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文艺学理论泰斗童庆炳先生文学研究近六十年的精品力作。

内容简介

中华古代文论带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也蕴涵着人类文学活动的某些普遍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它的现代意义日益显示出来。本书第一次将中华古代文论放置于现代学术视野中进行观照,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问题,并就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做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尝试,这对处在现代立场的人们理解、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论,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诗学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卷说明
  • 代前言 ——我的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之旅
  • 第一辑 创作论
  • 文学创作的审美意义
  • 文学创作的一般准备
  • 第一节 作家的生活积累
  • 第二节 作家的思想准备
  • 第三节 作家的文学修养
  • 文学创作的客体
  •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对象——人的世界
  • 第二节 文学客体的特征
  • 文学创作的主体
  • 第一节 作家的潜在资质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 第二节 作家的人格力量及其对创作的作用
  • 第三节 作家的审美能力及其对创作的制约
  • 文学创作的至境追求
  • 第一节 意境
  • 第二节 典型
  • 第三节 意象
  • 文学创作的样式和技巧
  •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样式
  •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技巧
  • 第二辑 鉴赏论
  • 文艺与人的建设
  • 人的复归与艺术欣赏
  • “心理距离”与艺术欣赏
  • 审美投射与艺术欣赏
  • “意境”说六种及其申说
  • 文学作品层次及其艺术分析
  • 第三辑 大众文化论
  • 大众文化需要人文引导
  • 媒体变化与审美文化创新
  • 现实·历史·品位 ——当前文艺的娱乐消闲功能之我见
  • 休闲功能文学作品的二重性
  • 谈谈大众文化的二重性
  • 大众文化的二重性
  • 改写名著的三条原则 ——小说《沙家浜》引出来的理论思考
  • “大片”中审美的异化
  • 张艺谋《三枪》二题
  • 中国文化艺术应喊出自己的声音
  • 读书与看图
  • 第四辑 文学“终结”论
  • 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和文学批评会消失吗? ——与美国加州大学希利斯·米勒先生对话
  • 谈谈文学理论的“泛化”与“发展”
  • 文学理论的边界——从当前文学图书印数谈起
  • 文学和文学研究会终结吗?
  • 第五辑 文学经典建构论
  • 文学经典建构诸因素及其关系
  • 《红楼梦》、“红学”与文学经典化问题
  • 回归文学经典的“教”与“学”—— 谈谈当前高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的方向
  • 第六辑 语文建设论
  • 语文教学改革的哲学思考
  • 语文教学与人的建设
  • 漫议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国经验
  •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 代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鉴赏与创作

    意外发现了这本好书。通过调研和引用国内外一流学者、作家的例证,对文学创作、艺术鉴赏、影视图像与文学的关系、文学是否会终结等课题,做出了让人信服的、拍案叫绝的论证。童庆炳先生的真诚、勤勉、博学、通达,贯穿始终,再三强调经典文学的不可或缺,因为它们既挑战读者,又滋养读者,特别对于人的感知力、情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大有裨益。这四力,是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需要的。逐渐得知,童庆炳是启功的学生,也是莫言、余华、刘震云的老师,还曾是国家级的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中心主任,是国内文艺学理论的泰斗级人物,真正的桃李满天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转发
      1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