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朱熹谈“恶阴喜阳”,本书深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阴性现象。

内容简介

朱熹曾说过,《易》中说道那阳出,便扶助推移他;到阴处,便抑遏雍绝他。“恶阴喜阳”是人之常情,而“抑阴扶阳”又透露了中国悠久历史和文化中的“阴盛”现象,本书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做透视、分析,从自然界现象、古代文献如《六经》《春秋》《史记》等篇目和古代历史故事中分析阴性文化的现象和特征。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章 阴盛现象学
  • 第一节 阴阳实义之界定
  • 一、阴阳原始字义
  • 二、阴阳实义之一:自然天气
  • 三、阴阳实义之二:阴阳二气
  • 四、阴阳实义之运用(一)
  • 五、阴阳实义之运用(二)
  • 第二节 自然阴盛现象
  • 一、阴阳别义:阴居先、阳居后
  • 二、阴居先:以水为主——水经
  • 三、水灾
  • 四、治水
  • 第三节 社会阴盛现象
  • 一、阴阳别义:小人多、君子少
  • 二、小人多:以术为主
  • 三、水的社会衍义及以水喻术
  • 四、术史之一:随处渗透,不择手段
  • 五、术史之二:随波逐流,应物变化
  • 第二章 抑阴扶阳篇
  • 第一节 以正匡邪
  • 一、以“六经”匡救天下
  • 二、以《周易》网罟人伦
  • 三、作《春秋》诛讨乱贼
  • 四、吟《诗》以醇正人心
  • 第二节 以方制圆
  • 一、以《月令》准则自然现象
  • 二、“三礼”方正社会人物
  • 第三节 以天徵人
  • 一、以天徵人,《洪范》昭示
  • 二、以天徵人,《繁露》垂象
  • 三、以天徵人,知往察来
  • 第四节 以德自律
  • 一、以“诚”自律
  • 二、以“仁”自律
  • 三、自律途径:居敬主静
  • 第五节 隐恶扬善
  • 一、隐恶扬善在社会为政上的表现
  • 二、隐恶扬善在社会人性上的表现
  • 第三章 负阴心态录
  • 第一节 负阴心态在思想上的流露
  • 一、天问
  • 二、道论
  • 三、玄对
  • 四、智度
  • 第二节 负阴心态在方法上的表现
  • 一、研几与知化
  • 二、知人与识鉴
  • 第四章 阴性柔长说
  • 第一节 阴性柔长与人之弱化
  • 一、丧我
  • 二、柔忍
  • 三、隐机
  • 四、圆通
  • 第二节 阴性柔长与文之同化
  • 一、鸣同
  • 二、缘饰
  • 三、格义
  • 四、阴取
  • 第五章 阴性文化论
  • 第一节 阴阳虚义、别义及其运用
  • 一、阴阳虚义与别义
  • 二、阴阳虚义之运用
  • 第二节 阴性文化论
  • 一、曲笔史记
  • 二、隐秀文学
  • 三、婉晦语言
  • 四、玄妙书道
  • 五、诡道兵法
  • 六、通幽园林
  • 七、主静养生
  • 结语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四川人民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2年9月,是一家以出版社会科学类图书为主的综合性出版社,出版范围涉及政治、历史、哲学、经济、法律、文学艺术等,同时编辑出版《龙门阵》杂志。 初心不忘,书籍不朽;守正创新,再启征程。四川人民出版社将推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为促进四川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文化自觉,向着全国一流出版社的目标奋力迈进!