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乡愁”何以让我们魂牵梦绕,其实就是在寻找我们共同的“根”。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乡愁认同”这一文学认同的特定概念,从三个方面切入现代中国文学的故乡书写实践:

一是立足中国现代文学视野,通过梳理鲁迅、沈从文、萧红等代表性作家的故乡书写,深入阐发其认同建构的价值,归纳出三条具有典范意义的“乡愁认同”路径:反思性的、肯定性的和女性的;

二是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视野中,探讨了“乡愁认同”的实践在当代文学,如莫言、徐则臣、甫跃辉等作家创作中的流变;

三是在华语文学/文化视野下,对汉语乡愁书写的美学与诗学,及其建构华语/华人文学认同的形式与方法,作了初步总结。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以“乡愁”为方法
  • 第一章 乡愁的美学与诗学
  • 第一节 乡愁的美学
  • 第二节 乡愁话语的形式与方法
  • 第二章 鲁迅:乡愁认同的开端
  • 第一节 作为开端和起源的《故乡》
  • 第二节 乡愁认同之路的展开
  • 第三节 母性·受难·救赎
  • 第三章 沈从文的“乡下人”认同
  • 第一节 “乡下人”之于沈从文
  • 第二节 挽歌情怀与形式
  • 第四章 废名: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 第一节 “哀”与“美”与“担荷”
  • 第二节 从故乡到“故乡”
  • 第五章 师陀的乡愁认同之旅
  • 第一节 还乡者师陀
  • 第二节 知识者还乡的另一种叙述
  • 第三节 现代杞人的“认同之旅”
  • 第六章 萧红的情感与女性认同
  • 第一节 从“寂寞”到“荒凉”
  • 第二节 性别差异与女性认同
  • 第三节 底层男性与底层认同
  • 第七章 乡愁认同书写的嬗变
  • 第一节 莫言的消解与重建
  • 第二节 徐则臣的“故乡”与“世界”
  • 第三节 甫跃辉:从“乡愁”到“城愁”
  • 余论 流动的乡愁与认同
  • 附录一 视觉因素、起源叙事与鲁迅的“自觉”
  • 附录二 涓生的“可靠性问题”
  • 附录三 鲁迅与耶稣的“相遇”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