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台湾学者刘淑芬重要著作,深入研究六朝建康城及城市史,具极高学术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系台湾著名学者刘淑芬先生重要的学术著作之一。本书是在原书基础上的一次重要修订。作者首先以六朝建康城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建康城的经济、社会、城市空间、居民、寺院等,并对比与洛阳城的差异,进而研究六朝时期的社会经济、中古都城坊制,是一部研究六朝都城史和城市史的力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原序(1992)
  • 上篇 建康城
  • 建康与六朝历史的发展
  • 一、六朝的立国形势
  • 二、孙吴建都的经过
  • 三、建康都城地位的确立
  • 四、建都建康对六朝历史发展的影响
  • 五、结语
  • 六朝建康城的兴盛与衰落
  • 一、奠基期:孙吴
  • 二、建设期:东晋、宋、齐
  • 三、极盛期:梁
  • 四、破坏毁灭期:梁末、陈
  • 六朝建康的经济基础
  • 一、吴会财赋
  • 二、外郡还资
  • 三、庄园收入
  • 四、商业利润
  • 五、交广富源
  • 六朝建康的佛寺与城市空间
  • 一、前言
  • 二、城市建设与佛寺的兴造
  • 三、建康佛寺的空间分布
  • 四、佛寺与建康的城市景观
  • 五、结语
  • 六朝建康的园宅
  • 一、六朝园林构筑的背景
  • 二、建康的园宅
  • 三、园宅的分布
  • 六朝时代的建康——市廛、民居与治安
  • 一、人口结构
  • 二、民居、营署与寺院
  • 三、市场
  • 四、住宅区划
  • 五、行政
  • 六、治安
  • 东晋南朝“钟山文化区”的形成
  • 一、秦淮南岸的乌衣巷和瓦官寺
  • 二、刘宋的学馆与王邸——钟山文化区的初肇
  • 三、萧齐的“西邸”与“东田”
  • 五、钟山的文化活动内涵
  • 五、余言
  • 六朝建康与北魏洛阳之比较
  • 一、前言
  • 二、时间与空间之比较
  • 三、都城规划之比较
  • 四、都城风貌的比较
  • 五、六朝建康和北魏洛阳营建之关系
  • 中篇 社会与经济
  • 移民潮、非汉民族和六朝商业政策的转变
  • 一、前言
  • 二、从北方来的新移民
  • 三、非汉民族与六朝政权
  • 四、商业
  • 五、结语
  • 三至六世纪浙东地区的经济发展
  • 一、前言
  • 二、城市与人口
  • 三、制造业和商业
  • 四、农业
  • 五、北方大族与浙东的发展
  • 六、结语
  • 六朝会稽士族
  • 一、前言
  • 二、会稽士族的谱系及其家族的兴衰
  • 三、会稽士族在政治上的没落
  • 四、会稽士族在经济上的强化
  • 五、结论
  • 六朝南海贸易的开展
  • 一、前言
  • 二、六朝以前的南海贸易
  • 三、孙吴海外贸易的推展
  • 四、东晋、刘宋与林邑的边境冲突
  • 五、六朝的海外贸易与贸易港口
  • 六、海外贸易对于交、广二州的影响
  • 七、结语
  • 下篇 中古都城坊制
  • 魏晋北朝的筑城运动
  • 一、前言
  • 二、魏晋北朝筑城运动中的游牧民族
  • 三、民间自筑的防御体系——坞堡
  • 四、魏晋北朝的筑城
  • 五、超大尺度的城市规划
  • 六、结语
  • 中古都城坊制初探
  • 一、前言
  • 二、北魏平城的城坊规划
  • 三、北魏洛阳的城坊规划
  • 四、中古城坊制出现的背景及其作用
  • 五、余论
  • 中古都城坊制的崩解
  • 一、前言
  • 二、有关城坊制的法令及其实施的状况
  • 三、城坊制崩坏的过程与时间
  • 四、城坊制崩解的原因
  • 五、结语
  • 后记(增订本)
  • “南京大学六朝研究所书系”已出图书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南京大学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是南京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出版机构,自1984年成立之日起,就秉承“学术立社、品牌兴社”的出版理念,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出版宗旨,坚持以精品出版为“魂”、学术出版为“本”的经营思路,形成了自身在高品位学术专著、高校精品教材、传统思想文化出版、国外学术名著译介等方面的出版特色,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出版高地,中华民国史出版重镇,国外学术前沿重要译介平台。迄今出版的万余种图书中,多种图书获得了包括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在内的各类图书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