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通过国外优秀的非虚构作品来了解真实的中国。

内容简介

译文纪实特别专题:外国人记录中国(共八册)包括《寻路中国》《江城》《打工女孩》《再会,老北京》《两个故宫的离合》《少林很忙》《东北游记》《鱼翅与花椒》共八册。

《寻路中国》:探讨经济,追踪发展的源头,探究个人对变革的应对。它研究中国的核心议题,但并不通过解读著名的政治或文化人物来实现这个目的,也不做宏观的大而无当的分析。它相信通过叙述普通中国人的经历来展现中国变革的实质。我经常在一地连续呆上数月、甚至数年,跟踪变化。我不会仅仅听主人公自己讲述,我会睁大眼睛,看着他们的故事在我面前一点点展开。

《江城》:涪陵没有铁路,历来是四川省的贫困地区,公路非常糟糕。去哪里你都得坐船,但多半你哪里也不会去。在随后的两年,这座城市就是我的家。

《打工女孩》:打工女孩的故事有某些共性。在工厂里你很容易迷失自我,那里有成百上千个背景相似的姑娘:在农村出生,没念过什么书,穷。工厂是做什么的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工作带来的艰难或机遇。打工女孩的命运转折点永远是她向老板发难的时候。那一刻她冒着失去一切的风险,从人群中脱颖而出,迫使这个世界将她视为一个个体。

《再会,老北京》:北京,充满活力的中国之都,变化是唯一不变的主题。
对中国人而言,北京是一切的中心:政府、传媒、教育、艺术和交通,甚至包括了语言和时间。过去十年,就像是任何一个崛起中的国家的首都那样,北京这个大乡村走向了国际。穿过天安门广场,百公里外的长城标志着这个城市宽广的界限。

《两个故宫的离合》:本书揭秘清末文物如何大量流出国境、蒋介石战败逃亡之时为何以当时万分珍贵的军船搬运文物,这些文物在台湾经历了怎样的仓库阶段,后来又在怎样的国际情形下开建台北故宫博物院,民进党的"去中国化"阴谋对台北故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而今故宫博物院又如何成为维系中华民族认同的纽带,并顺带描述了近年海外华人回购文物的动态。既是一部丰富的近代文物历史资料,也是一部完整的隐藏在故宫文物背后的中华民族近代辛酸史。

《少林很忙》:马修·波利从小的梦想,是像上世纪70年代热播美剧《功夫》中的少林武僧金贵祥一样,成为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强者。他从普林斯顿大学辍学,到少林寺拜师学艺。理想很美,现实却不尽然,还要承受鄙视:“没有什么比一个没钱的老外更没用的了。”书中充满美式幽默以及文化见识,再现一位年轻男孩如何透过中国古老的功夫成长成熟,同时也描述西方人如何看待如此快速变化的中国!

《东北游记》:也许你不知道这里曾经发生了什么故事,有什么样的过往。而在我眼里,这些恰恰就是历史的印记,记录了东北的兴衰荣辱,也缩影了现代中国的起落沉浮。
我很清楚,在东北,能够对中国的过去一探究竟。但没有料到,在荒地,我能一瞥这个国家的未来。

《鱼翅与花椒》:获得英国饮食作家工会大奖肯定的扶霞在一九九四年前往中国长住。打从一开始她就发誓不论人家请她吃什么,不管那食物有多么古怪,她一律来者不拒。在这本难得一见的回忆录中,扶霞追溯自己和中国饮食之间的关系演进。透过扶霞的眼睛,我们得以用全新的角度来了解我们熟悉的中国菜。从四川热闹的市场到甘肃北部荒僻的风景,从福建的深山到迷人的扬州古城,书中呈现了中式料理让人难忘的美妙滋味,也深刻描绘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且兼具人文观察与幽默趣味。

目录

  • 译文纪实特别专题:外国人记录中国(套装共8册)
  • 寻路中国
  • 版权信息
  • 第一部 城墙
  • 第二部 村庄
  • 第三部 工厂
  • 致谢
  • 资料来源
  • 译后记
  • 江城
  • 版权信息
  • 中文版序
  • 作者说明
  • 第一部
  • 第一章 顺江而下
  • 第二章 有中国特色的莎士比亚
  • 第三章 跑步
  • 第四章 大坝
  • 第五章 鸦片战争
  • 第六章 暴风雨
  • 第二部
  • 第七章 暑假
  • 第八章 中国生活
  • 第九章 钱
  • 第十章 农历新年
  • 第十一章 又一春
  • 第十二章 溯江而上
  • 致谢
  • 回到涪陵
  • 译后记
  • 打工女孩
  • 版权信息
  • 中文版序
  • 第一部 城市
  • 一 出去
  • 二 城市
  • 三 穷死是罪过
  • 四 人才市场
  • 五 打工女孩
  • 六 方与圆
  • 七 八分钟约会
  • 八 流水线英语
  • 第二部 村庄
  • 九 村庄
  • 十 华南茂
  • 十一 爱情与金钱
  • 十二 完美健康
  • 参考资料
  • 致谢
  • 对话张彤禾
  • 再会,老北京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走过大前门
  • 第二章 叫我梅老师
  • 第三章 Mocky与我
  • 第四章 “告别危房”
  • 第五章 寒冬降临
  • 第六章 拆之简史一:燕都旧迹
  • 第七章 《北京晚报》
  • 第八章 幸福城中好时光
  • 第九章 把感觉留住
  • 第十章 春天
  • 第十一章 拆之简史二:皇城兴衰
  • 第十二章 “去贫化”的贫民窟
  • 第十三章 抢救老街
  • 第十四章 夏日大回收
  • 第十五章 过去时与将来时
  • 第十六章 拆之简史三:民国首都的现代化之路
  • 第十七章 朱老师:树的记忆
  • 第十八章 “他有病了你不给他治,是你的责任”
  • 第十九章 老寡妇的故事
  • 第二十章 拆之简史四:“毛泽东时代”北京的工业浪潮
  • 第二十一章 回音壁
  • 后记 新北京,新奥运
  • 致谢
  • 译名对照表
  • 参考书目
  • 译后记 一封写给老北京的忧伤情书
  • 两个故宫的离合
  • 版权信息
  • 简体中文版序
  • 序章 什么是故宫?什么是文物?
  • 二十年前对于台北故宫的不协调印象
  • 蒋介石决定把文物运到台湾
  • 与中国近代史息息相关的故宫命运
  • 故宫与其他世界性博物馆的不同之处
  • 变革季节的到来
  • 故宫日本展的启动
  • 台北故宫大厅被大陆游客淹没
  • 第一章 民进党未完成的“美梦”——故宫改革
  • 民进党希望改变故宫定位
  • 表现“改革”精神的电影
  • 陈水扁起用的院长
  • “华夷思想”影响下的孤岛
  • 被钉在南部的“改革”之钥——“故宫南院”
  • 第三位院长是女性
  • 围绕文化行政的主导权拉开女人的战争
  • 被国民党阻止的行动
  • 陈水扁的密访
  • “被中华中心主义的铜墙铁壁阻挡”
  • 第二章 文物流失——是丧失,还是获得?
  • 中国朝代的盛衰与文物
  • 文物流失的主角——“末代皇帝”
  • 香港展出的溥仪的首饰
  • 文物流出将中华文化传播至世界
  • 在日本关西开花结果的中国艺术沙龙
  • 第三章 漂泊的文物
  • 九一八事变改变了文物命运
  • 首次故宫海外展览大获成功
  • 大陆向西再向西
  • 南京和北京迄今仍“互不相让”
  • 第四章 文物到台湾
  • 遍寻不着蒋介石对故宫的想法
  • 因国共内战而急转直下的文物命运
  • 与文物一起渡海的人
  • 第二批文物也包括世界最大规模的丛书《四库全书》
  • 是“造反者”还是英雄?
  • 第五章 迈入“两个故宫的时代”
  • 台北故宫为何称为“中山博物院”?
  • 台北故宫建筑与当时的国际情势
  • 现在已经荒废的北沟仓库遗址
  • 探究设计者的心路历程
  •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浪潮
  • 日本人寄赠的文物
  • 北京的进展
  • 第六章 中华复兴的浪潮——国宝回流
  • 香港出现圆明园的被掠夺品
  • 参与回流的特殊人士
  • 一扫圆明园遗恨的人
  • 受到全世界瞩目的巴黎鼠像拍卖会
  • 要求返还文物的中国国内动向
  • 归还运动的结果
  • 第七章 故宫会达成统一吗?
  • 记者会上两位故宫院长的反应
  • 两岸关系改善后台北故宫的“反向操作”
  • “南院”的命运如风中之烛
  • 另怀心思地展开交流
  • 下一个目标——“日本展”
  • 唤动李登辉的司马辽太郎
  • 平山郁夫有志未竟成
  • 民主党政权的混乱引发再度触礁
  • 秘藏在文物里的价值观
  • 后记
  • 附录1 本书主要人物
  • 附录2 故宫以及中国大陆、台湾、日本之主要大事记
  • 附录3 参考图书、新闻报道一览表
  • 少林很忙
  • 版权信息
  • 序幕
  • 第一部 流浪
  • 1 第一步
  • 2 移途迷失
  • 3 睡美人
  • 4 功夫世界
  • 5 灯光、相机、动作
  • 6 一瓶可乐和一个微笑
  • 7 背叛
  • 第二部 见习
  • 1 吃苦
  • 2 表演是第一要务
  • 3 中药
  • 4 室友
  • 5 少林冠军
  • 6 神圣与世俗
  • 第三部 起步
  • 1 散打
  • 2 宣传无小事
  • 3 铁臂男孩
  • 4 台湾情结
  • 5 划拳
  • 6 疯狂的交涉
  • 7 挨打
  • 第四部 学徒
  • 1 让人“高兴”的结局
  • 2 铁裆功
  • 3 教训
  • 4 第六人种
  • 5 黄色笑话与啤酒
  • 6 骄傲与忏悔
  • 7 另一个美国人
  • 第五部 弟子
  • 1 挑战赛
  • 2 管理情人
  • 3 锦标赛
  • 4 一切都已搞定
  • 5 洋枪
  • 6 结局
  • 尾声
  • 作者说明
  • 致谢
  • 东北游记
  • 版权信息
  • 文前彩插
  • 第一章 冬至
  • 第二章 你来我往
  • 第三章 血浓于水
  • 第四章 去日留痕
  • 第五章 惊蛰
  • 第六章 谷雨
  • 第七章 朝圣之路
  • 第八章 火车开往满洲站!
  • 第九章 隧道与岔路上的旧时空
  • 第十章 夏至
  • 第十一章 三姨的歌谣
  • 第十二章 伪满洲国的傀儡
  • 第十三章 占后余波
  • 第十四章 大暑
  • 第十五章 通往工人村的断桥
  • 第十六章 立秋
  • 第十七章 大连的展示柜
  • 第十八章 霜降
  • 第十九章 大雪
  • 致谢
  • 注释
  • 参考资料
  • 译后记
  • 鱼翅与花椒
  • 版权信息
  • 序言 中国人啥都吃
  • 第一章 好吃嘴
  • 第二章 担担面!
  • 第三章 做饭先杀鱼
  • 第四章 野人才吃沙拉
  • 第五章 刃上神功
  • 第六章 味之本
  • 第七章 饿鬼
  • 第八章 嚼劲
  • 第九章 病从口入
  • 第十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 第十一章 香奈儿与鸡爪
  • 第十二章 御膳
  • 第十三章 味麻心不麻
  • 第十四章 熊掌排骨,思甜忆苦
  • 第十五章 “蟹”绝入口
  • 第十六章 红楼梦
  • 后记 一只菜虫
  • 致谢
  • 译后记 酸甜苦辣,烟火人间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