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7.6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2千字
字数
2017-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杜晓勤先生的研究成果,体现了六朝声律和唐代诗体研究的突破。
内容简介
六朝隋唐是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本书将诗律考察与史实考证相结合,首先对永明声律说形成过程中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细致考辨,纠正了学界的一些偏误,又集中考察了五言诗单句律化的重要阶段--大同句律的产生背景及五言诗单句韵律结构的变化轨迹。其次,本书在唐诗体式的溯源和辨析方面,也颇多创获。如从诗歌艺术风貌和格律特征两方面阐释了唐代“齐梁体”诗的内涵,从体格律等方面比较了唐代“齐梁体”与齐梁“永明体”之异同;探讨了唐代诗体观念的变化与政治风气迁移之关系;以日藏旧抄本《白氏文集》为中心,辨析了唐代“古体诗”“古调诗”“新乐府”“格诗”等诗体概念。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绪论
- 一 五言诗律化问题的研究现状
- 二 唐诗体式研究的现状
- 三 本课题研究可完善和推进之处
- 四 本书的主要思路和研究内容
- 上编 六朝诗律史诸问题考辨
- 第一章 沈约称赏魏晋五言诗的诗律标准
- 一 永明诗律与近体诗律之异同
- 二 沈约称赏魏晋诸作的诗律情况
- 三 结语
- 第二章 吴声西曲与永明诗律形成之关系
- 一 吴声西曲的诗律分析
- 二 晋宋齐五言四句诗的诗律分析
- 三 晋宋齐五言四句诗与永明诗律之关系
- 四 结语
- 第三章 “王斌首创四声说”辨误
- 一 相关研究观点分歧之检讨
- 二 王斌、王份、王彬关系辨
- 三 《四声论》作者考
- 四 结语
- 第四章 大同句律形成过程及与五言诗单句韵律结构变化之关系
- 一 由二五异声到二四异声:五言诗单句律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 二 汉代五言诗单句韵律结构的常见类型及分布情况
- 三 谢灵运诗句式分布情况及与韵律特点之关系
- 四 永明三大诗人对单句韵律结构的不同趣尚
- 五 大同句律产生的创作背景
- 六 五言诗单句律化进程与表意功能发展的关联性
- 附录
- 附考 周颙行年考略
- 中编 唐代“齐梁体”诗考论
- 第一章 盛唐“齐梁体”诗及相关问题
- 一 岑参“效齐梁体”诗的格律特征
- 二 “齐梁调诗”与“齐梁调声”
- 三 “吴体”非“齐梁体”辨
- 四 结语
- 第二章 唐开成年间“齐梁格诗”考论
- 一 白居易、刘禹锡所作“齐梁体”诗的体格特点
- 二 白集中“格诗”与“齐梁格诗”之关系
- 三 开成试诗变体之诗律学考察
- 四 开成年间“齐梁格诗”兴盛之原因
- 第三章 唐开成试诗变体与文宗朝党争之关系
- 一 牛李党争及其文学观之异
- 二 牛李党争对省试诗体格之影响
- 三 开成试诗变体的诗学意义
- 四 开成试诗改依“齐梁体格”之原因
- 五 结语
- 第四章 晚唐五代“齐梁体”诗歌的体格特征
- 一 晚唐五代“齐梁体”诗的题材内容
- 二 晚唐五代“齐梁体”诗的诗律特点
- 三 《才调集》所选温庭筠“齐梁体”诗的体格特征
- 附录
- 下编 唐集诗体分类研究——以《白氏文集》为考察中心
- 第一章 从日藏旧抄本考《白氏文集·前集》的编撰体例
- 一 日藏白集旧抄本的文献价值
- 二 日藏旧抄本与白集刊本编次形式之差异
- 三 《白氏文集·前集》前十二卷卷首旧貌之还原
- 第二章 《白氏文集》“古体”与“古调诗”之关系
- 一 《白氏文集》中“古体”与“古调诗”的编次问题
- 二 梁陈隋唐人对“古体”“古调诗”诗体含义之理解
- 三 白集“古体”概念与元稹诗体分类观念之关系
- 第三章 《秦中吟》非“新乐府”考论——兼论白居易“新乐府”诗的体式特征和后人之误解
- 一 从白集旧抄本编撰体例看《秦中吟》与“新乐府”之关系
- 二 《秦中吟》与“新乐府”篇制写法之异
- 三 郭茂倩对元白“新乐府”概念的借用与引申
- 四 唐宋元明人对“古调诗”与乐府诗之别的认识
- 五 清人对《秦中吟》诗体的误判
- 六 现当代学者对中唐“新乐府”创作活动的主观误读
- 七 综论
- 附录
- 附编 “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分析系统”的研发过程和学术价值
- 第一章 “中国古代诗歌声律分析系统”开发缘起和研制过程
- 一 软件开发缘起
- 二 “中国上中古汉字音韵数据库”的建立
- 三 “中国古典诗歌文本数据库”的建立
- 四 “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分析系统”的研制
- 第二章 “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分析系统”的学术功能
- 一 先秦两汉诗歌的声律分析
- 二 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声律分析
- 三 唐五代近体诗的声律分析
- 第三章 “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分析系统”的独特创新和使用技巧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