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30千字
字数
2020-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重建中国自己的话语系统和条理脉络,深入认识中华民族新的智能生成运作机制。
内容简介
以西学、东学、中学为支点,打破分科治学的局限,不以变化为进化,不以现在为现代,从多学科的角度,用不分科的观念方法,全面探究近代以来中国的概念、思想、学科、制度转型的全过程和各层面,沟通古今中外,解析西学与东学对于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格义附会,重建中国自己的话语系统和条理脉络,深入认识中华民族新的智能生成运作机制形成的进程、状态和局限,认识世界一体化进程中东亚文明的别样性及其对人类发展提供多样选择的价值,争取和保持对于世界文明发展日显重要的中国历史文化解释的主动和主导地位。“世界”“国际”“全球”这样的概念,今日几乎成了从官方到民间的口头禅,国人大都耳熟能详。可是,如果真的放到世界和国际的范围内考察,则不难发现,中国人许多习以为常的概念用法,与各国有别,于情理不合,于实事有异。不过,这样的形态,背后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即近代以来“天朝”或“中华”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升降浮沉。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说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观念与取向
- 第三节 做法与释疑
- 分说:华洋变形的不同世界
- 第一章 从东方学到汉学:19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与汉语研究
- 第一节 近代比较语言研究兴起
- 第二节 历史比较语言学与汉语研究
- 第三节 汉学界关于汉语研究方法的讨论
- 第四节 汉语和语言科学
- 结语
- 第二章 诠释与歧变:耶稣形象在明清社会的传播及反应
- 第一节 天主或耶稣:耶稣形象的引入与传播
- 第二节 陡斯或上帝:天主教中文著作中的耶稣形象
- 第三节 神圣与世俗:《进呈书像》中的耶稣形象
- 第四节 “渠魁”与“厉鬼”:明末清初世人对耶稣形象的反应
- 结语
- 第三章 严复《群己权界论》的翻译及其纠结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力求忠于原著
- 第三节 信、达、雅的理想境界
- 第四节 中西各有体用
- 结语
- 第四章 清朝中越边境区划及观念变迁(1881—1886)
- 第一节 中越边务形势的丕变
- 第二节 中越近边区划的提出
- 第三节 中越勘界纠葛与观念转型
- 结语
- 第五章 近代中国“国民外交”的生成
- 第一节 “国民外交”引入中国
- 第二节 拒俄运动前后的“国民”参与“外交”
- 第三节 抵制美货运动与“国民外交”
- 结语
- 第六章 晚清海外游记与人种分类知识
- 第一节 海通之前国人直观下的外人样貌及其分类
- 第二节 出使日记概说
- 第三节 海外星使眼中的外人相貌
- 第四节 海外游历对西方人类学的接触
- 第五节 出使前的知识准备与海外日记中的人种分类说
- 第六节 出使日记的流传及其中人种分类知识的影响
- 第七章 清季民初世界语运动中的“世界”观念
- 第一节 语以载道:清季世界语名物的引入与推介
- 第二节 相互激荡:民初世界语运动与“世界”观念的深化
- 第三节 梦醒时分:“一战”前后世界语运动大同追求的失落
- 结语
- 第八章 中国地政学会与土地改革论的衍变
- 第一节 土地改革论与主义
- 第二节 “土地问题是革命的试金石”
- 第三节 土地理论纷争与党潮
- 第四节 平均地权的新阐释
- 结语
- 征引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