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刑法研究》共13卷,是陈兴良教授的刑法研究论文之集大成者。

内容简介

本书为刑法各论Ⅲ,内容包括社会秩序犯罪、贪污贿赂犯罪两个部分。陈兴良教授对该两类犯罪的重点疑难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刑法研究》收录了陈兴良教授从1984年到2020年跨度长达36年间所发表的全部论文和其他作品。刑法各论以刑法分则规定的个罪为研究对象,刑法学者研究的重点是常见多发且疑难复杂的罪名。

目录

  • 版权信息
  • 六、社会秩序犯罪(续)
  • 辩护人妨碍作证罪之引诱行为的研究
  • 一、引言:罹难律师来信
  • 二、案情及诉讼过程
  • 三、裁判理由
  • 四、理论分析
  • 五、引诱是否包括诱导性询问之辨析
  • 六、辩护人妨害作证罪之立法完善
  • 七、余论:没有答案的回信
  • 使用骗取的合法证件出境行为之定性研究——顾国均案的分析
  •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
  • 二、争议问题及裁判理由
  • 三、立法沿革
  • 四、理论评判
  • 五、补正解释
  • 六、本案定性
  • 快播案一审判决的刑法教义学评判
  • 一、快播公司经营模式的性质
  • 二、快播公司主管人员的监管义务
  • 三、快播公司主管人员不履行义务的刑事责任
  • 在技术与法律之间:评快播案一审判决
  • 施某某等聚众斗殴案:在入罪与出罪之间的法理把握与政策拿捏——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性案例的个案研究
  • 一、案情叙述
  • 二、构成要件的法理阐述
  • 三、相对不起诉的政策体现
  • 寻衅滋事罪的法教义学形象:以起哄闹事为中心展开
  • 一、起哄闹事型寻衅滋事罪的规范构造
  • 二、起哄闹事型寻衅滋事罪的司法认定
  • 三、网络寻衅滋事罪的观点辩驳
  • 关于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理性思考
  • 刘涌案改判的法律思考
  • 一、刑讯逼供现象及其命运
  • 二、二审改判
  • 三、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如何承担刑事责任
  • 四、司法、民愤与媒体
  • 五、关于专家论证
  • 恶势力犯罪研究
  • 一、恶势力犯罪概念的演变
  • 二、恶势力犯罪的特征
  • 三、恶势力集团犯罪的认定
  • 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特征
  • 一、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特征的概念
  • 二、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特征的要素
  • 三、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特征的认定
  • 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经济特征
  • 一、黑社会性质组织经济特征的含义
  • 二、黑社会性质组织经济特征的界定
  • 三、黑社会性质组织经济特征的认定
  • 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特征
  • 一、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特征的含义
  • 二、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特征的界定
  • 三、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特征的认定
  • 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非法控制(危害性)特征
  • 一、黑社会性质组织非法控制(危害性)特征的立法演变
  • 二、非法控制(危害性)特征的含义
  • 三、黑社会性质组织非法控制(危害性)特征的认定
  • 网络犯罪的刑法应对
  • 引言
  • 一、网络犯罪的类型演变
  • 二、网络犯罪的立法嬗变
  • 三、网络犯罪的教义重塑
  • 结语
  • 网络犯罪立法问题思考
  • 一、计算机犯罪与网络犯罪立法的基本情况
  • 二、网络犯罪在立法和司法上存在的问题
  • 三、网络犯罪立法思考
  • 互联网账号恶意注册黑色产业的刑法思考
  • 一、互联网恶意注册黑色产业概述
  • 二、恶意注册黑色产业链上游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评析
  • 三、恶意注册黑色产业链中游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评析
  • 四、恶意注册黑色产业链下游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评析
  • 组织男性从事同性性交易行为之定性研究——李宁案的分析
  •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
  • 二、争议问题及裁判理由
  • 三、刑法解释的立场探究
  • 四、刑法解释的方法分析
  • 七、贪污贿赂犯罪
  • 职务犯罪及其法律对策
  • 腐败的成因及其抗制
  • 侵占罪与贪污罪之比较
  • 国家出资企业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及其认定
  • 一、国家出资企业国家工作人员的演变
  • 二、国家出资企业中负有管理、监督国有资产职责的组织的认定
  • 三、代表其在国有控股、参股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中从事组织、领导、监督、经营、管理工作的认定
  • 贪污受贿犯罪司法解释:刑法教义学阐释
  • 一、《解释》关于贪污受贿罪数额的规定
  • 二、《解释》关于贪污受贿罪情节的规定
  • 三、贪污受贿罪定罪量刑的疑难问题
  • 《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总置评
  • 一、《解释》的制定背景以及指导思想
  • 二、《解释》的主要内容
  • 三、《解释》的适用问题
  • 建立受贿罪罪名体系的构想
  • 受贿罪构成新探
  • 受贿罪研究
  • 一、受贿罪的概念
  • 二、受贿主体
  • 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 四、索取或收受
  • 五、贿赂
  • 六、受贿故意
  • 七、经济受贿
  • 八、受贿罪与非罪的界限
  • 九、受贿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分
  • 十、受贿罪的未遂
  • 十一、受贿罪的共犯问题
  • 十二、受贿罪的罪数问题
  • 十三、受贿罪的处罚
  • 关于贿赂的比较研究
  • 一、贿赂的立法比较
  • 二、贿赂的理论聚讼
  • 三、贿赂的科学界定
  • 受贿罪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之探讨
  • 一、利用本人职务上的便利
  • 二、利用他人职务上的便利
  • 三、利用现在职务上的便利
  • 四、利用将来职务上的便利
  • 五、利用过去职务上的便利
  • 贿赂罪谋取利益之探讨
  • 一、受贿罪“为他人谋取利益”问题
  • 二、行贿罪“谋取不正当利益”问题
  • 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性质与认定——以两高贪污贿赂司法解释为中心
  • 一、实际或者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
  • 二、明知他人有具体请托事项
  • 三、履职时未被请托,但事后基于该履职事由收受他人财物
  • 四、收受具有上下级关系的下属或者具有行政管理关系的被管理人员的财物,可能影响职权行使
  • 论回扣
  • 一、回扣的概念
  • 二、回扣的性质
  • 三、回扣的对策
  • 新型受贿罪的司法认定:以刑事指导案例(潘玉梅、陈宁受贿案)为视角
  • 一、潘玉梅、陈宁受贿案的内容
  • 二、潘玉梅、陈宁受贿案的分析
  • 三、潘玉梅、陈宁受贿案的评论
  • 没有事前约定的事后受财行为之定性研究——从陈晓受贿案切入
  •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
  • 二、争议及其理由
  • 三、理论分析
  • 四、观点辩驳
  • 五、陈晓受贿案评析
  • 受贿罪的未遂与既遂之区分
  • 一、案情
  • 二、分析
  • 受贿案件中的律师刑辩实务
  • 一、受贿案件刑辩概述
  • 二、受贿罪的主体之辩
  • 三、受贿罪的职务便利之辩
  • 四、受贿行为之辩
  • 五、变相受贿行为之辩
  • 六、为他人谋取利益之辩
  • 七、间接受贿之辩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