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49千字
字数
2016-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国学的国民修养书。
内容简介
《中国国学传统》是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杰出国学大师张岱年的一部国学普及代表作。它以向历史借鉴智慧为出发点,以人为本,从探寻人类生活基本问题出发,解读中国国学的优良传统及核心价值。它在中国人五千年的历程中爬梳剔抉,把国学的精华复活在当代人的面前,蕴含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浸透着一代国学大师的睿智灼见,是中国经典国学智慧与当今精神生活所需的融会贯通。中国文化强调人在天地万物中的中心地位,它以人开篇,进而讲解了文、智、儒、道等内容。让现代人既能找到作为中国人的根脉,又能看到中国文化及个人的出路;既理清了中西文化的异同,也架起了国学传统与现实生活的桥梁,使国学传统焕发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国学的现代意义
- 第一章 人
-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人学思想
- 一 人的本质
- 二 人的价值
- 三 人与自然
- 四 人与社会
- 五 人格与精神境界
- 第二节 中国古典哲学中的人格观念
- 一 独立意志与独立人格
- 二 “人之所以为人”
- 三 关于人格类型的思想
- 四 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
- 五 理想人格的设计
- 六 传统人格观念的得失
- 第三节 中国哲学关于人生价值的思想
- 第四节 中国传统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 一 “天人合一”成语的来历
- 二 “天人合一”观念的起源与演变
- 三 对于“天人合一”思想的评价
- 第五节 中国伦理思想的基本倾向
- 一 天人关系问题
- 二 人己关系问题
- 三 德智关系问题
- 四 生死问题
- 第六节 中国知识分子与人文精神
- 一 以人为本位的哲学
- 二 坚持人格尊严
- 三 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
- 四 新时代的人文精神
- 第七节 中国传统中的人伦与独立人格
- 第八节 中国古代的精神生活与精神境界
- 第九节 中国传统中的生命与道德
- 一 生命与生命力
- 二 生命力的充实与调节
- 三 道德与群体生命
- 四 生与义、富与仁的统一
- 第二章 文
-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演变及发展规律
- 一 中国文化的形成
- 二 中国文化的发展
- 三 中国文化的演变
- 四 中国文化的发展规律
-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思想基础与基本精神
- 一 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 二 中国文化的思想基础
- 三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与主要偏向
- 四 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
- 第三节 中国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 一 民族文化的延续与变革
- 二 民族习性与民族精神
- 三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四 “中庸”辨析
- 第四节 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生命力
- 第五节 中国文化的历史传统及更新
- 一 文化的层次
- 二 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 三 国民性和民族精神
- 四 当代中国的文化形态及其发展趋势
- 第六节 中国文化的改造与复兴
- 一 文化更新的基本规律
- 二 文化体系的分析与综合
- 三 正确认识中国文化的精粹思想
- 四 文化创新之路
- 第七节 中国文化的回顾与前瞻
- 一 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 二 中国文化的特点
- 三 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
- 第三章 智
- 第一节 中国古代哲学源流
- 一 先秦哲学
- 二 秦汉哲学
- 三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哲学
- 四 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
- 第二节 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
- 第三节 中国古典哲学的价值观
- 一 春秋时代的三不朽说
- 二 孔子“义以为上”、“仁者安仁”的道德至上论
- 三 墨子崇尚公利的功用价值论
- 四 孟子宣扬“天爵”、“良贵”的人生价值论
- 五 道家“物无贵贱”的相对价值论
- 六 《易传》与荀子关于价值标准的学说
- 七 法家的道德无用论
- 八 董仲舒“莫重于义”的价值观
- 九 王充提倡“德力具足”的价值观
- 十 宋明理学的价值观
- 十一 王夫之“珍生务义”的价值论
- 十二 对于中国古代价值观的评价
- 第四节 中国哲学关于理性的学说
- 一 孟子“心所同然”的理性学说
- 二 《墨经》中关于心的观点
- 三 道家对于理性认识的批评
- 四 荀子“以心知道”的理性学说
- 五 《易传》《大学》《中庸》的“明德”与“德性”观念
- 六 汉唐时代的“性有善有不善”的观点
- 七 张载、程颐关于“德性”的观点
- 八 朱熹及其弟子关于“本然之性”与“义理之性”的学说
- 九 陆九渊、王守仁的“善性”、“良知”观念
- 十 王廷相、王夫之关于“德性”的论断
- 十一 戴震“心能辨理义”的学说
- 十二 中国古代哲学的理性学说的评价
- 第五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批判继承
- 一 学派盛衰的历史总结
- 二 传统价值观的分析
- 三 传统思维方式的分析
- 四 批判继承的主要内容
- 第四章 儒
- 第一节 孔子与中国文化
- 第二节 《周易》经传的历史地位
- 第三节 《易大传》的哲学智慧
- 一 《易大传》著作年代新考
- 二 《易大传》的本体论学说
- 三 《易大传》中的辩证法思想
- 四 《易大传》的人生理想与政治观点
- 第四节 张载思想的核心价值
- 一 张载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政治观点
- 二 张载在北宋思想斗争中的地位
- 三 张载的著作
- 第五节 宋明理学的得失
- 一 宋明理学的基本派别
- 二 理学的基本性质及其历史作用
- 三 理学的理论贡献
- 四 理学的偏失
- 第六节 王船山哲学的基本精神
- 一 体用胥有
- 二 即事穷理
- 三 “珍生”、“务义”
- 四 “相天”、“造命”
- 第七节 儒家学说与中国的现代化
- 第五章 道
- 第一节 老子的道
- 一 老子年代新考
- 二 老子思想的阶级性
- 三 老子哲学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
- 四 老子辩证法思想的特点
- 第二节 庄子的心灵境界
- 一 一个愤世疾俗的隐士
- 二 相对与绝对——“物”与“道”
- 三 怀疑与直觉——“知有所待”与“体道”
- 四 辩证法与诡辩论——“以明”与“两忘”
- 五 必然与自由——“安命”与“自适”
- 六 无君论与返于自然
- 第三节 道家生存观
- 一 道先天地
- 二 逍遥悬解
- 三 玄同齐物
- 四 全生贵己
- 第四节 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 一 道家的起源与演变
- 二 道家与哲学本体论
- 三 道家的批判精神
- 四 儒道两家的对峙与交融
- 后记 说国学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