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黄仁宇先生回忆录,用检讨的眼光看待中国历史的进程。

内容简介

《黄河青山》是规模宏大的回忆录,从作者早年的从军经历到壮年时期在美国打工、求学、无所不包;本书又是一部眼光非凡的“大历史”,检讨中国近代革命,统摄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进程;黄仁宇传递给我们他脱胎于悠久文化的壮阔史观,即使他对此文化不无批评之处。他的文字浅显明白,就算毫无背景的人也读得懂。也许正因为这样,美国大文豪厄卜代克才形容他的文笔仿佛具备卡夫卡的梦幻特质。

黄仁宇的回忆录共有36万字篇幅,自述生平经历与学术研究经验,并具小说叙述的技巧。全书定名为《黄河青山》,分为两大部分:“自己的浴室”“我所付出的代价”。书前并有多幅珍贵的个人及历史照片。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者说明
  • 本书和作者
  • 第一部 自己的浴室
  • 中国内陆
  • 印度与缅甸
  • 上海
  • 第二部 我所付出的代价
  • 普林斯顿,新泽西
  • 安亚堡,密西根
  • 密西根:更多的回忆
  • 没有特定地点:只不过是历史学家的反省
  • 剑桥,麻省
  • 剑桥,英国
  • 寻找对历史的技术辩证
  • 新港,康涅狄格
  • 纽约,纽约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4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黄仁宇先生(1918-2000),典型的湖南人性格,生逢乱世,36 年考入南开大学后,37 年卢沟桥事变后,投笔从戎进入成都的中央军校,毕业后加入蒋嫡系王牌军新一军任第十四师排长后来代理连长,1942 年参加了驻印远征军,抗战后 46 年随新一军进驻东北,幸运的被选派赴美留学,躲过一劫。本书可读之处在于,作者回忆关于和廖沫沙,范长江,田汉的交往相处的片段,驻印度和抗战胜利后和日本战俘的相处,到东北和苏军的交涉,这些片段都挺珍贵。不足之处在于,本书完成于 1983 年(作者 86 年首次回国探亲),作者一直对他 62 岁(1980 年)被纽约州立大学辞退耿耿于怀,因为已经在此执教 10 年,认为应获得 “终身” 教职,这一辞退,也让他生活一下子陷入困顿,(孩子也还小),全书大量篇幅谈了各种委屈和学术圈的关系纠葛,可以看出他的不满和对美国文化还是没有充分适应。也就在他被辞退后,《万历十五年》出现转机,在中国被出版,接下来他也算翻身了,但回忆录没有涉及,老实讲,他的大历史观的写法就是中国传统历史的写法,可在西方讲究细节,扎实考究,往往写的只是一个历史片段的历史研究,和中国的粗旷 + 演义很大不同。以《万历十五年》到中国史学界是新奇和惊异,在西方还是太粗糙,缺乏考据,结论有些粗暴。他在 49 年作为国军代表派驻日本,担任曾是蒋副官朱世明的副官,朱在日本曾被策反,后被察觉解职,黄仁宇也就上了黑名单,只有退役(1950),到美国密歇根大学读书得到博士学位(1964),46 岁才读完书,结婚生子,在美国的经历也够坎坷,当然比留在大陆的(他是二厅情报处)强太多了。他身为国军精英,当然不甘心也不断检讨国民党为何失败,并设法为蒋开脱。书中还有他和费正清,李约瑟的交往和工作的描述,都挺有意思,可惜此文稿原文是英文的,他去世后再翻译出版,如果生前能如《万历十五年》自己翻译中文版,会更精彩。

      2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说实话,我对历史题材不是特别感兴趣,特别是书中大量描写具体历史财务相关细节,可能更适合做历史研究尤其是财务相关的读者。坚持读完还是会感叹道个人只是时代的尘埃,作者从学生,到国民党军官,美国读书,移民,大学教授,失业等等过程都是反应时代的变迁体现,为生活着 21 世纪的我感到幸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好内容开眼界

        这是一本延伸阅读的书,一如《万历十五年》拓宽了视野,增加了看问题的角度。只是这电子书里面多有漏字,错字,读的时候给人感觉很粗糙,有一点遗憾。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1条书评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