- 三、过去与未来
- 后记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