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激荡风云,一窥近代中国政治跌宕和社会变迁。

内容简介

《魏斐德上海三部曲:1927-1937》,《魏斐德上海三部曲》的第一部,系统描述了1927—1937年国民党政府依靠警务力量对上海实现初步统治的经过,澄清了这十年间的很多历史问题,如中央体制与地方势力间的关系,秘密组织和犯罪集团在腐蚀国家机构中的作用,在日寇入侵和占领的压力下上海政治组织的演变等。将上海市政、警政变迁与当时中国政治大背景有机结合,这体现出一个史学大家的宏观视野。

《魏斐德上海三部曲:1937-1941》,《魏斐德上海三部曲》的第二部,生动再现了1937年淞沪会战后至1941年年底“珍珠港事变”爆发前,上海作为“孤岛”期间的政局和社会状况,涉及国民党“蓝衣社”在上海的抗日活动、“军统”对亲日分子的暗杀、日伪的血腥报复、汪伪政权的恐怖统治、沪西“歹土”地区的丑恶社会现象等等。全书以独特视角和翔实材料,再现了上海“孤岛”时期各方势力的纠缠斗争和腥风血雨。

《魏斐德上海三部曲:1942-1952》,《魏斐德上海三部曲》的第三部,讲述了从1942年日本占领上海租界后直至整个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开展的建立秘密党支部等地下活动,以及上海解放初期人民政权对上海市政、警务系统和整个社会的一系列改造运动,如关闭金融黑市,打击鸦片交易,镇压反革命,遣送难民,改造妓女、舞女和瘾君子,等等。同样是新政权对大城市的治理,为何国民党遭到失败,而共产党却取得了成功?作者给出了自己的独到分析。

目录

  • 魏斐德上海三部曲:1927—1937
  • 版权信息
  • 鸣谢
  • 序言
  • 第一篇 背景
  • 第一章 法律与秩序
  • 第一节 罪恶与内乱的解释
  • 第二节 犯罪与娱乐
  • 第三节 犯罪与治外法权
  • 第二章 从巡捕到警察
  • 第一节 早期的改革
  • 第二节 士绅控制问题
  • 第三章 不良分子
  • 第一节 有组织犯罪
  • 第二节 黄金荣:罪犯头子和捕头
  • 第三节 鸦片与犯罪
  • 第四节 鸦片与统治
  • 第二篇 新的警察理念
  • 第四章 警察与维持新的城市秩序
  • 第一节 建立新的城市秩序
  • 第二节 重组警察系统
  • 第三节 改革的公共基金
  • 第四节 警察专业化
  • 第五节 创建“现代”合理的框架
  • 第六节 加紧现代化,争取控制权
  • 第五章 以警权维护主权
  • 第一节 公共租界巡捕房的警政
  • 第二节 控制界外马路
  • 第三节 重申路权与司法权
  • 第四节 改革后的公安局试图管理每一个人
  • 第六章 犯罪和社会控制
  •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 第二节 公安局与犯罪控制
  • 第三节 新市民社会中的难民和流氓
  • 第四节 警察的家长式作风和社会控制
  • 第三篇 有组织犯罪
  • 第七章 罪恶
  • 第一节 作为娱乐和犯罪的赌博
  • 第二节 中国人控制赌博的努力
  • 第三节 中国的娱乐和赌博机构
  • 第四节 上海的娼妓
  • 第五节 中国妓女
  • 第八章 毒品业
  • 第一节 花花公子、帮会和军阀
  • 第二节 犯罪的重组
  • 第三节 犯罪与政治
  • 第四节 控制鸦片贸易
  • 第九章 赤色分子
  • 第一节 用于政治控制的警察
  • 第二节 新的合作
  • 第三节 帝国主义与警察的反共
  • 第四节 作为上海生活一部分的情报收集
  • 第五节 牛兰事件
  • 第六节 顾顺章事件和白色恐怖
  • 第七节 顾顺章事件之后
  • 第八节 联合执法
  • 第四篇 政治选择之于警政的意义
  • 第十章 做出抉择
  • 第一节 相互矛盾的压力
  • 第二节 不同的政治威胁
  • 第三节 用新的警务合作来控制异己
  • 第四节 警务分歧的合法性问题
  • 第五节 公安局工作重心的转移
  • 第六节 日本人的到来
  • 第七节 政府的混乱
  • 第八节 对日立场的选择
  • 第九节 抗日的情报工作
  • 第十一章 日本入侵对上海警务的影响
  • 第一节 日本人控制上海
  • 第二节 将杜月笙赶出法租界
  • 第三节 伪警察的终结
  • 第四节 中国警权的恢复
  • 第十二章 第二次机会:吴铁城市长当政
  • 第一节 对上海未来的种种幻想
  • 第二节 精英的联合统治
  • 第三节 反共合作
  • 第四节 压制反日抗议
  • 第五篇 新市政秩序的局限
  • 第十三章 新生活运动与民族救亡运动
  • 第一节 警察改革的复兴
  • 第二节 新生活运动
  • 第三节 民族复兴与法西斯
  • 第四节 安内攘外
  • 第十四章 警察国家化和犯罪受尊敬
  • 第一节 地方统治与国家警察体系
  • 第二节 对上海的影响
  • 第三节 建立秘密警察
  • 第四节 上海区的扩张
  • 第五节 对罪犯的尊敬
  • 第六节 犯罪行为与爱国主义混淆
  • 第十五章 政治罪犯化
  • 第一节 蒋介石的毒品政策
  • 第二节 蒋政府中的两面派
  • 第三节 福建叛乱与吴市长的去留
  • 第四节 利用毒品与新生活运动:“六年计划”
  • 第五节 毒品贸易中的日本人
  • 结束语 决心
  • 第一节 市民武装
  • 第二节 一个时代的结束
  • 表格
  • 附录
  • 附录一 1927—1928年上海公安局禁止“花会”赌博的法令
  • 附录二 1932年12月上海市保安团
  • 附录三 上海的“白银风潮”与大萧条对上海警察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中文部分
  • 外文部分
  • 后记
  • 魏斐德上海三部曲:1937—1941
  • 版权信息
  • 中文版自序
  • 致谢
  • 缩略语表
  • 序言 推论
  • 第一章 孤岛上海
  • 第一节 傀儡政府
  • 第二节 日本特务机关
  • 第三节 日本人对工部局警务处的压力
  • 第二章 蓝衣社
  • 第三章 救国
  • 第一节 特务团
  • 第二节 孙亚兴的暗杀队
  • 第三节 7月7日
  • 第四节 对策
  • 第五节 暗杀郑月波
  • 第四章 报复:亲日的恐怖活动
  • 第一节 复兴会与黄道会
  • 第二节 1938年8月至1939年1月的恐怖浪潮
  • 第三节 马育航之死
  • 第五章 激怒:陈箓暗杀案
  • 第一节 警察权
  • 第二节 暗杀伪外交部部长陈箓
  • 第六章 投降:席时泰暗杀案
  • 第一节 中国抗日分子的袭击与日本干涉的威胁
  • 第二节 席时泰被刺案
  • 第三节 绥靖
  • 第七章 伪警察与极司菲尔路76号号
  • 第一节 汪精卫伪政权与警权
  • 第二节 极司菲尔路76号
  • 第三节 汪精卫暗杀行动
  • 第八章 恐怖活动与犯罪
  • 第一节 不分青红皂白的恐怖活动与颠覆警察
  • 第二节 颠覆警察
  • 第三节 陈公博执政
  • 第四节 林雄吉事件
  • 第九章 不正当行业
  • 第一节 公共租界对赌博的打击
  • 第二节 汪精卫的“蒙特卡洛政权”
  • 第三节 吴世宝
  • 第四节 爱国战争
  • 第十章 恐怖战争
  • 第一节 报纸之战
  • 第二节 法院之战
  • 第三节 银行之战
  • 第四节 厌倦
  • 第十一章 暗淡前景
  • 第一节 蓝衣社与频繁的恐怖活动
  • 第二节 报复
  • 第三节 “孤岛上海”的终结
  • 结语 最终结局
  • 日本投降之后的上海1945年8月
  • 共产党解放上海1949年5月25日
  • 共产党解放九天之后的上海1949年6月3日
  • 参考书目
  • 附录 战时恐怖活动与城市犯罪
  • 译后记
  • 魏斐德上海三部曲:1942—1952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国民警察
  • 第一节 加紧控制
  • 第二节 共产党的初步渗入
  • 第三节 国民党收复上海
  • 第四节 国民党警察建立公共秩序
  • 第五节 通货膨胀
  • 第六节 金圆券改革
  • 第七节 赤恐与警察骚乱
  • 第八节 共产党在警察内部设立支部
  • 第二章 解放上海
  • 第九节 共产党的城市新政策
  • 第十节 培训解放干部
  • 第十一节 颠覆警察
  • 第十二节 缩紧套圈
  • 第十三节 上海“似乎坠入忧郁症”
  • 第十四节 尖桩防卫
  • 第十五节 终局
  • 第十六节 穿越“上海长城”
  • 第三章 社会秩序
  • 第十七节 接管城市
  • 第十八节 严峻时期
  • 第十九节 公安
  • 第二十节 社会秩序
  • 第二十一节 警民关系
  • 第二十二节 控制流氓与轻罪犯
  • 第二十三节 镇压武装犯罪
  • 第二十四节 国民党的海空封锁
  • 第二十五节 回击外国媒体
  • 第二十六节 救济难民与遣送回乡
  • 第四章 动员
  • 第二十七节 镇压反革命
  • 第二十八节 浦东的反革命
  • 第二十九节 1950年“二六轰炸”
  • 第三十节 反美、朝鲜战争及巩固政权
  • 第三十一节 公敌
  • 第三十二节 “三反”“五反”运动
  • 第三十三节 铲除鸦片
  • 第三十四节 清扫
  • 第五章 尾声
  • 第三十五节 论功过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5.0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真实的世界里没有神探,也不需要神探。

    魏斐德,美国汉学三杰之一(另外两个是孔飞力和史景迁),这三本书的阅读纯属意外。原本是看发条张的电影最 top 细读精典里《决战之后》那一期,突然看到了国民党几个要员的回忆录,非常感兴趣,所以搜索了一下,结果意外的看到了这套魏斐德上海三部曲。其实原本也就是顺手丢到书架上,束之高阁的结局。可不知道为啥鬼使神差的就翻开阅读了,这一读可不得了,把我以前最想知道的一段历史展示的清楚明白,脉络清晰,遂开始如痴如醉的阅读起来。一口气三本书就都读完了。我把分卷的名字罗列在这,大家从名字分析一下,看看讲的是啥:《上海警察》《上海歹土 —— 展示恐怖活动与城市犯罪》《红星照耀上海城》(我这里写的是这三本书之前陆续出版时的名字,现在结集出版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直接搜索《魏斐德上海三部曲》就好。)之所以展示原名,是想更准确的展示书籍本身的内容,同时也回到了我前面提到的,为啥让我欲罢不能的原因。我本人对侦探推理小说的喜爱深入骨髓。而且也不止一次有动笔杜撰故事的冲动。但又不想瞎编乱造,总想着贴合实际,所以也翻找了各个时期国内和警察相关的历史类书籍。近的有在孔夫子上面能买到的八十年代警察内部发行的一些刑侦的参考书,远的我甚至购买了从晚清开始在中国成立新警察制度,到民国时期,各个大城市的旧警察制度的相关史料,包括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在沦陷区比如东北、华北等大城市的一些警察制度。还有就是建国后,新公安干警是在哪里学习刑侦技术的,不同时期,国内的刑侦水准到达什么程度等等内容吧。所以,虽然这些书籍都是学术类书籍,可当你要杜撰一个故事,又不想虚构瞎编时,总是要做一些功课的。可惜,一直没有动笔,不过收集资料的过程却让我乐此不疲。而魏斐德先生的这套上海三部曲,对我来说,简直就是饕餮盛宴啊,如不风卷残云、大快朵颐一番,真对不住这么好的书。不过,这三部书戳破了我脑中的一个泡泡,或者说,让我想清楚了一些事情。那就是在真实的世界里没有神探,也不需要神探。1927 年,国民党训政,统一全国的开始,无论私下里如何尔虞我诈,表面上已经完成了祖国的统一。活在那一年的人,即不会想到 22 年后,这个国家会有新政权的诞生,更不会想到十年后会有旁边的倭寇大举侵犯我中华,所有人想得应该都是大清国没了十几年了,北洋军阀也都被国民党打到了,新政权诞生了,要开始美丽新世界了。常凯申将军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在上海这座国际最前沿的城市,他想要立一个标杆,一个雄心壮志的 flag,所以有了第一本书《上海警察》的由来。他的夙愿是即收回租界的司法权,又建立一座有着现代文明,治安良好的国际大都市。可惜,一直到十年后,这里被倭人接管,又被汪伪集团统治,都没有实现这一愿望,这里变成了满是粪土,臭气熏天的无间地狱。这也就是第二本书《上海歹土 —— 展示恐怖活动与城市犯罪》,那个歹土并不是我写错了,它不是指歹徒的意思,而是可以为非作歹的国土。这两本书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真正的警匪一家,军警政相互勾结,充斥着黑暗势力、地下规则的一座 “国际化大都市”。常凯申将军需要国际上的援助,就不得不看人家脸色行事,而出身青帮的他,很多脏活累活又得上海三大亨来执行和解决,即使换了几茬市长,有雄心勃勃的,也有能力出众的,历任警察局长也不全是酒囊饭袋、中饱私囊之辈,可惜,这个畸形繁荣的城市根本不会给他们合理合法执政的空间。谋杀、绑架、贩毒、强奸、抢劫、诈骗充斥在这座大都市。这些案件甚至都不愿意做任何掩饰,只要不是弱智,都知道犯案者是谁,背后有谁的势力。而这座都市里赌毒黄泛滥,且合规合法。即使真的福尔摩斯在世,波罗侦探重生,放在这样的环境里,也无济于事。那个常凯申将军筹办的警察局,一定也经过当时最好的技术培训,可在这样的环境下,根本无用武之地。这也是我看那些以民国为背景包装出来的推理剧、案侦剧别扭的原因,在一个根本不讲法律,权力至上的城市里,侦探破案,那就是个笑话。那到了第三部之后是不是好一些了呢?是的。现在这环境,谁敢说不是呢。我们用两年的时间,就把这座充满顽疾的都市改造了。外国租借没了,国际人士全部被清除出去了,工商业全部国有化了,赌毒黄一扫而空,连随意摆摊的小商贩都给弄到固定的地方去了,沿街乞讨要饭的全部撵回原籍去种地了,谁能说这样的措施不好呢。甚至五年后,那个全力建设这座城市的副市长都被定义成反革命了,二十年后,正市长也被打到了,这样的环境谁敢说不好啊。可这样的环境,也不需要神探。有人检举你是反革命,就直接打到了,不需要审判的。甚至不听话,说怪话,都会被定义成反革命。遑论你还想和执政者讲理。省省吧。所以,无论是之前的那个无法无天的社会,还是后来那个根正苗红的社会,都不需要神探。也不需要案侦技术。谁再架空到这两个时代想要靠着推理断案,还是写架空小说或者穿越小说吧。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魏斐德上海三部曲

      作为中国研究三杰之一的美国学者,本书是其代表作,将上海从 1927 年国民党 “一统” 中国起,描述至建国后的 1952 年。在这四分之一个世纪中,上海在国民党、日寇、日伪、共产党管辖下的不同状态。由于作者有详实可靠的资料做参考,因此所写内容令人信服。书中描写国民党如何腐败,黑社会如何猖獗,抗战期间各方如何角力,共产党如何管好这座大城市,都非常生动,活脱脱的文艺素材。欲了解有关上海这段时期的历史,本书可以作为重要参考。开卷有益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博集天卷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策划出版了许多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拥有毕淑敏、蔡康永、大冰、郭敬明、高晓松、黄永玉、素黑、桐华、俞敏洪、袁腾飞、张嘉佳、张德芬、张小娴(排名不分先后)等作者以及彼得·巴菲特、马克·李维、威尔·鲍温和《秘密》作者朗达·拜恩等最优秀的作者团队,引领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潮流。中南博集天卷目前在一般竞争领域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