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揭示世界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内涵是技术和管理的变革。

内容简介

本书大量论述了中国发展经验的先进性,指出中国的成功经验反映出此前已有的世界经济结构再生产管理方式优势不足。而相较俄(苏)美,中国的管理运行机制更具优势。中国对现金流量的管理以及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再生产协调机制运行的作用,这有助于在新技术方式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同时,中国所构建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发展管理制度具有长期的优势,确保在技术和制度上对经济生产进行重组,帮助先进企业掌握技术。它们能够保障中国在21世界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的经济新范式值得俄罗斯借鉴,以完善经济再生产协调机制,有利于保证完成总统下达的“五月总统令”以及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对接合作任务。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致中国读者
  • 绪论
  • 第一部分 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 第一章 生产力发展中技术范式的周期性变化
  • 第二章 全球经济结构中世界经济范式的周期性变化
  • 第三章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货币演变
  • 货币演变的阶段
  • 现代货币体系的演变
  • 信用货币制度的利弊
  • 数字货币的不同之处
  • 第二部分 技术和管理变革
  • 第四章 管理体系中的数字变革
  • 经济范式变化背景下的数字信息革命
  • 数字革命的社会和政治组成部分
  • 数字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
  • 数字革命对人类未来的挑战
  • 在世界经济范式更替过程中利用数字革命的力量
  • 第五章 从帝国到世界一体化经济范式
  • 第六章 中国作为构建新世界经济范式的中心
  • 中国经济发展管理体系中的新世界经济范式制度
  • 一体化世界经济范式的优势
  • 第三部分 未来经济领袖之争
  • 第七章 美国维护全球主导地位的战略及新世界大战威胁
  • 第八章 中国共产党对美国施压的回应
  • 第九章 未来的七种选择
  • 第十章 向新的全球经济发展管理思想过渡:社会保守融合构想
  • 第十一章 形成向新世界经济范式过渡的反战联盟
  • 第四部分 俄罗斯经济滞后的原因
  •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的不足与经济发展实践
  • 货币政策理论的破产
  • 货币政策的实际缺陷
  • 宏观经济政策的受益者
  • 第十三章 执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议造成的损失
  •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真正含义和后果
  • 制裁和其他危机因素对经济影响的评估方法及结果
  • 第十四章 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教训与经验借鉴
  • 俄罗斯可借鉴中国经济发展经验
  •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 第五部分 俄罗斯走出外围进入世界经济中心
  • 第十五章 恢复主权货币政策
  • 第十六章 保障金融安全
  • 第十七章 向经济发展管理过渡
  • 构建增加生产和投资的主权贷款体系
  • 引入货币流通的数字化管理技术
  • 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
  • 建立经济发展战略管理体系
  • 国家的价格政策
  • 提高俄罗斯公司的竞争力
  • 寻找发展思路
  • 参考资料:中国国家金融体系的发展特征
  • 第六部分 发展欧亚经济一体化战略
  • 第十八章 欧亚经济一体化的先决条件
  • 第十九章 欧亚一体化的历史基础
  • 将破坏历史经验作为现代理论的基础
  • 欧亚国家体制重建的规律性
  • 欧亚国家制度周期性危机的成因
  • 欧亚一体化再生产体系相互作用
  • 现代欧亚一体化系统
  • 第二十章 欧亚一体化的发展前景
  • 第七部分 构建大欧亚伙伴关系
  • 第二十一章 切实落实大欧亚伙伴关系构想的概念性建议
  • 大欧亚伙伴关系的目标和条件
  • 构建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前提
  • 大欧亚伙伴关系原则
  • 大欧亚伙伴关系是超级文明方案
  • 大欧亚伙伴关系一体化领域
  • 落实大型投资项目
  • 建立大欧亚伙伴关系的法律基础和机构
  • 规划建立大欧亚伙伴关系
  • 第二十二章 大欧亚物流运输架构
  • 第二十三章 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是建立大欧亚伙伴关系的核心
  • 贸易和投资总额较少,结构单一
  • 参考内容 俄罗斯和中国投资合作
  • 金融合作的实际问题
  • 现有合作模式的局限性
  • 对国家政府机构的举措了解不足
  • 发展绿色金融
  • “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项目对接问题
  • 通过共同行动进一步深化并巩固政治合作和互信
  • 提升贸易、金融和投资合作水平
  • 欧亚经济联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的其他努力方向
  • 深化科学技术领域合作
  • 电子商务领域合作出现新机遇,增长潜力巨大
  • 扩大并加强分析中心与其他中心合作框架下的专家交流
  • 结语
  • 经济科学新模式介绍
  • 经济思想与利益之间的关系
  • 经济科学危机
  • 主流经济思想的过时性
  • 经济学中科学革命的前提条件
  • 设定任务
  • 方法论基础
  • 经济学中新科学范式的支撑结构
  • 经济学中新科学范式的实际意义
  • 经济学中新科学范式发展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译者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