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女性主义哲学:弥补研究空白,梳理基本概念

内容简介

在当代西方社会,女性主义同后现代主义一样已经成为一种最活跃的社会思潮,它来源于妇女解放运动,并在20世纪后半叶成为一种价值观念和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在人类思想文化领域引发一场革命。而女性主义学术的坚实基础来自哲学。如今,女性主义哲学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一种颇具影响力的哲学价值观和方法论。然而,目前在国内哲学领域,对于女性主义哲学的研究却刚刚起步,系统的、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因而,本书的研究力图弥补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及空白状态。本书旨在以女性主义视角围绕着性别与哲学进行探索,不仅试图在各种复杂的理论纷争中梳理和澄清诸如性别与社会性别、女性、女性主义、性别差异、妇女哲学、女性主义哲学等基本概念,也对女性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学科定位以及方法论进行分析。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女性与哲学:漫长的等待
  • 第一章 女性主义、女性与性别差异
  • 一 女性主义
  • 二 女性
  • 三 性别差异
  • 第二章 妇女/女性主义哲学
  • 一 妇女哲学
  • 二 女性主义哲学
  • 第三章 后现代女性主义哲学
  • 一 个体自由责任
  • 二 性别形而上学解构
  • 三 性别差异伦理
  • 四 “双重错位”境遇
  • 第四章 精神分析中的女性主义
  • 一 “双刃剑”效应
  • 二 驳“解剖即命运”
  • 三 重释女性/母性欲望
  • 四 精神分析学工具
  • 第五章 女性主义精神分析——母婴关系
  • 一 研究意义
  • 二 对象关系理论解说
  • 三 符号学解释
  • 四 未决的问题
  • 第六章 女性主义认识论
  • 一 认识正义
  • 二 经验认识论
  • 三 观点认识论
  • 四 自然化认识论
  • 五 简要结论
  • 第七章 女性主义哲学范畴
  • 一 主体
  • 二 身体
  • 三 道德自主性
  • 四 公正
  • 五 话语
  • 六 空间
  • 七 简要结论
  • 附录 归家之路为何如此漫长?——读海德格尔《诗、语言与思》
  • 一 贫困的时代:我们迷失了家园
  • 二 归家之路:诗、语言与思
  • 三 归来者仍在寻找家门
  • 四 归家:作为“此在”存在者之命运
  • 五 诗意地归家:女性主义解读
  • 参考文献
  • 跋: 走向超越的女性主义哲学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