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用户推荐指数
历史
类型
8.7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71千字
字数
2020-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现代社会学奠基者马克斯·韦伯《宗教社会学论文集》之一,为何对亚洲而言,印度的意义可媲美古代的希腊世界?
内容简介
《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属于韦伯在宗教社会学上的第三本主要著作,与《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一起构成“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之研究成果,属于三大卷本的《宗教社会学论文集》第二卷。
作者在本书中研究了印度的宗教。作者认为,对亚洲整体而言,中国扮演了类似法国在近代欧洲所扮演的角色:所有世情通达的“洗练”,莫不是源自中国,再传布于西藏、日本和中南半岛。相反的,在亚洲,举凡超越现实利益的思想,很少能不将其根源追溯到印度的。尤其是,印度的(不管正统或异端的)救赎宗教,在整个亚洲地区扮演了类似于基督教的角色。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一
- 总序二
- 第一篇 印度教的社会制度
- 第一章 印度与印度教的一般地位
- 第二章 印度教的布教方式
- 第三章 印度教的教义与仪式
- 第四章 吠陀经典在印度教里的地位
- 第五章 婆罗门的地位与种姓的本质
- 第六章 种姓的社会阶序概观
- 第七章 氏族的地位与种姓
- 第八章 种姓的主要集团
- 一、婆罗门
- 二、刹帝利
- 三、吠舍
- 四、首陀罗
- 第九章 种姓的种类与种姓的分裂
- 第十章 种姓的纪律
- 第十一章 种姓与传统主义
- 第十二章 种姓秩序的宗教救赎意义
- 第十三章 种姓在印度的历史发展条件
- 第二篇 印度知识分子之正统的与异端的救赎学说
- 第一章 婆罗门宗教意识之反狂迷的、仪式主义的性格
- 第二章 法的概念与自然法概念之阙如
- 第三章 印度的知识、禁欲与神秘主义
- 第四章 沙门与婆罗门的禁欲
- 第五章 婆罗门文献与印度学问
- 第六章 救赎技术(瑜伽)与宗教哲学的发展
- 第七章 正统的救赎理论
- 第八章 《薄伽梵歌》的救赎论与职业伦理
- 第九章 上层职业僧侣的异端救世论
- 一、耆那教
- 二、原始佛教
- 第三篇 亚洲的教派宗教与救赎宗教
- 第一章 原始佛教转化的一般因素
- 第二章 阿育王
- 第三章 大乘佛教
- 第四章 布教
- 一、锡兰与中南半岛
- 二、中国
- 三、韩国
- 四、日本
- 五、亚洲内陆:喇嘛教
- 第五章 印度正统的复兴
- 一、一般性格
- 二、湿婆教与灵根崇拜
- 三、毗湿奴教与信爱虔敬
- 四、教派与导师
- 第六章 亚洲宗教的一般性格
- 附录
- 附录一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门户开放的种姓
- 附录三 印度史纲
- 译名对照表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